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个闹市里的高人:无所谓,原谅这世间所有的不对

梦楼记 2024-08-01 23:34:21

无所谓 谁会爱上谁/无所谓 谁让谁憔悴

错与对 再不说的那么绝对/破碎就破碎 要什么完美/放过了自己 我才能高飞

无所谓/原谅这世界所有的不对

杨坤的一首《无所谓》,正是薛宝钗的人生态度。

宝钗出身于官商之家,也曾经是个天真热情的少女,因为父亲亡故,哥哥无用,母亲懦弱,家道中落。现实把宝钗推到了幕后当家人的位置上去。

此时的宝钗,如果按照故事的套路,应该挺身而出,抛头露面,带领家族企业走向振兴之路,成为商界女强人。

像周莹,在丈夫和公公皆先去后,接管吴家家业,经营盐商生意,并逐步扩展到蚕丝、棉花、药材、茶叶等多个领域,成为清末女首富和慈善家。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宝钗如果愿意,完全有能力把自己锻炼成另一个周莹。

但是宝钗只想“任他随聚随分”:权势富贵不过是浮云,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又如何,一样换不来父亲短暂的生命。

人间之事,治一经损一经,所以一动不如一静。宝钗既解悟人生无常,便不想太费力气,既然得了命,就这么“省事”地活一世罢了。

87版薛宝钗

01

用出世的态度入世

宝钗十五岁生日的时候,给宝玉念了那支《寄生草》。

宝玉得罪了黛玉、湘云,再想到《寄生草》中那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顿时有所感悟:“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

宝钗看宝玉在偈和词中体现了了悟之意,顿时着忙:禅书机锋,最是度人,若宝玉有了这个心,可不得了。

而宝钗如此了然地谈论道书机锋,分明早就已经了悟了,很自然地在诗词中发现蕴含的禅意,深深地欣赏佛理的寂空。

但是宝钗并不以“出家”这种世俗的方式去表现了悟:如果人生没有意义,出家也并不能改变什么。

在俗世中尽了自己的使命,也就罢了。所以宝钗藏愚守拙,随分从时,履行使命,从不会想着人定胜天、巧夺天工什么的,宝钗只想要“尽人事,听天命”。

薛蟠要出门经商,宝钗对拿不定主意的母亲说:

“哥哥果然要经历正事,倒也罢了;只是他在家里说着好听,到了外头,旧病复发,难拘束他了,但也愁不得许多。他若是真改了,是他一生的福;若不改,妈妈也不能又有别的法子。一半尽人力,一半听天罢了。这么大人了,若只管怕他不知世路,出不得门,干不得事,今年关在家里,明年还是这个样儿。他既说的名正言顺,妈妈就打量着丢了一千、八百银子,竟交与他试一试。横竖有伙计帮着他,也未必好意思哄骗他的。二则他出去了,左右没了助兴的人,又没有倚仗的人,到了外头,谁还怕谁,有了的吃,没了的饿着,举眼无靠,他见了这样,只怕比在家里省了事也未可知。”

宝钗成全别人,也成全得不动声色,都是顺便。

王夫人说起装裹衣服,宝钗就把自己的新衣服给金钏儿;正好家里有螃蟹,就帮湘云准备诗会东道;正好薛蟠出门,就带香菱进园;正好黛玉为酒令讨饶,就劝黛玉那一篇话。

如果不是正好,宝钗绝不会去行这些事。宝钗入世,但是她用出世的态度行走在人世间。

87版红楼梦薛宝钗

02

用入世的态度出世

不管你信不信,遵从社会主流价值观是最省力的活法儿,不纠结,不彷徨。

反抗主流价值观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啊,看黛玉就知道。

黛玉爱宝玉爱到骨头里,从这个角度,黛玉无疑是封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叛逆者。但是黛玉真的想叛逆吗?能够承受叛逆的后果吗?

其实真的不能,黛玉是十分想让自己符合礼教的,所以她渴望宝玉表达感情,逼得宝玉只得以亲情包装爱情。《红楼梦》揭开宝黛爱情的面纱

好不容易明白宝玉的心,又揣摩不破贾母的心。黛玉分明就死于对人心的揣摩中啊。

宝钗就没有这些纠结困扰,她按照世俗的标准去活着,孝顺长辈,对平辈和气,对下人宽容。

但是宝钗又不囿于世俗之中,比如在点山门这出戏的时候,宝钗满足了老太太爱热闹戏的心情,但是同时,宝钗又真心地欣赏戏中的词,如这支《寄生草》。

黛玉总是言语讥讽,宝钗也就随她去,并不刻意消除黛玉的误会。如果没有酒令事件,那便误会着好了。有酒令事件,冰释了黛玉心中的嫌疑,那便冰释好了。

宝玉喜欢黛玉,不喜欢自己,宝钗心里明白得很,她也无所谓,不回避宝玉自证,也不刻意辩白。

黛玉死了以后,让宝钗嫁给宝玉,她也就嫁了,嫁给谁不是嫁,无所谓。

87版宝钗

03

宝钗为什么总是劝宝玉

只有一点,宝钗明知道宝玉不喜欢听仕途经济的话,为什么还总是劝呢?

宝钗是有让宝玉求取功名的意愿,要活着总得有立身之本,薛家家道中落,难道贾家能够长久富贵?

宝玉娇生惯养,能耕种买卖,还是能生理稼穑?且宝玉才思有,显然科举是适合宝玉的路。

宝玉一心反对科举,但他的父亲贾政就是靠科举才养活一家人的啊!宝玉长大,拿什么养活他的女人们呢?

宝钗的劝,书中提到两次,袭人提到宝钗说过一次仕途经济的话,当时宝玉没等宝钗把话说完,拿脚就走了,从哪次以后就疏远宝钗了。

再一次就是宝玉夸香菱,宝钗旁敲侧击了一句:你要是有她那苦心,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呢!宝玉不答。

一共就这两次,何尝“总是”劝了!

劝不听,宝钗还是如常,该怎么样怎么样,既不愤恨,也不羞缩。这就是薛宝钗,一个大隐隐于市的山中高士。

89北影版红楼梦薛宝钗

0 阅读:0

梦楼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