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四次“借刀杀人”,三次都和曹操有关!

情怀历史如风 2024-08-01 23:52:34

借刀杀人,最早出自《三十六计》。该成语的意思指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在古代历史上,借刀杀人这个计策被广泛应用。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三国时期,自然也不例外。当时有四次著名的“借刀杀人”案例,而且三次都和曹操有关!

一、曹操借刘表之手,除掉祢衡

东汉末年,祢衡少有才辩,性情刚傲,好侮慢士族。孔融激赏其才性,称赞他“淑质贞亮,英才卓砾”,多次向汉献帝和曹操举荐。曹操召见祢衡,但祢衡素来蔑视曹操,自称狂病,不肯往见,且有放言。

曹操怀忿,然惜其才名,不忍杀之,而强召作鼓史。祢衡则当众裸身击鼓,反辱曹操。曹操忍无可忍之下,决定将狂妄的祢衡送到荆州牧刘表麾下,也即希望借刘表之手来杀了祢衡。来到荆州后,祢衡又侮辱了刘表。当然,刘表也爱惜自己的名声,便将其送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

黄祖作为刘表的部下,显然明白主公的真实意图,加上黄祖是一位武将,根本不惯着祢衡。公元198年,因为祢衡侮辱自己,黄祖直接将其斩杀,祢衡被杀的时候年仅二十六岁。

二、刘备借曹操之手,除掉吕布

公元199年,曹操成功俘获了吕布。为了活命,吕布对曹操说:“今日之后,天下可以平定了。”曹操问:“为什么这么说?”吕布说:“明公所患的不过是吕布,如今吕布已经服了。明公率领步兵,而让我率领骑兵,平定天下轻而易举。”

吕布的一番话,让曹操颇为心动,甚至要下令为吕布松绑。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刘备劝道:“不可,明公您没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曹操点头,也即刘备提到的丁原和董卓,确实都是被吕布害死的。

刘备的一席话,让曹擦下定决心处死吕布。临死前,吕布面向刘备说:“大耳儿最不能相信!”可是,这依然改变不了最终的结果。因为吕布曾偷袭徐州,导致刘备一度无家可归。所以,刘备现在选择借曹操之手来报仇了。

三、曹操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此战,关羽包围樊城,水淹七军,俘获了于禁和庞德。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关羽一度对曹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促使曹操差一点就要迁都来避其锋芒。当然,在徐晃前来樊城后,关羽进攻的势头遭到遏制。紧接着,孙权派遣吕蒙偷袭荆州,这促使关羽不得不撤军。

正当关羽撤退的时候,把守樊城的曹仁等人准备趁势追击,誓要彻底消灭关羽。不过,关键时刻,曹操却禁止曹仁等人追杀关羽,也即将除掉关羽的机会让给了东吴。最终,关羽被孙权一方击杀,而刘备将怒火对准了东吴。

值得注意的是,孙权其实也明白曹操这是在借刀杀人。于是,在杀害关羽后,孙权将其首级送往洛阳,试图转移蜀汉的仇恨,不过收效甚微。

四、司马懿借诸葛亮之手,除掉张郃

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此战,诸葛亮率军围祁山,别遣王平守南围。司马懿率领大军攻诸葛亮,遣张郃进攻王平,王平坚守不动,张郃不能攻克南围。

之后,诸葛亮退还祁山。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张郃说:“兵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对于张郃来说,意识到蜀军会在撤退的路上设下埋伏,所以不能追击。可是,司马懿不听。张郃迫不得已,遂领兵追击。

结果,蜀军在木门谷乘高布伏,弓弩乱发。张郃追到木门谷,与蜀军交战。飞来的箭矢射中了张郃右膝,张郃阵亡。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懿和诸葛亮多次交手,不难猜到诸葛亮会有埋伏。可是,他依然强制张郃追击,无疑是在借刀杀人,从而除掉忠于曹魏的武将。

0 阅读:0

情怀历史如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