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产刑侦剧近几年的火热,法医行业开始走入了观众们的视野。受益于其行业特有的神秘感与专业度,法医题材迅速成为了众多影视剧创作者与悬疑剧迷的不二选择。
可诚实来讲,对于更追求大众化的综艺市场,一档职场观察类节目若直接以“法医”,这样一个如此小众的行业为切口,实在是一个过于冒险的题材选择。
3月19日,《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上线芒果TV,作为国内首档聚焦真实法医职场文教类节目,极为独到的选题让《初入职场的我们》第二季在开播前就成为了众多观众们所关注的焦点。而开播后,《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不负众望,一跃成为了流量与口碑兼具的一匹市场黑马。
然而如何在不断内卷的职场观察类真人秀中突出重围,《初入职场的我们》所依靠的远不只是题材选择如此轻松。
为了更好地对节目进行剖析,冷眼看电视邀请了《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制片人赵文海展开了一段深度对谈。从节目的题材选择到内容呈现,结合台前幕后的种种故事与抉择,让我们一同跟随赵文海的视角,解锁这一次最紧张也最窝心的职场观察。
真相是压力,也是前行的动力
“相较于行业本身的大众化,我们更想寻找的是一种‘共情感’。”赵文海说道。在节目的筹备阶段,导演组对各个行业都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而最终让导演组敲定法医行业的,其实源于在调研中一个很常规的问题:你们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出乎所有人意料,几乎所有的法医从业者都给出了一致的回答:
“找不到真相的压力。”
在目前职场观察类真人秀的制作过程中,如何打造出能让职场人都有所共鸣的“职场梦”已然成为了所有节目的共同追求。但赵文海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思考,“这样的职场梦”可不可以不只是一个个体的理想,而是一整个行业中所有从业者们共同的追求?”
在对法医行业的调研中,赵文海找到了这样的可能性。
节目组了解到,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普遍讨论,熬夜、加班等职场痛点,真正让法医们倍感压力的,时常是找不到真相的痛苦。对法医而言,他们所面对的不仅是一份日常的工作,更是一个个生命,一个个家庭,很多时候,寻找真相的过程与其中的压力都是极度难熬的。
法医们十年如一日地为人们守护着真相与正义,并将坚守的信念一代代的用心传承。这样对真相的敬畏形成了一种行业的合力,远远超乎了行业本身小众与否的限制,它更像是一种关乎于人性的情感,能给予每一位观众内心最深层的触动。
作为最贴近法医们的旁观者,赵文海还分享了更多节目组在拍摄过程中的真实经历。
对于导演组来说,在整季的录制过程中,比了解专业知识更难的,其实是接受一个个案例所带来的精神冲击。几乎每一天,团队中的导演们都在被噩梦折磨,分享昨晚梦见了什么解剖的场面已然成为了每天开会的必备流程。
而面对这样的冲击,一位一线的女法医表示,噩梦早已是家常便饭,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退化,这样的噩梦反倒会愈发平常。
更令人触动的是一次对腐尸解剖的拍摄,由于味觉冲击过大,导演与摄像们都是带着防毒面具参与的拍摄。拍摄中途,十分钟就要更换一批人员,而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一出来就会狂吐不止。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刘良导师在解剖室工作了一个多小时,而甚至有时候为了对尸体情况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刘良老师要凑近尸体,仔细去闻尸体的味道。
这样的场面实际上在拍摄的过程中比比皆是,赵文海反复强调,法医们所面对的感官冲击与精神压力甚至都难以用言语形容或通过镜头呈现。
但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所有法医们依然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之上,十年如一日地为人们守护着真相与正义,并将坚守的信念一代代的用心传承。
以“证据”重现案件,借“观察团”代入情感
“法医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依靠推理所进行的工作,真正让最终结论站得住脚的永远是病理报告中复杂难懂的各类切片及检测数据。”
虽然法医的工作流程为新一季《初入职场的我们》提供了天然的内容框架,但其高门槛的专业知识也为节目组在内容呈现上带来了难题。
赵文海表示,在内容的筹备阶段,导演组做得最多的,其实是阅读病理报告。几乎每一个案件背后的病理报告都达到了五六十份以上。
为了权衡专业度与可看性,节目最终选择了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现每一个具体的案例,让观众在观看时能更容易地进入“剧情”,跟随信息的获取而层层递进。但其中每一处信息的获取与剧情反转的精彩实则均来源于导演组成员们在幕后对专业病理报告的反复推演与还原。正是这样的用心,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每期案件的严谨性,也让每一帧的内容都经得起推敲。
除了对“第一现场”的打磨,本季“第二现场”的设计也实现了观察类节目有史以来最特别的形式突破。
在新一季的节目设计中,导演组大胆地挑战了“去棚化”观察,将第二现场直接设置在了第一现场之内,并实时转播。在每一期的模拟案件中,观察团的成员们也会化身为案件中真实人物,共同参与考核,并在最终汇报时在第一现场进行旁听。
赵文海希望,节目能通过这样的设计最大程度地放大观察团成员们“沉浸式”的体验,给予嘉宾们最接近于真实的观察视角。节目组期待在这样的观察模式下,嘉宾可以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旁观者,或是观点的输出者。
当然,面对如此大胆的尝试,赵文海在初期也十分忐忑,但幸运的是,最终实际的效果让所有人舒了一口气。
赵文海特意提及了嘉宾周雨彤的观察历程。
“基本上每一次周雨彤都是狂哭,不管是被案件的内容带进去,还是题材或是特殊的情境,雨彤真实地感受到了那种情感,完全参与到了其中。”
捕捉个体闪光点,强调职业追求
“在实习生的选择上,实习生自身与岗位的适配度才是最高的优先级。”
除了对节目制作的探究,赵文海在录制过程中也在不断反思着当下年轻人的生活与职场环境。在赵文海看来,目前的很多观众们其实都面临着较大的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在这样的状态下,“精英淘杀”式的职场竞争可能会加重观众们的心理负担。
因此,在新一季的《初入职场的我们》当中,节目组更为注重了职场中的良性竞争。
在面试初期,相较于传统的一对一面试,节目组依据年龄、薪资、专业方向等维度设计了不同的面试组别,潜移默化地引导观众去更多关注更多除学历之外的职场元素。而在后续实习的过程中,节目组也在不断地用心挖掘实习生们在各自擅长领域中的能力呈现,与思维上的闪光点,而非仅以努力与刻苦的程度作为唯一的考量标准。
“选人标准一定是这个实习生能在鉴定中心真正成长起来,扎扎实实踏下心来做事。”赵文海与刘良这样达成了共识。
当被问起节目中前期讨论度最高的实习生向琴琴时,赵文海表示,向琴琴实际上是由高校老师推荐过来的优秀实习生,虽然向琴琴没有系统的教育背景,但她的实操能力其实是十分扎实的。她选择进入殡葬行业当入殓师接近自己的法医梦,几年的殡仪工作为她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节目录制了一个月左右,刘良老师对向琴琴的评价是:“在解剖这一面,你已经出师了。”
对谈最后,赵文海为我们分享了在拍摄期间节目组最受触动的故事。
本季刘良导师的父亲是一名抗日老战士,为了支持医学事业,他一直想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而为了保持遗体的完整性,老先生在生病做定位治疗时都坚持不插管进行。但对于刘良老师来说,父亲捐赠遗体的地方就在自己办公室的隔壁,这是一件非常难以接受的事情。
因此,对于父亲这样的诉求,刘良老师十几年来都没答应自己的父亲,直到父亲临走前的一段时间,刘良老师还是签了字。在节目的录制期间,其中一期正好是在同济医学院的人体生命科学馆进行拍摄,刘良老师默默地去签署了自己的遗体捐赠。而录制现场,所有目睹了这一瞬间的导演们全部潸然泪下。
在冰冷的刀刃背后,《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挖掘出了法医行业最令人动容的“温度”。而我们也很感动,在当下的职场观察类真人秀市场中,依然能有节目愿意不断地对题材进行探索,以如此特别且温柔的方式讲述职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