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和章含之去东来顺吃饭,被经理认出来:不好意思,包房满了

史在没有弦 2024-10-13 14:15:4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前言

在外交战线上耕耘多年的乔冠华,在妻子龚澎去世后的那些孤独时光里,曾深陷失落之痛。但命运的转机让他在工作中遇见了章含之,这段工作伙伴逐渐转化为深情伴侣的关系,为他晚年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两人在政治与个人生活的交织中,展开了一段深刻的情感历程。究竟这份跨越年龄与经历的情感,如何抵御外界的风风雨雨?乔冠华与章含之的故事,是否能给我们关于爱与坚持的更多启示?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乔冠华,江苏盐城人,自幼受家庭熏陶,商贾之家的他从小就对书本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私塾接受传统教育的他表现出色,早早地展现了其文学与逻辑思维的才华。1929年,年仅16岁的他便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国内顶尖学府清华大学,成为那一年级中最年轻的学生。

清华期间,乔冠华的学术能力得到了广泛认可。他对哲学有着极深的研究兴趣,1932年,他远赴日本,入读东京帝国大学,继续深化他的哲学与思想理论研究。在那里,他不仅系统地学习了东西方哲学,还特别钻研了军事策略,其中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对他影响深远,使他后来能够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撰写出具有深度的政治与军事评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的消息传来,乔冠华感到国难当头无法再安心留学。他决定中断学业,乘船从德国急速返回中国,加入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在廖承志的推荐下,乔冠华不久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在香港《华商报》担任编委,从此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政治道路。

乔冠华于1938年10月抵达香港,并迅速加入了《时事晚报》担任主编。在此期间,他用笔名“乔木”撰写社论,其尖锐的笔触和深刻的见解在香港乃至整个中国大陆引起广泛关注,连远在延安的毛主席都对他的名声有所耳闻。

1939年,乔冠华通过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与廖承志取得联系,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此举引起了重庆的周恩来的高度重视,他指示尽快批准乔冠华的入党申请,认为这将有助于团结更多的知识分子。

1941年12月,随着香港的沦陷,乔冠华跟随廖承志撤离香港,历经重重困难,最终抵达重庆,并首次与周恩来会面。周恩来热情地握手欢迎他,表达对他的关怀与尊重,令乔冠华深受感动。

乔冠华在重庆的日子里,被安排负责《新华日报》的国际专栏。他的职责让他与周恩来的英文秘书龚澎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龚澎对乔冠华的才华与风度印象深刻,两人渐生情愫。

乔冠华的初恋姚锦新曾是他的一段美好回忆。他们在香港相遇,深入交流,但姚锦新后来选择去美国深造,并与别人结婚,给乔冠华留下了深刻的伤痛。同样龚澎曾短暂地与彭德怀的秘书刘文华结婚,但命运多舛的刘文华不久便病逝,留给龚澎深重的悲伤。

在重庆,两个带着创伤的灵魂找到了彼此的慰藉。虽然乔冠华担心再次触动龚澎的伤口,两人初时并未公开关系,但周围的人都看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周恩来关心他们的未来,一次聚会上促使他们将关系公之于众。

1943年秋,乔冠华与龚澎正式结合,他们的联合被毛主席赞扬为“革命中的模范夫妻”。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乔冠华与其妻子龚澎作为新政权的重要成员,被委以重任。在朝鲜战争期间,乔冠华曾随团前往前线与李克农共同参与谈判,为国家的战略利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乔冠华在战场的照片记录下了那些激烈战争的日子,但私下里,他的妻子龚澎的健康却日渐下降。1970年5月后,龚澎因长期劳累,身体大不如前,每天都依赖着一瓶接一瓶的药物维持生活。乔冠华虽忙于国务,但每次出差归来都会为她带回小礼物,试图用这种方式抚慰她的心灵。

不幸的是一次在家中接待老友时,龚澎突然倒地,无法动弹。这一幕让乔冠华心急如焚,立刻将她送往医院急救。经过诊断龚澎被发现脑动脉血管破裂,情况危急。周总理得知后,迅速组织了一支医疗小组进行紧急手术。

尽管医生们尽力而为,但龚澎的状况依旧十分严峻。经过数日的抢救,1970年9月29日,龚澎最终因手术并发症在医院中去世,年仅56岁。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乔冠华紧握着她的手,满心的无奈与悲痛。

失去爱妻后的乔冠华,每日工作结束后都会独自一人,对着龚澎的遗像泪流不止,无法自抑。正是在他生活最低谷的时候,章含之这位年轻女子走进了他的世界,为他的余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温暖与光亮。

章含之的出生背景同样颇具戏剧性。她的母亲谈雪卿,曾是一名风姿绰约的销售员,因美貌出众而被誉为康克令西施。她的父亲是一个地位显赫的军阀之子,但由于二人未婚先孕且母亲不愿意成为侧室,他们未曾步入婚姻的殿堂。章含之的母亲一度因绝望而打算将新生的章含之送人,幸运的是,章士钊及时介入,并决定收养这个女婴,给予她“章含之”这个名字,从此改变了她的命运。

1971年春季,章含之开始了她在外交部的职业生涯,这也是她与乔冠华初次交集的起点。两人最初的互动充满了工作上的争执,常因意见不合而发生激烈的讨论。

尽管起初两人在工作中频频碰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章含之的坚韧与智慧逐渐赢得了乔冠华的尊重与欣赏。他们的对话逐渐由工作延伸到了个人的兴趣和观点上,通电话的次数逐渐增多,每周都会聊上几次,讨论从文化到政治的各种话题,却唯独避开了情感的话题。

乔冠华年长章含之22岁,这让章含之在他身上找到了一种精神的依托,尤其在她感到职场和个人生活的双重压力时,尽管两人情感日渐深厚,章含之还是深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她担忧自己的女儿未来和潜在的社会舆论的影响,因此迟迟未能决定离婚。

随着两人关系的密切,他们的交往开始引起旁人的窃窃私语。章含之的心理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她害怕这些流言会影响到乔冠华的声誉,于是她决定写信给乔冠华,提出要切断两人之间的私人往来,以保护乔冠华免受舆论的伤害。

乔冠华在收到章含之的信后,表达了坚定的态度,他认为如果两人之间是真挚的感情,就无需过分在意外界的看法。他的坦诚与勇敢给了章含之极大的鼓励。

毛主席也对章含之的私生活表示了关注,他鼓励章含之放弃名存实亡的婚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在多方的支持与自我反思后,章含之最终做出了决定,结束了她那段名义上的婚姻,勇敢地走向了乔冠华,迈向了新的生活旅程。

1974年至1975年期间,乔冠华与章含之的生活相对轻松,他们享受到了生活中的小确幸。某日,两人突发奇想,想要品尝涮羊肉,于是一同前往著名的东来顺餐厅。他们的到来让餐厅经理颇感意外,因为通常有官方宴请时他都会提前收到通知。

乔冠华笑着对经理解释说:“今天是私人聚会,我邀请了一位坦桑尼亚的朋友。”他这样说,其实是在打趣,因为所谓的坦桑尼亚朋友,实际上是老杨,一个曾在坦桑尼亚大使馆工作过的老友。

章含之闻言,努力抑制住笑意,乔冠华则戏谑地提议:“我们三个人,就来两三斤羊肉吧。”由于没有事先通知,当时所有的包房已满,经理一时有些为难。乔冠华便提出:“不用包房,我们就在大厅的小桌子上吃就行。”经理遂在大厅安排了一张小桌子。

不久老杨如约而至,乔冠华拍拍他的肩膀,向章含之介绍:“这位就是我说的‘外宾朋友’。”两人的轻松与愉悦溢于言表,那天的聚餐让他们感受到了难得的自在与放松。

章含之在后来的回忆中提到:“那段时间,我们的生活从未有过如此的轻松与自在。”那一顿简单的涮羊肉,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解压,让他们在忙碌的外交生活中找到了一丝平静和喜悦。

在1983年的夏末,乔冠华和章含之共同出现在位于史家胡同51号的院落中,他们在一颗古老梨树下拍摄了一张珍贵的合影。图中的乔冠华依旧展现出他标志性的笑容,旁边的章含之也笑得很甜美。尽管此时乔冠华身体已经被癌症侵袭,但他依然保持着一种难得的乐观和坚韧。

仅仅在这张合照后的22天,也就是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因疾病离世,享年70岁。在他逝世前不久,这对夫妇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他们生命中的美好和坚持。

章含之在2008年去世前,表达了一个意外的遗愿,她希望自己的最终安息地不与乔冠华同在。这个决定让许多熟知他们故事的人感到困惑和惊讶。尽管如此,乔冠华最终与他的前妻龚澎被合葬在一起。

2009年,乔冠华的子女在山东为他和龚澎建造了一座墓地,墓碑上刻着“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这不仅反映了乔冠华与龚澎共同生活和战斗的岁月,也象征着他们深厚的感情和共同的革命理想。

事实上乔冠华的遗骸曾多次迁移,他在中国几个重要的城市都设有墓地,包括苏州、上海,以及他的家乡盐城。这些墓地各自承载着乔冠华生平的不同阶段和回忆,映射出他丰富多彩的一生和深远的影响。

0 阅读:31

史在没有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