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陲第一楼,以联扬名,云南昆明大观楼

扶摇天下人文 2022-07-18 13:51:56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建筑名扬天下,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无疑是文化与建筑融合的产物。

这些名楼多数都地处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唯独有一座名楼坐落在西南边陲,它有着“万里云山一水楼”的美誉。被世人推崇的天下第一长联就悬挂在此楼前,它就是大观楼。

大观楼又称近华浦,位于我国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部,南临滇池,清康熙年间始建。

因楼前悬挂有天下第一长联而闻名。在我国有多座名为大观楼的楼阁,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云南省昆明市的大观楼。它坐落在滇池草海北滨,与太华山隔水相望。现在的大观楼是一座精致的三层建筑,高18米。

大观楼最初修建于康熙年间,康熙29年时清朝已经平定三藩叛乱,政治经济社会比较稳定,正是盛世兴源之时。云南巡抚王继文巡查四境路过此处,他看中这里的别样景致就命人在此修建亭台楼阁用来赏玩风景。

此时的大观楼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1696年大观楼被改建为二层楼阁,该楼面临滇池远眺西山,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因此取名为大观楼。828年,云南按察使翟静光重修大观楼,将原来的二层楼阁增建为三层。

1855年的一天,咸丰皇帝询问起云南的景色如何,兵部侍郎何彤云极力推荐了大观楼和滇池的壮丽景色。于是咸丰帝御书“拔浪千层”匾额赐予大观楼。

大观楼自建成之日起就成为当地的第一名胜,吸引了无数文人为他挥毫泼墨,留下了不少诗词佳句。

虽然文人墨客为大观楼写下了不少诗篇,但真正让大观楼名闻天下的却是一副对联。对联的作者孙髯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出生在清康熙年间,传说孙髯一生下来就有胡须,所以取名叫髯,字髯翁。他因写就天下第一长联而被后人尊称为“联圣”。

从隋朝到清朝末年,读书人要在社会上取得功名都要通过科举考试。所以那时的读书人几乎都会极力尊崇和维护这套科举制度,但是也有人会对此说不。孙髯祖籍陕西三原,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康熙年间,他随父亲移居昆明,从小就接受私塾教育的孙髯却因为参加科举考试要搜身检查而心生不满拂袖而去。

没有功名的孙髯博学多识,特立独行。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却不能得志。一日他登上了大观楼,一股莫名的冲动涌上心头,眼前的景色让他产生了别样的情感。

这个长达180字的对联轰动儒林。随后当地名士书法家陆树堂用行书体书写刊刻,将长联挂于大观楼。那些平时故弄风雅的文人,也不得不对孙髯刮目相看,把长联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长联上联写的是滇池及周围风光景物,下联写的是云南历史。其实这幅共180字的长联,并非字数最多的对联,然而却因对仗工整,写景咏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而成为旷世长联,也让大观楼因为这幅对联跻身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列。

大观楼建成后,几度损毁。1856年云南爆发大规模武装起义,大观楼以及周围的建筑被一把大火付之一炬。那幅绝世长对联已化为灰烬。

1864年冬,云南提督马如龙出重资聘请当地最好的工匠重建大观楼。在大观楼建好后,马如龙将路书堂所说的孙髯翁长联以拓片的形式重新雕刻,并由当时的总督劳崇光提跋刻于对联末尾。如今这幅闻名海内的长联已成为大观楼珍藏的文物。

不久之后的1876年,大观楼在一场大水中再次被毁。1883年,大观楼在云贵总督岑玉英的主持下又进行了重修。此后大观楼经历了多次的修缮。

2008年,大观楼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大规模维修,焕然一新的大观楼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今的大观楼已经成为昆明的城市地标之一。

0 阅读: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