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年,孝庄病逝。她的孙子康熙伏在她身上痛哭,甚至几次晕厥。可谁料到,刚走出孝庄的寝宫,康熙便命令侍卫:将太皇太后生前最喜爱的5间宫殿全拆了,棺椁也不许下葬。
1687年,75岁的孝庄卧病在床,她深感自己时日不多,便拉着孙子康熙的手吩咐了两件事。
第一件:让康熙照顾好巴林公主。
孝庄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但在她去世前,只有二女儿在世,也就是巴林公主。
巴林公主是个苦命的女人。她虽贵为公主,可12岁便嫁人了。不幸的是,没两年的功夫,她的丈夫就去世了。随后巴林公主再嫁,可同样的,第二任丈夫很快就去世了。
巴林公主便被戴上“命硬克夫”的帽子,她不但要忍受着丧夫之苦,还要承受着外界的压力和折磨,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孝庄对于这个女儿很是担心,她担心自己去世后,女儿的生活没有保障,所以在弥留之际把女儿托付给了康熙。
康熙当然知道孝庄的担心,也知道这个姑母的处境。其实康熙已经不止一次,在生活上接济过巴林公主。
但这些都不够,孝庄要的是在她去世之后,康熙依然能够善待自己的女儿。
康熙对孝庄发誓:“等姑母年老时,我一定把她接到宫里,凡是一切吃的,穿的,用的,都会是最好的。我一定会让姑母有一个安详的晚年。”
孝庄知道康熙是言而有信的人,更知道他的孝心,满意的笑了。可孝庄的第2个遗言,却让康熙犯了难。
按照祖制,孝庄去世之后,应和皇太极合葬。可孝庄却说:“太宗已去世多年,我不愿去打扰他。我更希望能够陪着你们父子,就把我安葬在你父皇旁边吧!”
对于孝庄不愿意和皇太极合葬,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认为,皇太极死后,孝庄下嫁多尔衮,所以没脸去见皇太极。
第二种说法是,孝庄并非皇太极最爱的女人。所以她死后,不愿再去和姐姐海兰珠争宠。
无论是什么理由,康熙对祖母的遗言只能照办,再说康熙也舍不得祖母,他想日夜都和祖母在一起。可按照当时的礼法,母亲和儿子是不能葬在一起的。这也正是让康熙最头疼的地方。
一番思考过后,康熙决定把孝庄最喜爱的五间宫殿拆掉,然后再到宫殿外的山脚下,一模一样的再盖5间宫殿。
为何要这样费力的拆了再去盖?不是因为康熙缺钱,而是他想还原祖母的寝殿。
康熙觉得,只有一切都是祖母最熟悉的东西,祖母住着才会安心,才会踏实。所以才会有了这样的举动。
宫殿盖好后,康熙把孝庄的棺椁放了进去。直到他去世,都没有找到完成祖母遗愿的方法。所以,孝庄一直没有下葬。
还好雍正给力,一上位,就找大臣们出谋划策,解决康熙的难题,也完成了孝庄的心愿。
康熙未能把孝庄安葬,是一大遗憾。可康熙对孝庄的孝顺,却是人尽皆知的。
康熙从小就爹不疼,妈不爱。妈是想爱不能爱,皇宫里有规定:母亲和孩子不能见面。而身为爹爹的顺治帝,能爱却不想爱。顺治帝眼里只有董鄂妃,哪里会特别关注康熙。
幸运的是,孝庄把康熙当做心肝宝贝一样的疼着,护着他长大。
在顺治帝得了天花,将不久于人世时,他想要把皇位传给比康熙大两岁的福全。是孝庄从中谋划,才让顺治帝改变了主意。
孝庄不但帮康熙坐上了皇位,在康熙后来稳固局面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康熙对孝庄也非常的孝顺,除了每天的问安以外,只要孝庄想做的事情,他都会竭尽全力去帮她实现。
晚年的孝庄想要到五台山去拜佛。康熙立马拨出银两去修路,还主动陪着孝庄去拜佛。
在孝庄生病期间,康熙更是昼夜守候,亲自喂药。
后来孝庄病重,康熙便带着文武百官,从乾清宫走路到天坛祭拜,祈求太皇太后万安。康熙祈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
康熙作为九五之尊,却愿意减少自己的寿命来延长孝庄的寿命,可见他对祖母的感情非常的深厚。
孝庄12岁嫁给皇太极,却在后宫里受尽冷落。可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个女人,中年时还让她饱受丧子之痛。
人们总喜欢说: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定会为你开启一扇窗。
而康熙,应该就是那扇窗里的一束阳光,温暖着孝庄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