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布朗弹道”,为何成世界反导难题?比钱学森弹道还可怕?

德闲说历史故事 2024-11-09 01:06:4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心飞扬

编辑|t

引言

一发导弹升空,全场人屏息凝视——可别偏了!守候在监测室的印度高层都紧张得直冒汗,他们也清楚自家的导弹经常偏得离谱,难以预测。

印度导弹的导弹因此也被网友们称为“布朗弹道”,别国的防空系统根本预判不到飞行轨迹,可以说比钱学森弹道还可怕。

不过这导弹不仅是被攻击的人怕,就连印度自己也怕。所谓布朗弹道,其实就是不规则无规律的运动,通俗点说,就是找不着北,只能瞎窜。

比如,2020年,无畏导弹飞出去没多久就糊里糊涂掉到海里了。这要是对敌人是“无畏”,对印度自己,那叫“无奈”!

这导弹要去哪儿?连印度自己也不知道!

每当印度发射导弹,人们就仿佛在观看一场无厘头的表演,而最不轻松的就是印度自己,因为担心“布朗弹道”会不会乱来。

这个名词听起来好像很专业、很高大上,其实带着几分讽刺意味,嘲笑导弹没有准头,不按照预定的轨迹飞行,而是经常乱飞、失败。

较为出名的一次发生在2020年10月12日,那是“无畏”系列,从点火的那一刻开始所有在场的人都小心翼翼地看着监控屏幕,紧张而期盼地盯着轨迹的追踪。

然而,就在它升空8分钟后,不知怎的失去方向,最终“自由落体”不见了,后来被确认坠落了。所幸,是掉进了海里,而不是人口密集的陆地。

这可不是“无畏”头一回“走失”了。早在2015年和2016年,这位“好战的无畏”在试射时就出现了各种状况:一次飞了128公里后就报废,另一次仅仅升空2分钟就失控。

很显然,这导弹带着自己的小脾气,不愿乖乖听话。

其实导弹发射本应是高科技国家展示实力的方式,可“无畏”却总是搞得像是随时要调头的“飞行乌龙”。

人们称其轨迹为“布朗运动”——因为根本无法预测,正如那种微粒不规则运动般混乱无章。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即便是印度自己,也难以预测它将会飞到哪儿,落到哪儿。

这情况不仅让印度自己心惊胆战,更让对手的反导系统难以应对,毕竟你不知道这导弹要干嘛,防得再厉害也无济于事。

原本科学上用来形容随机运动的术语,如今成了印度导弹的“官方代号”。明明是个军事武器,偏偏让人联想到实验室里的微粒,听上去多少带些荒诞味道。

然而,布朗运动虽荒唐,却对敌方防御系统形成了莫大的难题。反导系统往往在精确轨道基础上拦截目标,而轨迹随意、极不稳定,倒意外具备了一种“不可预判”的突防效果。

烈火导弹,越烧越迷路?

聊到印度的导弹项目,除了“无畏”以外,最知名的就是“烈火”系列。他们对“烈火”导弹寄予厚望,声称它将是他们的“大杀器”。

听名字,似乎比“无畏”更有气势。

“烈火”的开发在印度军工史上也是一段反复试错的过程,从一开始,军方就希望这导弹能与国际先进导弹媲美。无奈现实却一再揭示他们在制造工艺和材料技术方面的欠缺。

有专家指出,其弹体制造中所用的涂料和零件装配工艺存在很大问题,导弹飞行中的温度变化导致燃料反应过于剧烈,致使弹体承受不住温差而变得极不稳定。

这些问题一再在测试中暴露出来,使得导弹已服役,却也迟迟不见它能有效投入作战使用。至于最新型号的升级计划,目前也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实战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它们使用的是固体燃料,射程约2000公里,按理来说会是一种可靠的战略性武器,但实践效果却截然相反。过去几年间,它在多次测试中轨道出现偏离,飞行极不稳定,甚至出现离谱的偏航。

这一系列已经有了从1到5多个型号,但有趣的是,目前真正装备较多的还是“1”和“2”这种基础版,射程和威力都远低于最初设想。

可能是因为多次试射笑话不断,出现“布朗运动”的频率比想象中还要高。这让它的战斗力令人质疑,有专家甚至调侃,这火都还没烧起来,就自己先迷路了或者先把自己给干掉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难以预测的轨迹经常被拿来和“钱学森弹道”对比。后者属于一种革命性设计,做到了突防性与灵活性的兼具,从而让敌方的防御系统难以预判。

相比之下,印度缺乏这种精确的设计和控制能力,倒是意外地形成了一种另类的“不可预见性”。只是有讽刺意味,一个的本质是“可控的复杂性”,另一个则是“失控的随机性”。

小心!布拉莫斯要上天了,但去哪还不知道

另一个项目“布拉莫斯”也被寄予厚望。作为印、俄联合研发的重点,它一度被印度人吹捧为“军工明珠”。然而,这明珠的光芒却因数次失败的试射而变得暗淡。

其失败事故常见诸报端,而且有一次发射之前,印度甚至紧急疏散了发射区域的上万名平民,以避免可能的人员伤亡。

它采取了超音速巡航导弹设计,理论上应该具备较强的突防能力。但遗憾的是,现实中却屡屡在飞行过程中偏离原定轨迹,甚至像“烈火”一样,成了又一个“布朗弹道”的代表。

导弹频繁的失控现象,反映出印度在导弹精确制导技术方面的薄弱,而缺乏足够的飞控技术支持更是导致导弹方向随意、轨迹不受控的重要原因。

细看其设计,偏航的根源在于印度在飞控上严重依赖外国的技术支持,但在系统整合方面却未能达到预期。

其实在制造过程中就已经发现部分关键零部件的稳定性不太好,比如热控问题始终未能解决,所以发生意外的燃烧反应也在意料之中。

但一次又一次的失控事故也在全球引发了质疑:究竟印度的导弹技术何时才能真正具备实战能力?这样频繁失控的导弹,不仅让敌人害怕,连自己的人民也不得不保持高度警惕。

“布朗弹道”的“神秘”最终折射出的是该国在技术上的薄弱。毕竟任何一种精密的武器,其制造和测试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

对于印度而言,急于追求“烈火”或“布拉莫斯”这样的战略武器,却忽视了在核心科技和制造工艺上的积累,导致了今天“布朗运动”频发的尴尬局面。

参考资料:

该国虽创造一箭104星记录 但50年来射火箭却经常失败.新浪军事.2019-07-19

1 阅读:32

德闲说历史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