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讨厌财务自由的感觉

蔡垒磊 2024-01-10 13:52:16

文:蔡垒磊

这可能是史上最装逼的标题,但如果你是老读者,你就知道我不会浪费一篇文章的篇幅就为了装个逼。

财务自由这个概念出来很久了,每次一说到这个,就有人会问,到底什么是财务自由?一个有共识的解释是:当你的被动收入,能覆盖生活的所有开支时,你就财务自由了。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你的开支大了一些呢?那就不自由了。举个例子伊隆马斯克自由吗?不自由,他买twitter的时候,求爷爷告奶奶又是质押股票又是借了天文数字的钱,你能说他是“想买就买”吗?所以财务自由是薛定谔的自由,连世界首富都不自由,还有谁自由呢?这事儿还跟你自己有关,至于有多少钱,都不作准。

从我个人的角度,如果我只是单纯作为普通人消费,那我很早就自由了。很简单的一个计算,比如你有一个亿,你一年可以拿到几百万的利息,那你说你自由了没?你可以不用考虑孩子上哪个国际学校;可以在旅行的时候,只需要考虑起点和终点,把吃的用的住的都按价格排序,选最高的那个;你也可以买你最想买的奢侈品,看到就买,一买就买一排……这些都加起来一年也就够花你的利息,所以从纯消费的角度,假如你的欲望是普通人的欲望,那你已经站在了终点。

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你达到了这种状态后,就会关掉公司,或不在意盈亏;你是一个打工人,就会辞掉工作,不在意做得好或是不好。你全方位地获得了自由,但那真的完美了吗?或许对于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人们而言,这很舒服,但请相信,长期处于那个状态并不舒服。你现在不相信是因为生活太太太辛苦了,你太想得到它,已经失去理智无法思考了,你只希望有人天降财富给你,可以不劳而获,至于它长时间后怎么样?你根本不会理会,也不想理会,爽了再说,反正不会比现在更差了。

的确对很多人来说,财务自由已经很舒服了,但对于已经达到一段时间的人而言,它并不算最爽。老读者应该知道,我的公众号其实前几年停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我把它转成了服务号,一个月经常只更两三篇,想更就更,想不更就更,我的好几家公司都处于业务半停滞状态,其实是我突然有点找不到生活的动力了。我的主业是投资,然后才是创业,在投资上取得了一些结果并变现了一部分后,我不知道开公司还有什么意义——一段时间后,我非常明显地感到自己在远离这个时代最前沿的东西。

很多事情就是不进则退的,如果你不用力地向上爬,那就是在下滑,没有停在中间的选项。你有钱又怎样,你是谁?谁也不是,只是一个不断消费满足这副躯壳欲望的傀儡而已。然后我就做了一件事,我把所有的法币从银行里取出来,换成了其他资产,接着就找回了生活的动力。老读者应该知道请辩转回订阅号的第一个flag是什么?我承诺工作日必须日更,与之同步的,我还重新整顿了所有公司的架构和业务,包括我参与投资的那些。

银行存款太多绝对不是一件好事,这话听着欠揍,那我换个说法,“流动性高的资产”太多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人的本性都是贪图安逸的,一旦当前的欲望变得唾手可得,你这个本体就会立刻停止进步,然后,你就永远停在那个位置了。你可能会说,自由以后不影响你进步啊,那就说明你还不够自由,对于自由状态,你是想象出来的——张家辉也好,阿米尔汗也罢,没有拍戏的胡萝卜吊着,他们的身材能好吗?那些小鲜肉,一旦不做偶像了,离开了公众视线,还能那么好看吗?

再举个你们能感同身受的例子,已婚很久的男女如果不是工作需要,突然有一天开始天天捯饬自己,你觉得正常吗?从配偶角度当然不是好事,但从个人的角度,这是好事,因为ta肯定找到了“新的驱动力”——人变好就是因为驱动力,有新的要获得的东西,如果没了“要争取才能获得的东西”,人这种生物只会摆烂,就这么简单。

如果说前面你看下来,还是让你觉得装逼的内容居多,那我说声抱歉,因为我本意是想讲清这个道理,只是“财务自由”这个字眼比较扎眼,接下来我来讲一下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对于是不是财务自由的人都适用。

为什么我要把所有的存款都换成资产?道理很简单,人就是一个循环,就像阴阳,太极,我们是在追求自由,但在真正到达了自由以后,必须主动让自己陷入一定程度的不自由,否则就一定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所有不缺钱的人想更进一步怎么办?必须强迫自己“缺钱”。这个缺钱不是真的缺钱,而是缺少手边的钱,比如你没有现金,只有100套房子,你很难说去街边买个大饼,就去卖一套房子吧?这样你就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就不吃了;二是马上去给老板打工挣到这个大饼钱。第一项是对无休无止的欲望的节制,第二项是在挣钱的过程中,让人这个本体获得进步。

以上是比较极端的简化案例,你可以推导一下,比如把完全没有现金变成只有一点点现金;把买个大饼换成买套豪宅,买辆游艇,或者其他的东西;把去给老板打工挣到这个大饼钱,换成去研究新事物,跟上时代最前沿的脚步,发现野蛮生长期的规则漏洞,找到赚钱机会。

所以我的手边几乎没有流动性特别强的资产,我的每一份现金流一旦收到,哪怕是投资的回报,我也会立刻再变成新的资产,而不会以现金的形式存起来——主动束缚部分自由,人才会继续“追求自由”,而人的成长,恰恰是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实现的,过程,经历,即成长本身,它在不知不觉中达成,而不会在任何一座山的山顶等着你。

这种“强迫自己锁住部分自由”的做法,几乎贯穿了我做事的始终。比如我什么时候跟员工开会?刚性要做下一件事情前,比如3点我要去见一个重要的人,我会在2点40开会,这样我就会强制压缩开会时间在20分钟。再比如我什么时候开始写这篇文章?10点或者10点半,这样我就会强制把写文章的时间压缩在2个到2个半小时之内,那我为什么不再早一点,甚至昨晚就写好呢?因为如果我昨晚就开始写,我最终一定会花费4、5个小时甚至更久,因为当人有弹性的时候,就一定会把弹性给耗完——刷刷视频,撸撸铁,聊两句天,一下子就写到5个小时了。

很多人问我怎么治疗重度拖延?我说我从来不治。我去机场从来不会提前2小时以上,我能30分钟做完的就绝不会提前3个小时开始。我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那些没有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事情,我都会安排在其他时间做,比如我会利用这段时间写书,看投资,学习等等,等到必须要开始那些有时间限制的事情了,我才会动手,而不是提前先做完那些有时限的事情——如果是这样,你就会发现你根本不会有时间写书,看投资,学习。

所谓的定投,强制储蓄,刚性投资,压缩任务时间,背后都是同一个逻辑,那就是尽量主动压缩自己的自由度,强迫自己唯有向上生长才能继续生存。这就是我说的那个朴素的逻辑,当我们达到了某种程度的自由后,如果想继续追求自由,就唯有先让自己不自由,不然我们从逻辑上就无法继续追求了——不追求,就没有过程;没有过程,人就停止了生长,不管当下站在了哪座山顶,也不过是一副没有生命力,终究被时代抛下的躯壳而已。

所以比财务自由更好的状态是什么?就是你明确地知道你的心是自由的,而你的行为,是不自由的。

(完)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

4 阅读:293

蔡垒磊

简介:畅销书作家,著有《上行》、《认知突围》、《爱情的逻辑》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