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这部宏伟的巨著中,刘姥姥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她以一个乡村老妪的形象,数次走进那富贵逼人的贾府,而每次进贾府,她的身边都跟着一个小尾巴 —— 外孙板儿。这看似寻常的举动背后,却有着让人心酸不已的原因。
刘姥姥本是一个老寡妇,独自在乡村过活。因女儿家的两个孩子没人带,她便承担起了照顾孙辈的职责。然后当女儿家的生计维持不下去时,刘姥姥不得不 “舍了这付老脸”,前往贾府求助。在这个过程中,板儿始终伴随着她,看似不懂事的孩子,却在刘姥姥的艰难求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板儿是与王熙凤建立联系的纽带刘姥姥与王熙凤什么关系?可以说毫无关系。刘姥姥之所以要来和王熙凤借贷,是因为她的女婿王家曾经和王熙凤的娘家连过宗。其实与王熙凤有 “亲戚关系” 的是王家的人,而非刘姥姥。而刘姥姥能带来见王熙凤的王家人,只有板儿。通过板儿这个王家人,刘姥姥才能和王熙凤拉扯上关系。
在那个等级森严、人情冷暖分明的社会里,没有合适的理由和媒介,刘姥姥这样一个乡村老妪根本无法踏入贾府的大门。板儿的存在,为刘姥姥提供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他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起了刘姥姥与王熙凤的关系。
当刘姥姥第一次带着板儿来到贾府,在开口借贷的时候,她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了?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刘姥姥真的能指望一个几岁的孩子张口去和王熙凤借贷吗?肯定不可能。但是想她通过这样的举动,巧妙地提醒王熙凤他们与王家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求助之意。
板儿能唤起王熙凤的怜悯之心贾府是一个富贵至极的地方,这里的人们过着奢华的生活,对于乡村的艰难可能很难有切身的体会。然而一个孩子的出现,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柔软。
板儿作为一个年幼的孩子,他的天真无邪和懵懂无知,与贾府的复杂世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贾府众人眼中,板儿可能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但他的出现却让刘姥姥的求助显得更加真实。
当刘姥姥带着板儿在贾府中行走时,板儿的一些举动,如看到鱼肉吵着要吃,在探春房里要锤子敲、要佛手吃等,虽然看似 “不守规矩”,却也让贾府众人看到了乡村孩子的质朴。这些举动也会让贾府的人觉得刘姥姥一家确实生活艰难,从而更容易产生怜悯之心,给予他们帮助。
板儿也是刘姥姥内心的一种寄托刘姥姥年逾古稀,经历了大半辈子的风风雨雨。在她的人生中,可能已经看过了太多的苦难和无奈。而板儿作为她的外孙,代表着家族的未来和希望。
带着板儿进贾府,刘姥姥或许也希望通过这次经历,能为板儿带来一些机遇和改变。在那个时代,乡村的孩子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贾府作为一个富贵之地,也许会给板儿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命运。
然而刘姥姥带着板儿进贾府的过程,却充满了尴尬、无奈、羞惭和苦楚。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为了女婿一家的生计,不得不舍下老脸,去求告和自己半点关系都没有的贾府,去求告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的王熙凤。这种无奈和心酸,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当刘姥姥带着二十两银子,或者满车的礼物回到王家的时候,她那个不争气的叫王狗儿的女婿,一定开心的不行。他根本就不会去关心,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曾经经历了什么,才能换回来这么多的物品。而刘姥姥所经历的尴尬和羞惭,其实应该是他王狗儿承受的。刘姥姥的行为,也体现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她用自己的努力,为女儿一家换取了生存的希望。
写到最后
在《红楼梦》的世界里,刘姥姥和板儿的故事,就像是一颗小小的石子,投入了那波澜壮阔的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他们的存在,也让人们看到了当时底层人物的无奈。但她的勇气也令人敬佩。她用自己的方式,在那个艰难的时代里努力生存着,为了家人,她不惜放下尊严,去寻求帮助。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板儿非亲生,也不是好人,青儿是亲生,用自己调包救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