心中贼,这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说法。
他有一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看来阳明先生还真是文武双全,他说的这个心中贼并不是人们常说的贼心,想干什么坏事的狗蛋贼心,其实就是个人的"小宇宙"。
我们每个人都是“我”,我们看世界,看天下事都有一个坐标点,这个坐标点就是“我”。在我,"我"是中心;在你,你的"我 "才是中心。于是人有了主观意志,从而也就有了是是非非;一个人如果把是是非非看得太重了,那就是心中贼,庄子称之为“成心”,以自己的“成心”为判断事物的坐标点,这就是所谓的“师心自用”了。
心中贼很可怕吗?
以前不上网还没觉得.
现在上了网,世界一下变大了,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一下又变小了,密度让人喘不上气;我们可以说世界变大了,因为有了互联网,不出户全知天下事,视野是如此地广阔;我们也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小了,因为千里之外,对人的感觉来说,对话是完全同步的,就仿佛是隔“案”相望。于是,网络世界熙熙攘攘,无所不有,也无奇不有,你会发现网上的是非真的很极端,一下就明白了庄子感叹的“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真的是作死的节奏。俄乌打得血肉横飞,我的群友们都未上战场,群中的俄粉与乌粉也能打得鸡飞狗跳,一直问候到祖宗,要说双方没有“心中贼”,那才奇了怪了。君主多次宣禁言三日,淡定。
所以,心中贼不一定是坏心眼,它往往是立场,与真理无关。
至少庄子认为,是非的双方都不是真理,你的是,就是他的非,是亦一是非,非亦一是非,是非本身还是一是非,如果有人要做和事佬,来裁判双方的是非,那又叠加上了一是非,庄子的人生态度是远离是非,因为那不但争不出个所以然,而且无益于养生。人心里有了是非,“与接为构,日以心斗”,莫使之复阳。
庄子不讲是非,只谈养生。
庄子又是怎么破小宇宙的?
有三法。
第一是至人无已。这破的是主观成见,忘记“我”这个坐标点,多听听别人的立场;听多了,也没那精气神去争辩了,我自己就是这感觉。
第二是神人无功。这里的功,不是什么神功,说的是不以心捐道,不要为了成就什么小目标去玩命,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于你,要顺其自然。
第三是圣人无名。不但不要求去追求名位,也不要为了做一个好人做好人,那骨子里也还是为了名,还是以心捐道,还是欠抽的节奏。
“心中贼”不一定全是坏念头,好念头也会走火入魔,过度了也是“贼”,因为执念已经偷走了你的心,你说是不是个贼?比如:什么事都想安慰别人,什么事都说好,赚钱了说好,赔钱了说失败乃成功它娘,还是好,这就是为了做好人,去做一个好人,结果安慰上了瘾,弄得不好就把别人安慰急了。
都说,佛释道三教合流,成就了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其实,对人的执念,道家与佛家理念是很不相同的。
佛家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这等于说,有心中贼本身并不可怕,谁又没有欲望?
如果都没有欲望,那还修个什么真?只要你还在修行,那你的心中还是有贼,还是不清净。所以,佛家从根本上是承认人有欲念,甚至会对欲念有一定的容忍,并不刻意地去压制,当然,那压也压不住,它只能去化。
正如宋明理学的两位大师:大程与小程。
一日见一婀娜美女,大程目光中充满了美意;这小程就说了:
你呀,心不静。有美女就忍不住要看。
这大程就笑了,说:
你不看又如何,不看胜似看,还是心中有贼,正因为有贼心,所以你根本不敢看,怕你的小心脏受到诱惑,压抑就是贼。人要静心了,自然方得要领。
这是在骂小程了。我看了,我心中没有贼;你没看,你心中才有贼。
问题是,既然人人都有心中贼,我们又当如何控制自己欲望?
这大约就是所谓的修行了,去捕获那瞬间划过的正念的力量,去化。佛家是天天反省自己,天天有定课,又是诵经、又是拜佛,忙得不亦乐乎。道家没这么多麻烦,人家是练气功,这事还真得静心。至于我们普通人,恐怕只有一个选择:在生活中去自己感受。经历、经历、还是经历,经历的头破血流,没有被击垮,也就无念可起了。
有时会回忆自己的一生,还真有点庄周梦蝶的感觉,过去很看重的价值,现在完全无所谓,人的生命只剩下了一堆如梦的回忆,至于那些回忆中的历程,真的真实吗?
有点恍然。
真实只在我心。
名利、金钱、美色,无一不是过眼烟云,无一不是如云如雾,好像经历过,又好像也是蝶梦庄周。
有道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念起庄周还是庄周,觉迟那就永远感受不到蝶梦庄周的真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