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鉴别的终极秘诀就是两个字:自然

欣赏传播传统文化 2024-06-11 12:58:20

判斷壹件瓷器的真偽,壹般會從釉、器型、紋飾、燒造方法等傳統方面進行辨別。但是瓷器涉及的窯口眾多,每個時代的東西風格各異,造假手段又層出不窮,讓很多人對陶瓷鑒定的感覺都是霧裏看花壹般。

然而萬變不離其宗,造假的手段再高超,也是在短時間內批量生產的。瓷器上最自然的、經過歲月打磨的使用痕跡和工藝痕跡以及出土痕跡是仿造不出來的。所以,古瓷鑒賞的終極秘訣就是兩個字:自然!

明,青花云龙纹高足杯,国家博物馆藏

使用痕迹

許多古瓷是日常用器,由於經過長期的使用,器物的底足、內心和器身都有自然的磨損痕跡。特別是底足的磨損痕跡,由於是放在桌子等木器上多次緩慢磨損,底足用手摸時有光滑舒適的感覺。碗、盤、盆類容器內部的磨損是雜亂無規律的,由於長期使用,釉面有失亮情況。同時,器身的磨損擦痕也是毫無規律的,星星點點,若隱若現。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這種痕跡是傳世瓷器最好的見證。因為凡是流散在民間的東西,它的經歷壹定非常之坎坷。這壹點有別於故宮裏的文物,故宮由於有特定的環境,所以很多文物依然光鮮亮麗。

青花海水龙纹钵,明宣德,故宫博物院藏

常见的使用痕迹的作伪方法:

新仿的古瓷,由於新鮮出爐,未經使用,特別是新仿明清瓷,如不經人為作舊磨損,它的底足和器身都是鋥亮嶄新的。這種不作舊的東西,火光刺眼,行內常常稱作“賊光”。為了避免這壹點,作假者常常會人為磨損。壹般是用砂輪打磨、用布反復摩擦或把器物底足直接在地板、石板上摩擦。

這種做法磨出的痕跡很明顯,往往很刻意,常常弄巧成拙。凡是看見有在器物足底等不常用的地方出現劃痕或劃痕處有不明顯的突起以及劃痕過於規整等不合理的現象時,就值得懷疑。

工艺痕迹

工藝痕跡代表歷史時代縮影,應該說是非常復雜和難於搞懂的。就以元代以前的老窯瓷器為例,裏面基本上是不修胎的,自然拉出來的。在拉的過程中有壹厘米左右的螺旋式拉胚痕跡,或深或淺,因器型、窯口、生產地域不同而定。

定窑白釉盏托,宋,故宫博物院藏

常见的工艺痕迹的作伪方法:

現在有很多氣孔痕跡、褶皺痕跡在壹些粗制仿品器物上過於集中,比如拉坯以後就人為制造壹些褶皺痕跡或者是氣泡痕跡,不是很均勻很自然。拉坯和煉泥的工藝過程,包括修足的工藝過程很復雜,目前小件器物的現代仿品的底足未見過使用傳統工藝的。

出土痕迹

出土痕跡是歷代瓷器出土的鐵證,最容易量化的就是在土下埋藏的痕跡,也就是土蝕、水蝕的痕跡。這個痕跡把握起來有很多的困難。尤其是在北方地區,氣候非常幹燥,在土裏面雖有土蝕、水蝕的現象。湖南、湖北地下水位高,它水蝕的感覺是不壹樣的。南方瓷器和北方瓷器的出土痕跡區別在於,南方出土瓷器水漬非常嚴重,北方出土瓷器土痕要多於水漬,而且堿性土質對釉面的腐蝕程度較大,有時候釉面甚至被土蝕得沒有光澤了。

常见的出土痕迹的作伪方法:

現在市場上見到的大量瓷器、陶器都以出土自居,幾乎讓土覆蓋得連本來面目都分不出來了。還有壹種是膠粘,無論它是用乳膠、雞蛋清,或是其他現代化的材料來粘合,都需要壹層層地粘,粘完以後陰幹,水分自然揮發,揮發以後撣不掉的就永遠附著上面。這種附著的層次是不清晰的。

這種土蝕的痕跡最根本的壹點就是要有貼骨的感覺,就是說泥土和瓷胎、瓷釉貼合得非常緊密。因為任何壹件東西埋在地下只要經過幾十年以上,沒有幹擾處於壹種全封閉的狀態,隨著地下水位的升降、時間的沈積,土壤壹定是結實的。如果我們看到瓷器上裹著的土肉眼看上去呈顆粒狀,那麽這件瓷器是贗品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不管現在的造假技術有多先進和高超,成百上千年的時間留下的自然痕跡是作偽者永遠也逾越不了的鴻溝,是最本質的區別。雖說在瓷器收藏時“交學費”在所難免,但能夠謹記“自然”這壹點,多看多思、少點貪念,低級錯誤才能少犯、損失才能減少。

0 阅读: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