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名将多不得善终,白起自刎,蒙恬被诛,为何王翦能独善其身?

冷玉看文化 2024-08-22 09:44:35

​《史记•越世家》有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句话用在战国末期秦国的那些名将身上,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比如白起,他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 略地,不可胜计,却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

再比如蒙恬,他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被秦二世胡亥斩于阳周。

可唯独有一人,逃脱厄运,得以善终,他就是秦统一六国的具体实施者——王翦。

在整个统一六国的战争中,除了最先灭亡的韩国,其他五国,要么为王翦带兵所灭,要么为其子王贲攻克而亡。

可以说,整个天下都是他们王家父子打下来的,在秦国,他们王家端的是手握重兵、功高震主啊!

可即便如此,秦王嬴政依然对王翦尊宠有加,还让他得了个封妻荫子、全始全终。

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秦王嬴政就这么信任王翦,对他一点儿怀疑都没有吗?

其实不然。

秦王嬴政也曾对王翦有过怀疑、猜忌,或者叫作有所防备。

秦国攻灭了韩国、赵国、魏国,打残了燕国之后,就开始经略南方的楚国。

因为前面的仗都是王家打的,秦王不想让王家一家独大,这次便没有直接安排王翦和王贲出战,而是召集群臣,共同商议灭楚大计。

席间,王翦首先发言,他说楚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要攻灭楚国,非六十万人不可。

可是,有一位叫李信的年轻将领却极为自信地说:“要攻灭楚国,二十万人足矣!”

秦王听后大喜,心想:本来就不想让你王翦去,这回出来个比你更能干的,正合我意!

于是,当即派遣李信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

王翦见秦王不相信他,心中很是不爽,一气之下,称病辞朝,回归故里。

不想后来,楚国大将项燕用诱敌之计,引李信孤军深入,以四十万楚军大破秦军,致秦军七个都尉全部阵亡,损失惨重。

秦王收到兵败的消息,大为震怒,被逼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前往频阳,请王翦出山。

后来,还是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把楚国给灭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看的出来,秦王对王翦还是有所忌惮的,还一度想分解他的兵权让年轻人代替,只可惜其他人并不能胜任。

既然秦王对王翦也有不信任,那王翦是如何化解危机,得以保全自己的呢?

我们接下来再看一个小故事。

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准备出征楚国,秦王嬴政亲自到灞上相送。

送行宴上,我们没有看到王翦喝壮行酒,也没有看到王翦做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更没有听到王翦大呼“不负圣恩、誓灭楚酋”的豪言壮语。

而只看到王翦猥琐地跪在地上,请求秦王赐予他更多的良田、宅第、园林池苑等等。

秦王见状,也挺纳闷儿,于是问他说:“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

王翦回答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终究也难以得到封赏,所以趁着大王还用得着我的时候,我也得为子孙后代谋点儿家产吧。”

秦王听后,不怒反笑,非常放心地让王翦把六十万大军给带走了。

后来,王翦带兵将要深入楚国的时候,又反复多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

于是,军中就有人质疑王翦了,他们问王翦说:“将军向秦王反复讨要赏赐,这也太过分了吧。”

王翦笑着说:“咱们这位大王啊,脾气暴戾,生性多疑。我如果不多多讨要赏赐,向他表示我没有野心,他能放心把全国的精锐武装都交给我带领吗?”

看到没有,这就是王翦的自保之法和生存之道,既然秦王对我不放心,那我就想方设法地证明自己格局小、没有野心,即使因此而抹黑自己也不在乎。

其实,汉初名臣萧何也干过这种事,那时刘邦带兵攻打项羽,留他守关中,他为了消除刘邦的怀疑,也反复多次向刘邦讨要封赏,还主动将自己的子侄送往前线参军。

就因为这样,萧何一生都深受刘邦和皇室的信任,不仅自己位极人臣,子孙后代也都得到荫庇,一直沿袭萧何的爵位,从来都没有断绝,这种待遇是汉初其他功臣所无法相比的。

所以,王翦能够始终屹立不倒,就是因为他善于摸清秦王的心思,主动消除与秦王的矛盾。

其实,我们与上级相处,不是也该如此吗?

0 阅读:42

冷玉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