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默写”专项300练(61)

小高语文在线 2024-11-13 03:45:07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人不可以不就师矣。夫此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是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故夏后之璜,楚和之璧,虽有玉璞卞和之资,不琢不错,不离砾石。而况君子敦贞之质,察敏之才,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文之以《礼》《乐》,导之以《诗》《书》,赞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不有济乎?《诗》云:“题彼鹡鸰,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是以君子终日乾乾进德修业者非直为博己而已也盖乃思述祖考之令闻而以显父母也。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是故董仲舒终身不问家事,景君明经年不出户庭,得锐精其学而显昭其业者,家富也;富佚若彼,而能勤精若此者,材子也。倪宽卖力于都巷,匡衡自鬻于保徒者,身贫也;贫厄若彼,而能进学若此者,秀士也。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夫此四子者,耳目聪明,忠信廉勇,未必无俦也,而及其成名立绩,德音令闻不已,而有所以然,夫何故哉?徒以其能自托于先圣之典经,结心于夫子之遗训也。《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是故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

(节选自王符《潜夫论·赞学》)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是以君子A终日乾乾进德B修业者C非直为博己D而已也E盖乃思述祖考之F令闻G而以H显父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问,指学习和考察,与出自《礼记·中庸》的成语“学问思辨”的“学问”意思相同。

B.利,指锋利,与《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的“利”意思、用法相同。

C.《春秋》,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易》《乐》并称为“六经”。

D.徒,表示“只不过”,与《师说》中“郯子之徒”的“徒”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肯定了人的价值,认为人是天地间被重视的存在,继而一步步指出“学问”的重要性。

B.文章认为人需要学习就像宝玉需要打磨,君子只要学习《礼》《乐》《诗》《书》等经典,就会成功。

C.为了阐明“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的观点,作者列举了董仲舒、倪宽等事例。

D.文章最后引用《诗经》中的话,再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建功立业的最佳途径就是学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2)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

5.文中说“人不可以不就师矣”,韩愈《师说》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两文强调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时都提到的理由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歌送别①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②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此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旅居江夏(今湖北武汉)时所作。②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以“二龙争战”比喻两军相持的情形,“楼船扫地空”五字预示了战争的结局。

B.“烈火”句交代了“楼船扫地空”的原因,也表现出诗人对东吴辉煌战果的赞许。

C.这首诗前四句咏史,为后四句写送别提供了背景和环境,并形成了特有的气氛。

D.诗人最后表示把看到的景象一一写下来告诉友人,是为了让友人从中得到鼓舞。

7.这首诗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瑜,两者刻画周瑜形象时的描写角度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登高》中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无限悲凉无法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当时边境上疾风扑面、黑云压城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参考答案:

1.CEG

2.B

【解析】A.正确。句意:况且要等到问学求教之后。/做学问必须广泛的学习、反复地推敲、缜密地思考、明晰地分辨。B.“意思、用法相同”错误。“利”,使……锋利。/锋利。句意:必须先把器具打磨锋利。/蚯蚓没有锋利爪子和牙齿。C.正确。D.正确。“徒”,只不过。/同一类或同一派系的人。句意: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依托于先圣的经典。/郯子这类人。故选B。

3.B

【解析】“君子只要学习《礼》《乐》《诗》《书》等经典,就会成功”错误,君子除了学习《礼》《乐》《诗》《书》等经典外,还需要“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故选B。

4.(1)《周易》中说:“君子凭借多识记前代圣贤的言论和事迹来培育自己的德行。”

【解析】第一个“以”,凭借;“志”,识记;“畜”,培育。

(2)现在求学的人数以万计,而坚持学习到底的人还没有几十个,这是什么原因呢?

【解析】“学士”,求学的人;“究涂者”,坚持学习到底的人;“故”,原因。

5.①人并非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

②圣人尚且从师,何况凡人。

本文说“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师说》中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可见二者都认为人并非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

【解析】本文说“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人不可以不就师矣。夫此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师说》中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可见二者都认为圣人尚且从师,何况凡人。

参考译文:

天地之间人为贵,圣人所崇尚的是义,德义所成就的是智慧,明智所追求的是学问。虽然世上有极其聪明的圣哲,他们也不是生来就有智慧的;虽然有非常能干的人,他们亦非生而有才能的。文王、武王以姜尚为师,周公旦以庶秀为师,孔子以老聃为师。人不可以不跟从老师学习。上述这些人都是上等的圣哲,况且要等到问学求教之后,方能知识渊博,德行广大,更何况是普通的人呢?  因而,工匠若要做好他的事情,就应当先磨利自己的工具;士人要宣扬他的道义,就应当先读他的书。《周易》上说:“君子应当通过多记住前人的言论和行事来培育自己的美德。”因此,人需要学习,就如同事物需要修治一样。夏朝帝王的玉磺,楚国和氏的玉璧,虽然有了宝玉的资质以及卞和的呈献,但如果不雕琢不磨光,就和小石头没有什么差别。更何况君子有敦厚坚贞的资质,有明察聪敏的才能,(如果再)由品德优良的朋友辅佐他,由贤明的老师教导他,用《礼》《乐》来修养他,用《诗经》《尚书》来引导他,用《周易》来帮助他,用《春秋》来启发他,哪有不成功的呢?《诗经》中说:“看那鹡鸰鸟,边飞边欢鸣。你我天天在奔波,月月都远行。早起晚睡不停息,不要辱没父母名。”所以,君子整天勤勤恳恳、积累德行、研修学业,并不只是为了使自己的学识能够渊博而已,而是想继承祖先的美好声望,并以此来显扬自己的父母。道义隐藏在书本中,要靠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学问因发奋努力而有所长进,因懈怠松弛而荒废。所以董仲舒终生不过问家事,景君明常年不出家门,使自己的学问日渐精深、学业愈加显著,是因为他们家境富裕;像他们那样富裕闲逸而又能如此勤奋努力,是品德才能过人之士。倪宽卖力作厨工,匡衡把自己卖给富人家做佣工,是因为他们家境贫困;像他们那样家境贫困而又能如此钻研学业,是品德才华优秀之人。现在求学的人数以万计,而坚持学习到底的人还没有几十个,这是什么原因呢?以上四人耳聪目明、忠义诚实、廉正勇敢,未必没有能与之比肩的人,然而他们树立名望,建立功业,美好的声誉没有穷尽,终于达到这样的境地,这是什么原因呢?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依托于先圣的经典,专心谨记孔夫子的遗训罢了。《诗经》中说:“面对高山内心仰慕,面对大路迈步前行。”“时时刻刻遵行学习之事,学问积累就会走向光明。”因此凡是想要显耀功勋业绩、传扬光辉事业的人,再没有比学习更好的了。

6.D

【解析】D.句意理解错误。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朋友的殷切期望,是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让自己能够从中得到鼓舞。

7.同:①李诗和苏词都把周瑜形象放在赤壁之战的背景下加以塑造。②李诗和苏词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塑造周瑜形象:李诗用赤壁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的景象烘托出周瑜击破曹操大军的英雄形象;苏词用小乔初嫁来烘托周瑜的年轻有为、英姿飒爽。

异:苏词从正面详细描写了周瑜的外貌、神态:“羽扇纶巾,谈笑间”描写出周瑜风度翩翩、从容淡定的儒将气质;李诗用一句“周瑜于此破曹公”直接简要突出周瑜的功绩。

【解析】李诗有“赤壁楼船扫地空……周瑜于此破曹公”,苏词有“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都把周瑜形象放在赤壁之战的背景下加以塑造;

李诗“烈火张天照云海”,漫天的烈火把云海都映烧得通红,用赤壁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的景象烘托出周瑜击破曹操大军的英雄形象;苏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用小乔初嫁来烘托周瑜的年轻有为、英姿飒爽。李诗和苏词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塑造周瑜形象。

“羽扇纶巾,谈笑间”,周瑜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着。这是正面详细,描写了周瑜的外貌、神态,描写出周瑜风度翩翩、从容淡定的儒将气质;李诗用一句“周瑜于此破曹公”,那是周瑜在这里用火攻把曹操击败,直接简要突出周瑜的功绩。

8.(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0 阅读:0

小高语文在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