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17年的甲申之变绝对是改变历史走向的一个大事件,李自成的流民军队攻破京师,导致崇祯自缢而死,接着吴三桂联合多尔衮入关,流民军队不堪一击节节败退,清军在吴三桂的掩护之下迅速夺取北方。
明朝的另一半江山江南这时候遭遇的兵乱并不严重,大部分区域依然在朝廷有效的控制之中,尤其江南财富之地。但是就这样的局面,先后发生了三次因为继承人的争夺而出现的内斗。
三次内斗导致明朝收拾河山的最后机会白白浪费,清军饮马江南,弘光、隆武、绍武、永历等登基,但是大部分都是昙花一现。除了辗转西南的永历持续17年之外其他三个都是两年既亡。
明亡之后,满清建立的朝代因为得位不正,对汉人进行了全方位的压制,尤其文字狱导致的文明全面后退,除了程朱理学被刻意放大、八股文被沿用之外,大量的书都是违禁品,从顺治开始的文字狱五花八门。
而乾隆时期,一方面着手《四库全书》,全全国上下搜集数万册图书,但是其中大半因为各种原因都被焚毁,这里面要么有胡虏蛮夷的词汇,要么有对蛮夷不客气,或者有抗清行为的人的著作都成禁忌,大部分一律被销毁。
譬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这部书作为科学巨著,被欧洲人誉为百科全书,自出版之后两百年间传播到四海,而在大清则成为绝版,后面需要从日本引进来出版,何其讽刺。
导致这个的原因就是蛮夷何北虏等几个描述满清的词,以及宋应星坚持不降清。另外对于满清来说,得天下是趁了李自成乱天下而马上打江山,因为吴三桂等人的协助,江山得来太容易,让他们相信自己骑射天下无敌。
这样对于科学、火器等汉人喜欢的玩意,他们一律嗤之以鼻,不仅自己不学,还有严禁汉人学习,对于汉人来说,《天工开物》这样的巨著现在没啥用,学了不仅没有啥好处,可能还会惹来杀身之祸。
于是,两百多年中,宋应星成了极冷门的人物,他的著作只有部分散落在其他一些书中,两百多年中,始终找不的一本全本的书,当然,宋应星不是孤例,而是一叶知秋,他是满清时期科学文化被全面压制的代表。
这样的国度,怎么可能不落后?所以我们看见,工业革命之后,我们何世界的差距几乎不像一个世界的,简直像两个物种。
道光帝的名言,英吉利究竟在何方,是否何俄罗斯接壤?让我们看到勤劳有为的大清皇帝是如何勤学好问,殊不知,晚明时候基本就知道了世界的主要情况,甚至还绘了地图,但是满清一直束之高阁。
而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的时候,进入甘肃发现了明朝时期的一些火炮,竟然觉得比他自己军中的一些先进,瞬间给人一种错觉,这些火炮可能不是两百年前的,而是两个月前的。
对于最终历史来说,一串一串看似不相干的偶然导致了一个结果,最后何世界的落差非常大,让我们以为,这是民族劣根性的原因,这是文化的原因,这是儒家的原因,然而,全部不是,是满清可以压制汉人,大兴文字狱的结果。
满清入关建立统治268年,终清一朝,前120年一直在征战,期间伴随有此起彼伏的文字狱,后几十年年基本一直在平乱的征战中,唯一可以勉强算得上太平的是乾隆后期道光事情,即使这样,嘉庆时期的白莲教起义一样烽火遍地。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正好印证了这个结果。配图部分来自《忘川风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