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本是高山》,终于明白张桂梅本人在观影后,为何沉默不言

得得电影 2023-11-25 20:02:21

终于可以看了。

很少有一部电影能做到还没上映就引起大量争议,《我本是高山》绝对是今年影视大事件的头版。

本片根据张桂梅校长的真实事件改编,上映前陆续经过了网友群嘲编剧、编剧回呛、央视六套下场被喷、院线出现大量退票、电影紧急缩减排片等等大事件,光是点映期就走过了别人的一辈子。

而根本原因就是电影里一些情节的设计令人不满。

当然了,你可能会说发生这种事无可厚非,毕竟人人的标准不同。

但离谱的是,连原型张桂梅本人看完后都摇摇头哑口无言,甚至在观影后长达8分钟的采访中没提一句电影。

反而是局长的原型站起来发言,第一句话就是反驳:

“我非常敬重张老师,从来没有吼过张老师,张老师也从来没有吼过我。”

而张老师的学生们看完后也对电影中的形象大为不解,称她们印象当中的张老师并不是这样。

人物不对啊!

原型集体表示不认识啊!

而这还只是《我本是高山》问题的一角而已。

在争议闹得最厉害的时候,我本想观摩一下这部电影,但发现点映排片完全没了,直到正式上映才能一睹真容。

看完后我发现,更恐怖的还在深处。

首映日退票率11.1%

首先要说的是,但凡看过张桂梅的纪录片、采访、或者对张老师非常了解的人。

我建议你一定不要看这部电影。

这片套用在任何励志人物上都可以,可唯独不配给张桂梅提鞋。

作为一个带领1900名女孩走出大山的人,张桂梅的作为可以说是惊天动地。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此伟大的工程,肯定是要先从“原因”上下手,即张桂梅为何要建立这所女高,这也是张桂梅最令人佩服的地方。

但本片没有!

电影开场就直接以张桂梅创办女高中途为开始,此时的大楼已经修建完毕,学生也都招募的差不多了,张校长正在为完善学校的周边建设发愁。

接着张桂梅校长东边跑政府,寻求领导帮助,西边又要开导学生,让她们踏下心学习,还要应付手下教师的反感情绪,一个人被拆开了八掰忙得不可开交。

苦,是真的苦。

但问题是她是谁,她在哪,她在干嘛,她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要先交代给观众吧?

但导演并不想说。

反正你买票了,就肯定知道张桂梅是谁,我还拍她干啥?

接着,不知道怎么回事学校就修好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学生们就都开始学习了,而张校长始终一门心思跟女高死磕。

一直到了半小时以后,通过教师们吃饭时候的闲聊,才简单交代了一下主角的来历,也就是电影该展现出来的前半段。

结果,不说还没事,一说我就来气了。

竟然都说张桂梅是因为丈夫才选择这条道路的。

这就引申出本片最大,也是最有争议的问题——

张桂梅的动机。

我看过张桂梅的很多采访,当记者问道她为什么这么做时,她说过三个原因。

一个是出于丈夫,一个是带女孩们走出大山的责任,最后是对党的信仰。

当然,她的确说过丈夫。

在故事最开始的地方,张桂梅就是因为跟随着丈夫前往偏远地区支教,而丈夫癌症去世后也曾继承丈夫的遗愿奋斗在教育前线。

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或者说诱因。

而当她见到大山的女孩们后,见到那些男女不同平等的现象后,见到教育与公平的缺失后,她就肩负起了带女孩们走出大山的崇高责任。

我们大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一个人格进阶神格的过程。

直到最后,人格超我,张桂梅闪烁起党性的光辉。

然而,电影从开篇就以中场开始,节奏看似飞快其实连最起码的前因后果都没有,还屡屡通过别人的口吻提到张桂梅的丈夫。

给人的感觉就像导演和编剧想尽办法跳过张桂梅的成长过程,像是避讳着什么。

电影的前半段,演了半天张桂梅如何辛苦,如何劳累,如何被人误解,但当主要矛盾没有展开时,就算再多的苦难也不会引起观众的共情。

我们连她为什么这么做都不知道,又如何体恤她的辛劳呢?

直到电影过半,编剧或许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这边让张桂梅拿着话筒和女学生们高喊要走出大山,那边又走马观花式的点了几笔大山里的重男轻女。

而当我以为编剧终于要点题时,它又把最初的理由扯出来了——

丈夫

又是丈夫!

电影中,张桂梅每每遇到难题时都会回忆起丈夫,足足有5次之多,贯穿了整部电影,甚至在濒死之际她潜意识中的画面都是和丈夫的温馨过往。

那理论是怎么说来着,潜意识就是人的底层本能。

而电影里还有一个桥段,一位女教师情绪崩溃后质问张桂梅,说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逃避丈夫的死亡,张桂梅没有反驳,竟然默认了!

这一前一后两个原因,一个表象,一个本象。

结合起来再解释,那就是——

张桂梅的教育事业只是她逃避丈夫死亡的借口。

说白了,这不还是一个活在爱情里的小女人吗?

这比“张桂梅的原动力是丈夫”更可恶。

它直接否认了张桂梅的灵魂价值,甚至都不敢直视张桂梅对党的信仰力量。

一群没有信仰的人,拍一个有信仰的人,他们宁愿相信张桂梅是外力驱使的,是在逃避中被动成就的,也不相信她的人格能托起1900个灵魂。

呸!恶心!

而在从这种错误的出发点上发展,整部电影所有的元素也都充满着创作者对张桂梅精神的不信任——

比如学生。

明明是08年的山区学生,入城后竟然半夜跳窗逃走去网吧、打电动、刮彩票。

我就一整个不理解。

这的确是问题学生会干的事儿,但她们是山区来的,还是女学生,且不论女孩是否适合这种行为——

明明都是山里的娃子,刚入城就大手大脚声色犬马,她们有钱吗?

这种学生还有必要救吗?

你该不会认为所有孩子是那般骄奢淫逸,只顾自己享乐吧?

到了学校以后也是问题不断,嫉妒、攀比、揪小辫子,连剪个头都要哭天喊地。

麻烦编剧看一下纪录片吧,人家都是笑着剪的,剪了头就证明可以学习了,可以改变人生了,谁还关心发型啊!

再有张桂梅。

海清的扮相很好,演技很棒,光是体态就让人分不清真伪,形象确实没得挑。

可人设太差了!

电影一开场她就拿着喇叭在学生屁股后面催,又故意跑到领导面前吐苦水,最后不由分说直接给同一战线的支教老师们上难度。

“周末不放假,受得了就受,受不了不勉强!”

(没有任何夸张成分)

动不动就吼人,睁着大圆眼瞪人,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经常把办公司搞得气压骤降,仿佛这个世界只有她的事儿是事儿。

在没有前因的铺垫下,这不是大无畏的爱啊,这就是道德绑架啊!

就感觉她怀揣的并不是想让女孩们走出大山的责任,而是一心想要学校盈利的创业心。

我可以忍受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但最起码你要先把豆腐心表现出来啊。

这还想送出去拿奖?

我估计老外看完都会纳闷:这女人费这么大劲,能赚多少钱?

这也是局长和张桂梅的真实学生们看完电影后先为张校长正名的原因——

张校长根本不是电影里这个样子啊。

人家很温柔,很可爱,很自信,很强大啊,哪会像电影里这样自怨自艾,一触即燃?

更恐怖的是,电影上映后,很多人认为电影里的主角就是真实的张桂梅,而我们所认知的都只是宣传出来的虚假形象。

那你特X的歌颂一个虚假的形象干啥?

典型的被忽悠瘸了。

说白了,从剧本创作到拍摄,电影的创作者们根本不知道张桂梅为什么这样做,亦或者是他们不相信张桂梅这样做的理由。

所以他们不愿意张桂梅本人说过无数次的事实,只能用一个套路的框架来意淫出张校长的故事。

再回看一下全片。

捉襟见肘的学校财政,叛逆贪玩的问题学生,同室操戈的内部团队……

张校长一个人突破层层困难,最终抚平了所有问题,终于让她们考上了大学。

这不就是标准的美式励志片套路吗?

《光荣之路》《卡特教练》《铁腕校长》等等等,“不被看好的群体最终成功”,你能在电影里找到很多类似的剧情。

说实话,相较之下剧本里那些“坏蛋女教师”、“酗酒母亲”的情节都不算问题了。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这或许就是编剧谄媚女权,加大女性角色戏份,但拍马屁拍到马蹄的结果,毕竟电影里除了张桂梅之外,最大的正面角色就是刘雅瑟饰演的“付春盈”,也是个女性角色。

而真正的问题是,他们总想通过贩卖张桂梅的苦难来赚钱,赚名,赚奖项。

可却知其苦,却不知其所以苦,又苦之为何。

——全文完。

24 阅读:9097
评论列表
  • 2023-11-25 20:24

    他们就是想抹黑张校长

  • 岁末 52
    2023-11-25 22:27

    一群逐利的、无节操和下限的、鲜衣怒马的人靠臆想来诉说苦难,以为性的加上自己的理解,能诠释个啥出来。

    时不待我 回复:
    你是不是用错词了,鲜衣怒马
  • 2023-11-25 23:12

    我怀疑编导居心叵测,有此片为证!

  • 2023-11-27 09:44

    对于一个还在世的英雄,你拍人家的电影本着尊敬或者是纠错的目的,剧本是不是应该主动和人家沟通一下?自以为是!即使是去世的人也可以找同事朋友领导找一下素材呀,拍的不像不如不拍!

  • 2023-11-26 08:42

    明明是人物传记记录片,结果拍成狗血现代情景剧;这导演和编剧真的要看看阿尼帕•阿力玛洪,那部作品真的感动中国[鼓掌]

  • 2023-11-27 15:01

    2023年最歹毒电影

  • 老吴 15
    2023-11-26 22:16

    收了多少黑钱?!你在此放屁!!截至26日21点为止,观众对此片好评率99.1%,差评率0.9%,可见你们这些抹黑此片的人是何等丧尽天!

    方圆几里 回复:
    纪录片拍成这样了,歪曲事实还不让骂?
    用户10xxx42 回复:
    你没发现,这些人都是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一致,好像有组织的一样!之前是不是有个博主说境外有人给钱让带日本核废水的节奏!这些人开始来中国制造矛盾来了!
  • 2023-11-28 13:46

    说实话不太清楚是编剧的原因还是别的原因,因为导演投资人以及演员都是可以让编剧改剧本的,而且剧本需要送广电那里审核,广电那里也会各种卡让改,所以不清楚到底是谁的原因,就算真的是导演广电的错编剧敢说吗,除非不想混了。两年前我在的那家公司打算弄个公益电影讲留守儿童的,打回来的原因特别离谱,说是没有看到上面对他们留守儿童的关注,我还记得特别清楚里面有个儿童角色是个胖哥家里比较娇惯有点钱,那边又说留守儿童家凭什么有钱就该穷,所以你能不改吗?就是各种找事让你乱改改的内容都变了,反正也不清楚是不是想要钱还是怎么的。然后还有个网大电影,领导就一直觉得他喜欢这个喜欢那个让改,导演也因为自己私心找了个演技超差的,演出来什么跟什么,所以编剧有时候也没办法,就算你是金牌编剧,他们让改你能不改吗?

  • 2023-11-25 22:20

    感觉都不想去看这部电影了,怕看了误了对张校长的认知

  • 2023-11-28 12:10

    导演美国学校留学回来的,成分可想而知

  • 2023-11-26 12:36

    垃圾电影,垃圾题材。一个包装出来的人有啥好追捧的?

  • 2023-11-26 19:13

    想想就知道了,现在的编导都是什么货色

  • andy 3
    2023-11-26 17:14

    本人都没说啥,一帮女拳疯了[呲牙笑][呲牙笑]

    大美男么么儿依旧单身 回复:
    可是主创团队无视张校长一碰就疼的身体,强行搂抱她以示尊敬,你说这样的团队能搞出来什么
  • 2023-11-26 12:42

    连这种纪录片模式的电影都搞不好吗?也真够扯淡的。

  • 2023-11-28 21:55

    捧杀

  • keys 2
    2023-11-26 11:06

    不看

  • 2023-11-26 14:30

    无底线消费楷模

  • yoyo 2
    2023-11-28 05:12

    垃圾导演,垃圾海清

  • 2023-11-30 22:36

    难为小编了,洋洋洒洒万言书啊!

  • 2023-11-30 23:06

    素材很,选题很正,坏在了编剧。

  • 2023-11-29 11:23

    我没有看过,不能评价。

  • 2023-12-02 02:00

    不去看,不去了解,

  • 2023-11-26 05:24

    去看纪录片吧!

  • 2023-11-26 17:50

    本想借此宣传一下这位孤寡校长的高尚美德,没想到用力过猛,翻了车[呲牙笑][呲牙笑]

  • 2023-11-26 09:08

    跟毒教材一样不知唯过审的

  • 2023-11-26 08:00

    玷污了人格,玷污了爱情。[得瑟]

  • 2023-11-26 17:17

    媒体为了流量这块的事情真的应该改一改了,建议有一个社会影响罪,不至于媒体,包括类似扶老人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些任何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做出应该承担的责任,毒害了社会多深判多深,十五天拘留起步到最高死刑加三代直系不能考公

  • 2023-11-26 20:01

    尘埃……还有人记得?没吃那个苦别乱逼逼!

  • 2023-11-26 17:12

    查一下导演和编剧吧!怀疑是间谍,误导国人。

  • 2023-11-26 08:34

    本想看来,是看还是不看?

  • 2023-11-27 22:31

    本来是个五星级酒店的立意,硬是搞成了路边摊![笑着哭]

  • 2023-11-27 22:44

    为什么一直提丈夫,因为丈夫是胡歌演的呗,背后资本决定戏份,娱乐圈常态

  • 2023-11-27 22:53

    这部电影不管是真心还是无意,它确实做到了的就是抹杀张老师人格中的闪光点,而代之以某些导演编剧的庸俗小心思。而他们这个剧组和背后的资本最恶心的,就是从上到下连带买水军带舆论用“反对的女拳”为自己开脱洗地,企图把张老师本人拖到性别对立的话题夹缝里给他们当挡箭牌

  • 2023-11-27 19:43

    海清演得很自己!总是明显有些克制不住属于她自己的状态表现!不是演张校长,演的是张海清

  • 2023-11-27 22:35

    无节操,小人

  • 2023-11-30 12:07

    这种宣传片,不可能好看。

得得电影

简介:只是一个爱看电影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