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糖尿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10%~90%,多见于病程长和病情控制不良的患者,病变可累及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
糖尿病神经病变按照受累神经所在部位分为: (1)脊神经病变: 包括远端神经病变、近端神经病变和单神经病变。(2)颅神经病变:包括单颅神经病变和多颅神经病变; (3)自主神经病变。按照临床表现分为:(1)亚临床型:亚临床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有神经功能异常, 感觉或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阈值升高,但无临床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2)临床型: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指有神经病变的症状体征和/或临床可检查到的神经功能异常。临床神经病变为一个或一些特异性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弥漫性或局灶性改变。
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推荐的分类方法,将糖尿病神经病变分为两大类:全身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Generalized symmetric polyneuropathies)和局灶性或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Focal or multifocal neuropathies)。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静止或夜间加剧,引起感觉迟钝、麻木和关节麻痹,严重地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因严重的植物神经病变而发生猝死。
病理学研究证实,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神经纤维不同程度的脱髓鞘病变,目前证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眼底病变和糖尿病肾病一样,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由于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以及神经滋养血管血供减少,致神经组织代谢异常,逐渐出现神经脱髓鞘,致相应临床症状出现。
中医古籍并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一病名,而历代医家所述的消渴继发痹证、血痹、不仁、痿证等病证皆属该病范畴。中医对该病的相关记载可溯至《内经》时代,历代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该病采用辨证论治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指出体虚是消渴与痹证的病因。近代大部分医家结合DPN的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从中医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多认为DPN的基本病机是由于消渴病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络脉瘀滞,筋脉失养所致。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本虚标实;气阴两虚、阳气虚衰为本,气滞、痰凝、血瘀,阻痹脉络为标。(创作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