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法官”陈海仪的另一面

历史有小狼 2024-10-19 03:52:49

她是一名“慈母法官”。

由她经手的5300多件案件,没有一件出错、没有一件重审、没有一件抗诉,也从不拖延。

未成年罪犯在她手上判决的,几乎都未曾再犯。

她在少年审判领域,可谓是开创了不少先河,屡屡创新。

同时,她也是群众身边“接地气”的人大代表。

可没想到,她却因为一条专治电动车乱象的提案,引发了诸多争议。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慈母法官”陈海仪的另一面

引起争议的电动车提案

电动车,这个现代社会的新宠,因为价格亲民,维护简便,成为了大众心头好。

可是,车多了,事儿也就多了。

事故频发,道路上“你追我赶”的戏码不时上演,电动车成了不少人心头的刺。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陈海仪,遂提了一条建议,专治电动车乱象。

谁曾想,这一提案一出,网络上竟然炸开了锅,各方言辞激烈,争议不断。

面对满街飞奔的电动车,陈海仪提交了一条“电动车管理”的建议。

原是好意,想必也是为了整顿这乱象丛生的交通。

但这一提案,却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都开始纷纷斥责她。

她的意见很明确:如今电动车的法律框架还不完善,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将其归入非机动车,却如同一座房屋没有地基,缺乏上位法,纵有条款,也无从施行。

因此,她主张从立法层面“一揽子”解决电动车问题,或直接在《道交法》中添一章专门管理电动车,形成全国统一的管理体系,真正做到“全链条、一体化”地治理。

如此一番提议,听来似乎没有半分问题。

但陈海仪的建议之中,最让民众不安的,莫过于电动车驾驶证的强制要求,以及对驾驶者年龄的限制。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尤其对于那些靠电动车送货谋生的基层劳动者而言。

陈海仪本意是为了安全,却偏偏触碰了众多底层民众的生计和利益。

不可否认,电动车的规范化管理确有其必要性,但陈海仪的提案在执行上,未必真的可行。

她的建议虽初衷良好,却似乎忽略了基层民众的实际处境。

这一群体,或是骑着电动车送餐奔波,或是载货维生,所需的不过是一种廉价而便捷的谋生工具,而强制驾驶证与年龄限制的措施,恰如无形中又添上一道“门槛”。

更要紧的是,这提案在出台前,似乎未曾广泛征询过他们的意见,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自上而下”的味道。

国家出台新规,理应多一些脚踏实地的调研,多听听群众的声音。

毕竟,“一刀切”的决策常常容易让人寒心,若没有全面理解百姓疾苦,反而可能引发更多社会矛盾。

而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皆是缓慢而复杂的过程,电动车这一问题亦是如此。

要想彻底解决它,谈何容易?

单凭一纸政策,未必能一蹴而就。

社会的进步,是各种矛盾交织的结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阶级之间的较量,新旧力量的博弈,皆是推动社会向前的动力。

毛主席说过:“一般来说,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主要“是分清是非的问题。”

“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人民内部的矛盾,根本上是一致的利益分歧。

因此,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来不是强硬压服,而是通过民主的讨论、批评、教育的方式来化解。

查电动车,无可厚非;但如何在安全与便捷之间找到平衡,才是国家政策的关键所在。

电动车管理规定愈发细致,也绝非陈海仪一人之力能够左右。

对一个人的评价,倘若只凭表象而下定论,未免太过片面。

电动车的问题,并非哪个个人能决定,正是众人合力,在不断完善中前行。

或许,若深入了解她,你会发现,这位“慈母法官”的另一面,正是出于对公共安全的关怀。

他们眼里的法官妈妈

陈海仪,1996年从中山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便一头扎进法院,从此一干就是二十八年,年复一年地坚守在少年审判的前线。

她经手的5300多件案件,没有一件出错、没有一件重审、没有一件抗诉,也从不拖延。

未成年罪犯在她手上判决的,几乎都未曾再犯。

她在少年审判领域,可谓是开创了不少先河,屡屡创新。

作为一名女法官,陈海仪还特别关注着妇女和儿童的权益。

她的议案和建议,数量多且质量不低。

那些牵头的议案,已有三十多个了,其他参与的,更是接近百件。

她的工作并不仅仅停留在审判台上,她还帮助过上千名少年犯走出阴影,重获新生,其中三十多人甚至考上了大学。

正因此,民众亲切地称她为“法官妈妈”。

“法官妈妈”,这称号倒是有几分意味深长。

首先,她是法官。

在面对那些走错了路的孩子时,无论他们有多小,她的第一责任,便是要让他们清楚自己所犯的错。

判决必须做到罪责刑相适应,让这些孩子们明白,法律从来不是摆设,错误的代价必须由自己承担。

倘若刑罚过轻,难免会让他们心存侥幸,再次误入歧途。

所以,作为“法官”,她冷静而清晰地传递着法律的威严。

然而,法官之外,她也是“妈妈”。

这一层身份,未必是与严苛相对,而是温情的化身。

无论孩子如何犯错,她的关怀却未曾减少一分。

她用妈妈般的温柔去帮扶那些犯了罪的孩子,不是放任,而是引导他们走向改造之路。

她让这些孩子知道,跌倒了并不意味着永远爬不起来,改造的路上,他们并不孤单。

党和国家,依然给他们机会,依然在挽救他们。

陈海仪在审判席上,始终秉持着一种难得的人文关怀。

她是将司法与教育巧妙结合,用心去感化那些走错了路的孩子。

法理之外,帮教和矫治同样重要。

于是,她不光审判,还多次与家长、学校密切联系,通信、通话超过千次。

时至今日,她依旧和二十多名少年犯及其家人保持联系。

正是在她的鼓励和关怀下,那些曾经迷失的少年里,三十多人已踏入大学校园,三百多人完成了中学学业。

在她的推动下,广州市“羊城金不换”工程、“阳光少年行动”得以落地生根,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格局愈发完善。

她不仅参与这些大型项目,还兼任了十多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校外辅导员,甚至活跃在普法和家庭教育的讲师团中。

她的脚步遍布广东百余所学校和社区,举办了两百多场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还组织了三十多场模拟法庭,让法律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其中有一位少年犯,刑期八年,出狱时又正值疫情肆虐,生活的路仿佛再次封死在他面前。

他的心理压抑,生活无路可走。

然而,陈海仪并未袖手旁观,她主动进行心理疏导,甚至不惜亲自推荐他去参加劳动技能培训,让他学会了一些手艺,从而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那少年学会了刺绣,还掌握了冲泡咖啡和奶茶的技艺,毕业后重新步入社会,似乎命运终于对他展露出一丝笑意。

疫情期间,他通过视频对陈海仪说:“社会是非常美好的。”

一个曾坐了八年牢的少年,居然还能说出“美好”二字,这无疑是对陈海仪工作的最高表扬。

社会未必全然美好,但正是因为有了她这样的人,才让更多迷途少年重新看见了光亮。

接地气的人大代表

当选人大代表后,陈海仪的心头仿佛点燃了一把火,想要让自己担起这份重任,绝不能辜负群众的厚望。

可兴奋劲儿还没消散,她很快就发现,现实并非如她所想那般美好。

她在平日的走访与调研中,察觉到一些群众对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并无太大兴趣,甚至连人大代表是干什么的都未必清楚。

这种“冷淡”,让她隐隐感到一丝无力。

于是,她开始琢磨,如何能把代表与群众的距离缩短,真正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让百姓切实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符号。

思来想去,她还是认为得走接地气的路子。

在履职过程中,陈海仪格外注重形式的多样化与趣味性,不再拘泥于沉闷的说教。

她不管是宣传两会精神,还是下乡调研,总是想方设法让群众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获得感和参与感。

她善于讲故事,便时常利用这个特长,随时随地把自己参加人大会议的见闻趣事与群众分享。

无论是两会的最新动向,还是民生相关的大政方针,她总能将这些内容娓娓道来,生动有趣,仿佛一场讲述生活本质的趣味演说。

不论是出席政法队伍先进事迹的报告会,还是到学校、社区开展法治宣传,她都巧妙地把人大工作的要点融入其中。

那些原本枯燥的条文和制度,经她的一番讲述,仿佛活了起来,真正走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她让人们明白,人大代表不是高高在上的决策者,而是与他们一同奋斗、共同前行的“自己人”。

这一路走来,陈海仪用她的巧思与执着,慢慢将人大代表制度融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里。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每一次交流、每一次倾听,都是一次将代表与群众距离拉近的机会。

社会未必尽善,但她却在尽力做到更好。

疫情那两年,面对面宣讲的机会确实寥寥无几,陈海仪也感到有些无奈。

但线下不成,索性就换个法子,她灵机一动,开设了线上代表课堂。

一时间,点击率竟突破百万。

2022年两会前夕,陈海仪又在广东“开学第一课”中讲述《我向两会说愿望》,听众可谓不计其数,师生群众收看人数竟超180万。

她用讲故事的方式,巧妙拉近了自己与群众的距离,让原本高高在上的两会精神化作了耳边的家常。

然而,光凭故事未必够。

想要让两会精神在群众心中扎根,还得另辟蹊径。

于是,她便别出心裁,利用一些小物件,化无形为有形,增强履职效果。

每年参加全国两会时,她都会细心准备上千个两会纪念封,这些封套虽小,却意义非凡。

她将它们寄给那些她一直关注、帮扶的失足少年和问题学生,还随身带着,见到群众便递上一个。

这些小小的纪念封,倒成了她履职的“隐形助手”。

它们不是昂贵的礼物,却满载着两会的精神与关怀,成了连接陈海仪与群众心灵的纽带。

如此一来,原本冰冷的制度条文,也仿佛有了温度,慢慢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她的这些努力,自然没有白费。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她,逐渐认识、了解并接受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真正体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深意。

陈海仪以她独到的智慧和坚韧,将两会精神种在了群众心中,收获了信任与支持。

而这些,便是未曾被人了解的另一面。

参考资料: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陈海仪:把少年审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推进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人大代表陈海仪:制定一部专门针对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法律广州日报

1 阅读:287
评论列表
  • 2024-10-19 22:20

    她从轻发落那些少年恶魔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些被少年恶魔迫害的未成年人,在那些少年恶魔眼里她是慈母,在那些被少年恶魔迫害的未成年人眼里,她是什么?

    云飞 回复:
    魔鬼的妈妈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