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生四象,
就是:
阳上加阳⚌,名为太阳。
阳上加阴⚍,名为少阴。
阴上加阳⚎,名为少阳。
阴上加阴⚏,名为太阴。
阴阳两仪非常的抽象,是概括性的提炼,
但还不足以成万象,
万象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交杂,很少有纯阴纯阳,
只不过有的是阳多阴少,有的是阴多阳少,
为了表述这个现象,
人们将阴阳奇偶,从单一之画加为二画,
从而出现四种象。
实际上是将阴阳消长的状态进行了划分。
太阳是阳性上升到极点,阴性下降到极点的状态。
少阳是阳性逐渐增加,阴性逐渐减少的阴阳平衡状态。
太阴是阴性上升到极点,阳性下降到极点的状态。
少阴是阴性逐渐增加,阳性逐渐减少的阴阳平衡状态。
所以四象是表述两仪在对立统一的斗争中,
发生的阴阳消长的变化,
我们把这变化中最具特征的四种典型状态称之为:
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
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可以用这四象来表示,
所以四象又可以发散引申为四时,四方与四国等。
同时衍生出地火水风,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当然,最原始的思想定义,实际上是定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周期状态。
少阳:实际是渐阳之阴。少阳,上阳下阴,
上者象天,下者象地。
一阳爻初生,阴消阳长,万物始作,复苏,春之像,黎明之时,人之初生。
属于阴中之阳。
太阳:纯阳之阳。
阳之极也,万物之壮,夏之像,日中之时,人之壮年。
属于阳中之阳。
少阴:渐阴之阳。
阴长阳消,阳极返阴,秋之像,日暮之时,人之末年。
属于阳中之阴。
太阴:纯阴之阴。
阴之极,万物休矣,冬之像,午夜之时,人之终矣。
属于阴中之阴。
所以四象从天文抽象出来,
用以描述万物。
四象又可以与五行的元素相对应,其中:
南火——太阳(前朱雀);
东木——少阳(左青龙);
北水——太阴(后玄武);
西金——少阴(右白虎)。
同时与五行学在方位(东木西金,北水南火)上也相呼应。
土是四象和合的产物。
也就是四象之间的中间状态。
不仅可以与五行对应,
邵子在《观物篇》中说:
动之大者谓之太阳,动之小者谓之少阳,
静之大者谓之太阴,静之小者谓之少阴。
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
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
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
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
所以四象在天为日月星辰,在地位水火土石。
那么在人呢?
人的四象,和经络又关联起来。
少阳与老阳之间加个中枢过度,为阳明。
少阴与老阴之间加个中枢过度,为厥阴。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就从这里衍生出来。
有些人认为传统文化是迷信,殊不知传统文化认识的世界才是宇宙的真谛,要比西方认识的世界高级多了!
11太阳,10少阴,00太阴,01少阴。
这可不是迷信,是中华哲学,看到的各种图形只是一个可面见的物,深层的解读才是理。人各有人性,悟道智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