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第一桶金

于禁看商业 2024-03-21 20:49:10

作者 | 邱鑫浩

来源 | 邱处机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第一桶金,是怎么赚到的呢?他靠的是镍镉电池。

王传福1966年出生在安徽芜湖无为县的一个木匠家庭,家境贫寒,父母早亡。王传福上高中和大学,还是在哥嫂的支持下才顺利完成。

从长沙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后,王传福被保送至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读研,并在3年后留院任职。

由于研究成果突出,王传福很快被破格提拔为有研院301所的副主任,26岁就成为全院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

在行政工作之外,王传福还是一名副教授。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他应该以后会走上教书育人的道路。

但王传福的命运轨迹,在1993年发生了转变。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王传福被组织派往深圳筹建一家合资的镍氢电池公司。在那里,王传福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魅力和电池行业的暴利。

一年后,一则行业消息让王传福心猿意马:日本出于环保考虑,将放弃传统的镍镉电池产业。

那时国内,对环保要求还没那么严格,王传福觉得是个机会,便向组织打报告,申请进军镍镉电池产业。

但几次请示,都石沉大海,渺无音信。

最后,王传福还是决定自己出来单干。用他的话说就是,“这么大块的肥肉摆在你的面前,你怎么能不吃呢?”

于是,在表哥吕向阳和朋友夏佐全的支持下,1995年2月10日,王传福拿着近300万元的天使投资,在深圳成立比亚迪,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电池创业之路。

300万元看起来很多,但当时一条完整的自动化电池生产线,就需要投入几千万元。

王传福是如何克服这个困难的呢?

在研究日本生产线后,王传福发现,自己只需要引进部分关键设备就可以了,其他环节完全可以靠熟练工人完成,而当时中国的人力成本又比较便宜。

按照这种思路,王传福最后只花100多万元,就建成一条日产4000块镍镉电池的生产线,生产成本还比日本厂商低上40%。

凭借稳定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比亚迪镍镉电池很快拿下多笔大额订单。

这种性价比优势,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得到进一步扩大,比亚迪凭借成本优势逆势增长,拿下全球40%的镍镉电池市场份额,销售额突破到了1亿元。

这就是王传福的第一桶金。

(全文完)

【邱处机简介】

福建龙岩人,今年30岁,现在常驻北京。公众号专注于撰写商业牛人的成长经历和认知升级,让我们一起向他们学习,不断成长,不断进化。

0 阅读:2

于禁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