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身高不超过2米,可为何高铁站要修60米高?只是为了面子吗?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10-07 13:50:3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走进现代化的高铁站,你可能会有一种“被巨人包围”的感觉。抬头一看,那高高的天花板,宽敞的大厅,让人不禁感叹:“高铁站都修得这么豪华,真是气派!”可是很多人心里也在疑惑:我们普通人的身高大多不超过2米,为什么要把高铁站修得有五六十米高?

这难道只是为了显示“面子”吗?实际上,高铁站的高度背后,蕴含着许多科学与现实的考量,并不只是为了看起来“高大上”。

(高铁站)

高铁站的高度:不仅为了“面子”

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高铁站的高度是为了显示“面子”,体现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和繁荣。确实,高铁站是一个城市的门户,象征着这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

建筑物的高度和气派的设计能给初次到访的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像机场是国际城市的名片一样,高铁站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但如果仅仅是为了好看,那显然不是修建高大高铁站的主要原因。事实上,现代高铁站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美观,还要兼顾实用性。

尤其是在高峰期,如春节、国庆等重要节假日,高铁站往往需要应对巨大的人流量。在这个时候,建筑的高度和空间的开阔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高铁站)

在春运高峰期间,像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这样的超大型高铁站,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的乘客。如果没有足够高的天花板和宽敞的大厅,人群很容易感到压迫和不适。

高铁站动辄数万人同时进站候车,这对空间的需求是巨大的。如果天花板过低,乘客在等待时会感觉拥挤不堪,空气不流通,压力感也会增强。

修建60米高的高铁站不仅能提供更大的空间感,还可以有效改善空气流通。高铁站的天花板越高,热气和二氧化碳就能更快地扩散和排出,保证站内空气清新,让大家候车时更加舒适。

这不仅是为乘客着想,也是为了符合建筑的通风标准,防止因人多而导致的空气污染和闷热情况发生。

(高铁站)

安全考量:避免拥挤和突发事故

高铁站的高度还和安全有很大关系。在高峰期,如果站内空间不够,容易发生拥挤和踩踏事故。特别是突发情况下,大量人群的撤离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来保障。如果高铁站修建得很低,那么在紧急疏散时,人员的流动将受到极大限制,甚至可能导致危险发生。

例如,2008年南方大雪时,很多火车站因为建筑太小而人流过多,导致乘客滞留、交通瘫痪,甚至出现了踩踏事故。这次教训让高铁站在设计时,尤其是针对春运等高峰期,必须考虑到可能的应急情况,保证建筑高度和宽度能容纳足够多的人,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和安全。

(高铁站)

现代高铁站不仅是乘客候车的场所,它的功能早已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车站”概念。很多高铁站被设计成了综合性服务中心,集购物、餐饮、办公、交通换乘等功能于一体。如此多的功能都要在一个建筑内实现,自然需要更高更宽敞的空间来安置这些设施。

(高铁站)

以上海虹桥站为例,这座高铁站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枢纽,它还包括商业中心、餐饮区、会议中心,甚至有些高铁站还配备了办公区。

这些功能都需要不同的层次和空间安排,如果站台太低,那么这些不同功能区的布局和使用体验都会受到限制,乘客也无法得到良好的服务体验。

此外,建筑的高度还可以减少噪音的影响。高铁行驶时的噪音非常大,如果站内空间较低,噪音会在天花板和墙壁之间反射,让候车的乘客感到不适。高大的站台可以有效吸收和分散噪音,让乘客在候车时能享受到更安静的环境。

(上海虹桥站)

高铁站的未来发展:智能化与可持续性

随着高铁网络的进一步扩展,高铁站的设计也在不断进步。未来的高铁站不仅会考虑到建筑高度、乘客体验和功能布局,还将引入更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元素。

例如,智能引导系统、无纸化检票、智能监控等技术正在逐步进入高铁站,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与此同时,绿色建筑理念也逐渐融入高铁站的设计中。未来的高铁站可能会采用更多节能环保的技术,比如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照明系统、雨水回收利用等,这不仅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也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建筑高度的设计也可能更加灵活,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进行调整。例如,一些较小的城市或客流量较少的地区,可能不需要60米高的建筑,而是采用更紧凑的设计,以满足实际需求。

(高铁站)

结语

总的来说,高铁站之所以修得如此高,不仅仅是为了面子工程,更多是出于功能性、安全性和乘客体验的考虑。

建筑高度有助于改善空气流通、避免拥挤和事故、降低噪音,并为多功能的站内布局提供了可能。现代高铁站不仅仅是交通枢纽,更是集多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修建高大的站台是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化的应用,高铁站的设计将更加人性化和绿色化,为旅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所以,当你下次走进一个高铁站,抬头仰望那宽敞的空间时,不妨思考一下:这些高大建筑背后,究竟藏着多少设计师的智慧与巧思?

(高铁站)

参考资料

尹桂英.迎接我国铁路的"第二时代"——借鉴国外经验 发展高速铁路[J].中国经贸导刊, 1990(14):2

陈怡. "拥有核心技术是关键——我国高铁发展战略和发展历程回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2.1(2019):1.

0 阅读:1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