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农妇到明星 - 海清在十月乡村的蜕变历程
谁能想到荧幕上那位饱经风霜、黝黑的农妇竟然是娱乐圈的明星海清呢?
在《隐入尘烟》这部剧中的女演员,她没有精致的妆容,没有洁白的牙齿,甚至连最基本的"明星光环"都被剥去。为了塑造这个角色,海清在乡村待了整整十个月。
和当地农妇去地里干活、喂牲畜,体验乡村生活的原汁原味。
不仅如此,她特意挑选了带有生活痕迹的农妇旧衣服,这哪里还有半点明星的样子?然而正是这个看似"邋遢"的形象,却让无数观众隔着屏幕落泪。
现在的年代剧里,演员们根本不愿意或不重视时代感这个最基本的元素。
现代元素的加入,让年代剧变得像"古装版偶像剧",烤瓷牙、洁白的脸蛋、精心设计的发型等都十分出色。
你说
这个场景
能够不
让人看的
出戏吗?
记得《梦中的那片海》刚播出的时候,央视对它可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不仅占据《新闻联播》的推荐位,连央视新闻等官方大号都来下场安利。
但观众点开正片时,竟然发现是一水儿的"现代风"。
演员们似乎都患上了“形象焦虑症”。他们过分担心自己在镜头前的形象不够完美,甚至在出演七十年代的普通百姓时也保持“精致人设”。
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焦虑?
这究竟是娱乐圈以“颜值即正义“为潜规则的影响,还是演员们对自我突破的恐惧?其实,真正的年代感,从来都不是靠后期调色、磨皮美颜堆砌出来的。
如同海清在《隐入尘烟》中诠释的一样,一旦我们完全投入角色,观众看到的就不仅仅是"明星演的农妇",而更像是真实的农村妇女。
她的每一次眼神和每一个动作,都包含了岁月的痕迹。
这就是年代剧该有的样子,不是吗?
和现今的年轻演员相比,他们似乎更为关注的是在戏中的外貌形象而非演技的真实性。
海清用了整整十个月的时间,以一位都市丽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她在陈金山的角色中,从都市丽人变成了一位村妇,这种角色的转变不仅仅是换了一身行头,更重要的是她成功完成了身份的重塑。
在当下的娱乐圈,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敬畏似乎逐步减少。
二、巩俐到肖战 - 20年的时间,演技沉淀的距离
谈到演员的"形象包袱",就一定要提到巩俐。
22岁的她,正是爱美的年纪,坚决地在《红高粱》中完全摆脱了偶像包袱。在那个年代,哪个女演员不想在银幕上展示最美的一面呢?然而巩俐却偏偏不按常规出牌。
她从《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到如今,一直都不介意以"丑角"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那个年代,没有精修美颜,也不会给你P个烤瓷牙,完全是真枪实弹地演出来的。
我再回头看一看现在的《梦中的那片海》。
作为当红小生,肖战的资源突飞猛进确实不容小觑。他能够拿下央视的年代大戏,这对于他同龄的演员来说,已经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但他的实际表现似乎与央视的大力宣传存在一些出入。
讲真,他的台词功底还不错。口齿清晰,不至于像在朗诵课文。但问题就在这儿 - 总给人一种在"念台词"的感觉,而不是人物之间的自然对话。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剧组的拍摄手法
肖战的颜值一直是他的金字招牌,无论是《王牌部队》、《陈情令》还是《余生,请多指教》,都展示了他的帅气形象。然而,在《梦中的那片海》中,他却遭遇了"死亡打光"和"死亡角度",令人感慨不已。
肖春生的戏把人拍得面部线条像车座子一样。肤色一会白一会黑一会蜡黄,连肤色都不太稳定。这下好了,连路人都看不下去了。
表情管理是最影响出戏效果的因素。
或许是因为人生阅历的不足,也或许是人设的差距过大,肖战在饰演肖春生时,就像是被某种力量附体一样,一举一动都在"模仿",为了演而演,浑身上下都充满了"用力过猛"的痕迹。
跟巩俐当年的表现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她总是让观众忘记她是巩俐,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角色。
为什么在过去的20年里,年代感的营造反而倒退了?
以往的演员能将普通人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而现在的演员总是带着现代气息,一股甩不掉的感觉。
演员们是过于在意“我是谁”了,还是因为他们忘了“我在演谁”这件事呢?
这种反差,正是导致年代感消失的主要原因。
三、"烤瓷牙"背后折射出的年代剧变迁
说起"烤瓷牙"这个梗,《人世间》里的黄小蕾倒是挺直接的。
她在综艺节目中直接以开玩笑的方式说自己的烤瓷牙“中看不中用”。当她想啃个兔头的时候,自己的头都会痛,兔头还没怎么样。
这种自嘲的态度反而让人觉得她很真实。
但问题在于,乔春燕这个角色是在电视剧《人世间》中出演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年代角色。
他全身都是满满的农民气和年代感,可那亮得发光的大白牙一露,观众都被瞬间拉回到2024年。就算剧组调色成了暖黄色,也遮不住这份“闪耀”。
那个晚上,他演的戏份太精彩了,牙都快“闪瞎”大家的眼睛了。
再帮我看一看《人生之路》里的李沁。
这部剧当时收视率破3了,演技和剧情都是很不错的,大家也很入戏。但就在观众深陷剧情时,女主的一咧嘴,那口白森森的牙齿瞬间就让人出戏,体验感全毁了。
你说这搭配多魔幻?牙龈是黑的,牙齿白得发亮,脸还蜡黄,看上去像在某图秀秀里随便P了一把。
更要命的是,刘巧珍这个角色设定特别爱笑,尽管她的粉底已经选了几号,但她的那口牙无论如何都藏不住。
别以为李沁一个人是用这个配置的,女二张嘉倪也是同款配置。
《情满九道湾》更是将这种反差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模拟那个年代的感觉,造型师给演员弄了双马尾小辫子,还特意设计了一个漏眉的刘海。然而,当一个特写镜头出现时,镜面唇釉和烤瓷牙的搭配直接把观众送回了美容院。
想一想真的搞得我有点醉了。
这部剧的剧组嘴上说要打造原汁原味的年代感,但实际上,在最基础的形象塑造上却出现了问题。
终究来说,这不仅仅是单个演员或单部剧的问题。"烤瓷牙"几乎成为年代剧的标配,这才是真正让人感到无奈的地方。
现在的演员们是否过于在意"美",以至于美到忘记了角色本身,美到忘记了年代的质感,美到让观众完全出戏?
时代剧走向美颜大片,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第四部分:从"假小子"到金鹰奖——殷桃的美丽蜕变
殷桃这造型突破真是太给力了,得给她一个大拇指。
36岁,在娱乐圈的年龄并不算小,很多演员在这个年纪都会极力保持自己的“精致人设”。然而殷桃却选择在《鸡毛飞上天》中以假小子的形象亮相,让观众惊叹不已。
你别说,这一招还真让我玩明白了。
她的妆容没有经过精修,造型也没有刻意美化,甚至连牙齿都是最原始的样子。残次不齐的牙,搭配着下眼袋、黑眼圈和脸上的瑕疵,这些在别人身上可能是缺点,但在她这里,却成了角色最动人的印记。
殷桃尝试了这种“反其道而行”的行动,却得到了她意想不到的回报。
在电视剧《人世间》中,她饰演的郑娟,不仅引发全网热烈讨论,更是赢得了金鹰奖的青睐。白玉兰奖的提名中也处处可见她的呼声,可谓势头强劲!。
表明观众对这种方式非常认可。
他们并不追求浓妆艳抹的“完美脸蛋”,而是期盼能够让人产生共鸣的真实角色。殷桃就抓住了这个关键——与其费劲遮盖岁月的痕迹,不如将其转化为表演的助力。
这部电影的演员们的表演让我惊叹不已。
在这个人人追求"精致"的时代,敢于露出"丑"的演员已经很少了。尤其是在演员的黄金年龄段,主动放弃"美"的加持,更是难能可贵。
殷桃的转型,为年轻演员们树立了一个生动的典范。
表演,最根本的就是在表演“人”。真正的人是有瑕疵的,他们会在时间的洗礼下留下历久弥新的痕迹。过分追求完美,反而会让角色失去生命力。
现在很多年代剧中都存在的问题就是这个。
演员们个个都想当"完美主义者",以为这样可以更能打动观众,但是反而把好好的年代剧演成了"选美大会"。这样的表演,还怎么能打动观众呢?。
殷桃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演技并不在于被当做“美丽的花朵”,而是表现在每一个真诚的角色塑造上。只要你愿意为了角色丢掉所有的虚华,观众一定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你真实的一面。
这是一个演员该有的担当,难道不是吗?
五、新时代剧在十字路口
谁能想到《父母爱情》这部年代剧能够如此火爆呢?现在想来,这部剧的成功对年代剧的发展和高度起到了推动作用。
年代剧在经历了初期的无人看好、小众题材阶段后,通过《鸡毛飞上天》的全民追剧以及《觉醒年代》这类现象级作品的出现,成功地站在了时代的风口。
现在的形势变得越来越不正常了。
你还没有看《梦中的那片海》吗?这部剧可谓是有牌面满满,央视在内的各大官方号轮番安利,被《新闻联播》作为推荐位进行推广,简直是排面够足了!
播出后,口碑形成鲜明的两极分化。
归根结底,坏就坏在那些"现代元素"。
问题在于,这种情况并非个例。
从《人生之路》到《情满九道湾》,再到《胡同》,一系列打着"还原年代"旗号的作品,皆因"烤瓷牙"元素被破坏而显得失真。
演员们执着于形象包袱导致了他们的表演不够真实,而剧组为了保护明星演员的形象也不敢太较真,最后呈现的作品就变成了四不像。
人们常说好演员需要为角色服务。
可现如今的年代剧,是不是都变成了"为演员服务"?与其说是在讲述那个年代的故事,不如说是在制造演员们的"咖位"。
无论是海清在《隐入尘烟》中的精彩表演,巩俐22岁在《红高粱》中的大胆突破,还是殷桃36岁时在银幕前挑战假小子形象,无不体现出她们为艺术献身的勇气和决心。
这才是真正的演员应该有的形象啊。
目前的年代剧正在经历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点。
要么继续追随"偶像化"的路线,使年代剧变为演员们的"颜值秀场"。要么回归真实,脚踏实地地演绎好每一个角色,重现每一段历史。
这个选择不仅关系到年代剧的走向,更是在考验影视圈的良心。
毕竟,年代剧的意义并非仅仅在于展示谁更美,谁更帅,而是通过小人物的命运展现整个时代的变迁。
总的来说,烤瓷牙已经成为了年代剧的标配,这才是最让人心酸的事情。
让我们期待有更多像海清、巩俐、殷桃这样的演员,用真实的演技为观众带来真正的年代感。而不是依赖于美颜滤镜和烤瓷牙来敷衍了事。
毕竟,观众可都是眼明心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