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找紫牛|患癌聋哑老人遇到“硬核医护”,孝顺外甥女找紫牛表达谢意

扬眼 2024-12-06 16:21:32

12月6日,镇江读者张谊女士在“有事找紫牛”平台留言,希望能表扬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西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因为他们及时救助了自己“身陷绝境”的亲舅舅。

两个月前就已出现症状,因不会说话家属未在意

“生活中求医看病本就很难,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群体,由于语言沟通不畅,他们无法开口描述自身的病情,这就让看病变得难上加难,他们就是聋哑人。我的舅舅,就是一位聋哑老人。”张谊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自己是扬州人,在镇江工作,也是一位医护人员,对患者就医不易有深切感受。

贴心诉求卡

“我舅舅没有结过婚,无儿无女,我跟他特别亲,等于就是他的女儿。”张谊说,舅舅名叫周有龙,今年9月初出现吃饭喝水吞咽梗阻、上腹部剧烈疼痛等不适症状。由于不会说话,身边的人并未在意。随着后期症状加重,无法进食,甚至喝水都会呕吐不止,两个月体重轻了10斤,家属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到当地卫生院进行胃镜检查,被确诊为贲门癌,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

一波三折,家属“隐匿病因”患者术后肠套叠

为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手术治疗迫在眉睫。手术怎么做?开放手术还是微创手术?11月5日,茫然无措的周大爷一家,来到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西区医院胃肠外科寻求帮助。“患者是聋哑人,沟通不便,同时伴随多种疾病,手术方案的把控非常重要。”接诊医生将病例资料报给胃肠外科专家薛峰主任,薛峰组织相关专家的会诊后,为周大爷制定了手术方案,一场腹腔镜下的全胃切除手术迅速展开。

护患沟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术后1周,周大爷出现上腹部胀痛、呕吐等症状。管床医师刘江涛给予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及抑酸等保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术后第15天检查发现,患者不完全小肠梗阻,盆腔局部小肠套叠。由于肠套叠位置距离手术位置较远,医生百思不得其解,后周大爷家属告知,其30年前有过肠破裂病史,既往手术导致正常解剖改变,加之全胃切除术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肠管容易形成套叠。

找到病因再行手术,术后恢复良好饮食正常

由于患者家属“隐匿病因”,该院专家团队再次进行腹腔镜探查,术中见腹腔有积液,肠粘连较明显,肠管血运障碍,于是行肠切除术。术后,周大爷恢复良好,饮食正常,无肠套叠复发。为表感谢,家人特意给团队定制了一面锦旗。据悉,上月下旬,周大爷顺利出院,目前住在镇江张谊女士家,一切安好。

细致问询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调查研究显示,六成聋哑人表示看病时与医生交流不便。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表明,一位聋哑患者看病所需的时间,相当于普通患者的七倍。像周大爷这样的老年聋哑人没上过学,不会写字,更不会正规手语,医护需要对其病情深入了解,牵扯到专业词语的表达和理解,交流起来十分吃力。

记者采访获悉,刘江涛医师和其他医护人员,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创意手势,与周大爷展开了一场“无声的对话”。他们像在上演一场默剧,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爱与理解。特别制作的图文牌,可以让周大爷轻松表达各种诉求。术后周大爷很虚弱,但每有医护人员路过,他都会伸出大拇指,向医护点头致谢。

专家提醒:早期贲门癌可能没有症状,相关检查相当必要

采访中专家提醒,过去几十年,贲门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贲门癌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癌症肿瘤逐渐变大,会出现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进食时出现异物感,尤其是比较干燥的食物,吃起来会有明显影响。

送上锦旗(左四为周大爷)

专家称,内镜检查是贲门癌的首选诊断方法,可直接观察贲门和食管黏膜的变化,包括贲门黏膜的大小、形态、颜色、炎症或溃疡等。薛峰主任建议,40岁以上人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当做一次内镜检查。之后可以根据首次检查结果,再确定复查周期。而贲门癌的高危人群,即便没到40岁,也要定期做胃镜。贲门癌高危人群包括年龄超过40岁以上人群,生活在食管癌和胃癌的高发区人群,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有食管和胃部肿瘤人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盛媛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