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其中提到,以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和改善城市出行为切入点,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加快布设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系统,提升车路协同水平;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应用,满足智能交通需求。
我国高速公路、城市交通对智能化的需求日益迫切,智慧交通成为交通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2023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817亿元。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单车智能,而是更强调车路云一体化的协同。需要在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的基础上,在车端、路端和云端之间建立一体化协同机制,融合多源多维信息来进行协同感知、协同决策和协同控制。
车路云协同是智慧交通的关键技术之一,旨在在单车智能的基础上,增加路侧感知,车端、路端数据共同上传至云端形成决策,并返回给车辆,让“聪明”的车行驶在“智慧”的路上,从而解决单车智能长期无法突破的一系列瓶颈。网联化意味着车辆联网和实时的信息交互,通过V2V(汽车对汽车通信)、V2I(汽车对基础设施通信)、V2N(汽车对互联网通信)和V2P(汽车对行人通信)来获取超视距或者非视距范围内的交通参与者状态和意图。
宏观协调方面,车路云协同技术可以通过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优化交通流,减少拥堵,交通事故发生时能够实现及时的救援力量调度。信息交互层面,车路云协同技术可以实时收集和分析交通数据,及时发现并预警交通拥堵、事故多发路段等。
微观驾驶层面,车路云协同技术可以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获取周围车辆的位置和速度信息,提前做出反应,避免碰撞。
当前,车路协同产业已进入大规模验证周期,多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车联网先导区和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已建成,为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2024年4月底,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提出自2024年起,通过3年左右时间,力争推动85%左右的繁忙国家高速公路、25%左右的繁忙普通国道和70%左右的重要国家高等级航道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并以“奖补结合”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开放测试道路3.2万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各地智能化路侧单元(RSU)部署超过8700套,多地开展云控基础平台建设。
展望未来,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共同编写的《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创造万亿级产值增量,中性预期下,预计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包括路测通信单元、路侧计算单元、路侧感知设备、交通管理设施等)至2025年/2030年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带来的产值增量为223/4174亿元,CAGR达80%。
2024年5月底,北京发布车路云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标公告,投资总额为99.39亿,在投资金额和建设面积方面都较超预期,继北京之后,武汉等城市也陆续招标。当前各试点城市已陆续对“车路云”相关项目进行招标建设,例如2024年5月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标公告在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公布,项目投资额99.39亿元,资金来源为政府投资及国有企业自筹,项目包括2324平方公里范围内约6050个道路路口及除这些道路路口外的双智专网网络中心的建设与改造。随着项目推进落地,有望有效拉动各环节企业的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