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一代国师”跌落神坛,晚节不保,文艺人设竟都是伪装的

汶丽聊娱乐 2024-11-02 15:18:49

你们是否还记得那个曾说"电影是艺术,不是简单的赚钱工具"的张艺谋吗?

2024年4月,一场活动现场,张艺谋淡定地宣布自己要在9月开拍网剧。此消息一出,全网讨论热度瞬间升级。

让人直呼"反转"的是,这部网络剧竟然是根据游戏《英雄联盟》改编的,男主角竟然定了当红小生易烊千玺。导演张直接在采访中强调,要加入青春、少年、偶像等元素,这让老粉丝们有点懵。

这事怎么这么眼熟呢,对了,2011年的时候,章子怡曾在某个节目中透露,张导曾经苦口婆心地劝她:"千万别为了挣钱去拍电视剧啊!"结果十多年后,张导自己就开始要拍网剧了,这波操作简直就是教科书级的"打脸"现场。

不少网友纷纷调侃道:“这是要重演一出‘潘嘎之交’的大戏吗?”(潘嘎之交:立场反转)

其实细心的观众早就察觉到,张艺谋近几年已开始悄悄向电视剧领域发展。去年,央视甚至还宣布由他执导的年代大片《主角》即将播出。

此外,他还担任了一部悬疑网剧《雪迷宫》的监制,目前这部剧正在吉林长春进行紧锣密鼓的拍摄工作。

有朋友可能会好奇,导演拍电视剧怎么了?不是现在流行“剧影联动”吗?

问题在于,50岁之前的张艺谋,只拍他想拍的,并不在乎市场需要什么。但是现在呢?看看现在的电竞剧市场,哪部不是“披着羊皮的狼”?打着电竞的旗号,却还是上演着老套的偶像剧剧情。

从早些年的艺术追求者,到现在的商业项目操盘手,这个转变让人有些措手不及。但认真想想,这不就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历程吗?年轻时树立的目标,最终都被现实一个个击破。

真没想到,连国师张艺谋都逃不过这个命运。

曾经有人说过,只有在资本干扰少的情况下,老谋子的才华才能真正展现。现在看来,这句话说得非常准确。

张艺谋命运的转折点,不得不提2002年那个改变他的人——张伟平。

这位"彻头彻尾的商人"一来就给张艺谋画了个大饼:不能只拍艺术片,还得拍观众爱看的!

那时的张艺谋在国内已经小有名气,拍出了《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等优秀电影,虽然口碑不错,但影片的盈利状况却并不理想。

张伟平看中了张艺谋的导演才华,想借此在影视圈赚钱。为此,他不断向张艺谋投资,两人就这样形成了一种默契,互利互惠。

2002年,在张伟平的怂恿下,张艺谋正式投身影视行业的商业片制作。他的第一部商业片便是《英雄》,这是一部在营销攻势强、口碑良好的影片。

《英雄》的票房大卖,足以证明张艺谋的导演才华和商业策略的成功。

尽管有观众表示"剧情看不懂",但大家认为可能是自己的欣赏水平不足,所以没有发表太多评价。

可是好景不长,接下来的《十面埋伏》开始露出破绽。演员阵容豪华,画面构图精美,票房也不错。但是,故事却被改得俗套不堪,变成了三角恋故事。

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影片,制片人张伟平为了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竟然把张艺谋已经选定的主演给换掉了。更夸张的是《三枪拍案惊奇》这部电影,正赶上赵本山和他的徒弟们大火,张伟平二话不说就让张艺谋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一部电影。

灾难性事件发生了,张艺谋导演的口碑一落千丈,被网友们谩骂为"无良导演",指责他为了金钱不择手段。

张艺谋在和张伟平分道扬镳后,商业片似乎已经成为习惯。他在2016年投身于“乐视”,并拍摄了《长城》。

这部片子更离谱了,把长城硬生生改成了抵挡怪兽的"武器"。即使是请了顶级团队,砸了大把钱,观众们还是集体失望。

张艺谋的新片每一部都是"票房可以,口碑两极分化"。这是一个反复出现的模式,从《一秒钟》《影》到《狙击手》《满江红》都遵循了这个规律。

看着张艺谋一步步陷入商业的漩涡,许多老粉丝都感慨:这哪是商业转型,分明是被资本"绑架"了。

如果要谈及张艺谋最荣耀且璀璨的那段时期,就不能忽视他在35岁那年的惊艳之作。

1988年,还未成为导演的张艺谋曾演绎过一个农村青年上门女婿的角色,目的是为了给弟弟换亲钱。尽管他并未接受过系统的表演训练,但这位"新人演员"一出道就获得了多个最佳男演员奖,一举斩获影帝。

然而张艺谋并未被演员的光环所迷惑,他心中怀揣着更远大的梦想——成为导演!在那个时候,他并未考虑过票房,只是专注于拍出一部属于自己的经典电影。

结果导演处女作《红高粱》一经面世便一举包揽了各类顶级奖项,直接令业内外人士都为之惊讶。

张艺谋在拍电影的过程中,遇到了巩俐,尽管他已经结婚生女,但还是和巩俐开始了一段地下恋情。可能是才子多情吧。

这段备受非议的恋情,促使张艺谋在过去的八年里达到了艺术创作的巅峰。

你看,《菊豆》《活着》等作品,哪一部不是经典中的经典呢?那时的张艺谋,拍出的每一部电影都让人赞叹不已。

他的作品既有对基层人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又有对农村地区性别差异入木三分的刻画,这些都源于他早年的知青经历,让他的作品既有生活质感,又充满人文关怀。

这段时期的张艺谋,就像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不在乎商业价值,只关注如何以最理想的方式利用镜头讲好一个故事。画面的每一帧都经过精心构思,情节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深意。

他的作品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在国际上为中国电影赢得了尊重。

然而这种纯粹的艺术追求并没能一直持续下去,当张艺谋步入了五十岁,他逐渐变得更加关注市场的动态,商业化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那个只为艺术痴狂的张艺谋,似乎随着时间推移渐渐离去。

回首现在的张艺谋,再回想那个辉煌的年代,真让人感慨万千。也许,那个才是最真实的张艺谋,一个为艺术疯狂的导演。

张艺谋的成长经历可谓是一路坎坷。

生活在20世纪50年代的张艺谋,自幼就被挂上了“特殊家庭”的标签。他的父亲曾是国民党的一员,尽管后来投诚了,但是这个身份还是让小张艺谋在幼年时期就遭受了被人用有色眼镜看待的待遇。

也难怪他童年时总是闷闷不乐、不善言辞。

他经历了艰苦的知青生活,与普通的农民们一同劳动,共同生活,亲身体验了农村生活的酸甜苦辣。在这个过程中,他更深刻地了解了基层群众的辛勤付出,也深刻认识到农村地区男女地位的巨大差距。

这些亲身经历为他后来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张艺谋在插队度过三年后,被分配到了咸阳棉纺厂,在当时,成为一名工人是特别荣耀的事情。然而,除了完成搬运工作外,张艺谋还在业余时间迷上了摄影。

那时候的照相机可并不便宜,但他却着了魔似的,宁愿省吃俭用,甚至不吃不喝也要买一台相机。买完相机后,他又开始昼夜不停地啃摄影书。

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跑到河边,坐下来欣赏风景,然后为大自然拍摄几张"写真"。

1977年,张艺谋的转机终于来了,因为高考恢复了!当时27岁的他原本想着,能上哪个学校都行,只要不再回厂里当工人就好。

然而,27岁的年纪已然超过了当年的报龄限制,最终还是得亏文化部的熟人帮忙,成功通过申请。

张艺谋进了北电,简直就像是找到了宝藏。他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下课后还会拉着老师问东问西,就想弄明白为什么自己拍出来的效果总是不够好。

四年后,他从北电毕业,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厂担任摄影师的职位。一进厂就参与了《一个和八个》的拍摄工作,之后又和著名导演陈凯歌合作拍摄了《黄土地》,这两部影片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尤其是《黄土地》这部作品,不仅让张艺谋荣获无数国内外大奖,也可被视为他的成名之作。

张艺谋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工人华丽转身为摄影界新秀,再到如今声名大噪的导演的呢?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1 阅读:164

汶丽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