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三倍增长,股价创新高,基本面向好的中芯国际值得期待?

博望财事 2024-11-15 18:56:45

文|恒心

来源|博望财经

8000亿芯片巨头再创新高。

作为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业领导者,中芯国际凭借在CIS(图像传感器)、PMIC(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物联网和DDIC(显示驱动集成电路)等细分市场表现优异,业绩大幅好转。

11月8日,中芯国际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56.09亿元,同比增长3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56.4%。而今年上半年,中芯国际净利润同比下滑45%。对于第三季度的大幅好转,中芯国际称,“主要是由于晶圆销售量同比增加和产品组合变化所致”。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三季度中芯国际收入环比上升14%,达到21.7亿美元,首次站上单季20亿美元台阶,创历史新高。此外,四季度中芯国际给出的指引是收入环比持平至增长2%,毛利率介于 18%至 20%之间。也就是说,中芯国际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有望达575亿元,创下新高。

如此优异的业绩表现,自然有市场在支撑。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受AI需求的强劲推动,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晶圆代工业市场营收环比增约9%。其中,台积电以62%的市场份额继续稳居首位,中芯国际则连续两个季度稳坐全球第三的位置。这也表明,即使中芯国际所在的半导体产品与半导体设备行业竞争激烈,面对台积电、三星电子、英伟达、博通等国际巨头,但依旧可以凭借在中低端消费电子和智能手机领域的突出表现,不断提升行业内的竞争力。

多家券商也给予了中芯国际很高的评价。其中中金认为,“中芯国际收入及盈利表现胜预期,主要是由于第三季消费电子需求旺盛,加上海外客户更愿意提前拉货,令期内产能利用率得以提升,看好中芯作为中国行业核心龙头的长期成长空间,目标价上调至33港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同时展星发布研报称,“由于消费电子产品复苏浪潮及智能手机终端市场需求改善,及中国推出更多新产品,如人工智能、SoC及汽车晶片,中芯国际预期产能利用率及毛利率将会回升,因此维持中芯H股的‘买入’评级,料其短期复苏前景稳健,目标价由24港元上调至37港元。”

“钱”景广阔的中芯国际,也赢得了投资者的认可。在二级市场上,中芯国际的股价无论是在A股还是港股,均呈现大幅上涨趋势。截止11月14日收盘,A股股价96.87元/股,2024年以来已上涨约九成,市值超过7700多亿元;H股股价超过26.55港元/股,2024年以来已上涨约四成,市值超过2100亿港元。按照最新汇率计算,中芯国际“A+H”市值近1万亿元人民币。

01

稳步上升的K线背后,是稳固的护城河

极高的稀缺性,是中芯国际最大的法宝。

内行的人都知道,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可分为设计、制造、封测、IDM(垂直整合制造)、设备、材料七类,这在股票市场里统称半导体或芯片概念。而所有芯片的产生都离不开制造这个环节。幸运的是,中芯国际是目前在A股里唯一一家制造芯片(晶圆代工)的上市公司,具有极高的稀缺性。

同样,广阔的市场需求也很重要。

中芯国际所在的半导体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产业链各环节逐渐向好。晶圆代工作为产业链前端的关键行业迎来一定的需求反弹。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最新数据预测,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总规模将升至6112亿美元。同时,中芯国际介绍,中长期来看,行业向好的格局不变。伴随可穿戴、家居、商业、交通、工业、医疗、教育、科研等各领域应用设备的互联需求与智能化需求持续上升,终端电子产品的半导体含量将逐年增长。

当然,中芯国际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芯国际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将受益于政策红利。例如,为了解决半导体芯片进口依赖问题,我国现在对半导体企业的扶持力度空前。据相关报道,我国芯片自主率到2030年要达到70%,而现在自主率只有30%左右。这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为中芯国际等半导体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即使身处竞争激烈的半导体产品与半导体设备行业,中芯国际还是凭借其在中低端消费电子和智能手机领域的优异表现,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中芯国际还受益于中国市场的本土化需求和地缘政治带来的供应链变化,部分客户获得了进入产业链的机会,带来了新的需求。

02

研发费用累计高达300多亿,扣非净利润实现逾三倍增长

除了外部因素外,中芯国际自身也很“努力”。

首先,具备丰富产品平台和知名品牌优势。中芯国际多年来长期专注于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开发,成功开发了0.35微米至FinFET等多种技术节点,应用于不同工艺技术平台,具备逻辑电路、电源/模拟、高压驱动、嵌入式非挥发性存储、非易失性存储、混合信号/射频、图像传感器等多个技术平台的量产能力,可为客户提供智能手机、物联网、消费电子等不同领域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通过长期与境内外知名客户的合作,形成了明显的品牌效应,获得了良好的行业认知度。

其次,与国际化及产业链布局密不可分。中芯国际基于国际化运营的理念,为全球客户服务,组建了国际化的管理团队与人才队伍,建立了辐射全球的服务基地与运营网络,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设立了市场推广办公室,在中国香港设立了代表处,以便更好地拓展市场,快速响应来自客户的需求。同时高度重视与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的合作,积极提升产业链整合与布局的能力,构建紧密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集成电路解决方案。

此外,研发平台优势也助力更快成长。中芯国际的研发中心根据总体战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工艺研发和创新能力、强化平台建设、升级产品性能。研发项目在初期即充分对标产品的技术要求,有效利用研发资源、确保产出质量与可靠性、积极缩短研发到量产的周期、满足市场对产品创新与快速迭代的需求,力争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中芯国际的研发费用持续增长。自2018年有可查数据以来,中芯国际每年的研发费用均超过40亿元,2022年和2023年研发费用分别为49.53亿元和49.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0%和0.78%,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38.95亿元,同比增长7%。也就是说,中芯国际近八年研发费用累计高达300多亿。

业绩高速也在情理之中。据历年财报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中芯国际净利润每年都是一倍以上的增长,而从扣非净利润来看更加可观,2019年是-5.221亿元,2020年是16.969亿元,2021年达到53.2542亿元,实现了三倍以上的增长。2024年以来,中芯国际的业绩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18.79亿元,同比增长26.53%;净利润27.06亿元,同比下降26.36%(主要是受到折旧费用增加和晶圆代工价格降低的影响),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5%,净利润同比增长56.4%。

但应该清醒的是,与台积电和三星电子相比,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技术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7nm及以下制程领域。另外市场上还有声音表示,“特朗普上台后,对中国出口管制收紧的趋势不会有太大变化。”当然这也有研报做支撑,建信基金的投研专报认为,“特朗普当选后,对中国半导体、国防科技、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科技产业的限制可能很难有缓和,这也会使得中国半导体(特别是中上游材料和设备)等科技产业链的国产替代进一步深化”。

其实对于中芯国际而言,影响不算大,毕竟“主战场”还在中国。据最新财报显示,按地区来看,第三季度,中芯国际在中国区、美国区和欧亚区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86.4%、10.6%和3.0%。

中芯国际未来发展到底如何,还需市场给出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0

博望财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