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鱼为什么能监测水质污染?

朱勤知识 2024-03-27 00:23:00

一些鱼为什么能监测水质污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生存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首选利用仪器分析水质是必须的,幸运的是大自然中也有很多活的水质污染“监测员”,比如一些鱼就可以监测水质污染。

鱼儿监测水质的作用,在水井放鱼是古人的经验,水是生命之源,但不是什么水都能喝的,新打的井更是如此,贸然饮用恐伤身体。另外古代攻城在井水中投毒的事多有发生。 为了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人们往水里放养鱼儿让鱼先试水,再者当有人投毒时先中招的也是这些鱼儿,可做预警减少悲剧的发生! 顺其自然鱼儿就成为了古人的水质监测器。

鱼儿可以感知水温和水质的变化,以帮助它们适应不同的水域环境和生存条件。动物学家们发现一些鱼对水质污染特别敏感。比如生活在我国南方淡水中的攀鲈,有时会离开水上岸,其中一个原因是水里面缺氧。英国科学家已经探明,过去泰晤士河水质污染时,先出现的是鲑鱼绝迹,紧接着才是其他鱼类的消失,所以鲑鱼是首先被我们用作监测水质污染的鱼类。可随着河水温度的下降,鲑鱼会降低基础代谢而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但局限了监测河水污染的范围。

而且英国生态学家还发现非洲西部的一种象吻鱼,终年生活在27°C的河水环境中,不但不会昏眠,而且还能够放电,它的电信号容易被追踪,可以用来监溯水质的污染。

产于西非尼日利亚的河流中的吻鱼体长9.8厘米,因它的口腔下唇形状十分似象鼻,所以叫它“象吻鱼”。吻鱼适宜生长在混浊不清的河水里,两眼已经退化视力很差,但它的尾部周围肌肉能够发射出一系列的连续电脉冲,来收集环境信息。通常吻鱼所产生的电脉冲为300-500次/分钟,要是河水一旦遭到污染,它的电脉冲每分钟上升到1000次以上,而且河水越污染,电脉冲频率越高。

英国生态学家利用20条象吻鱼进行科学实验监测水质污染。他们将这些鱼饲养在一只只小水箱里,并且不时地给水箱注入温暖的河水。一旦水箱内的电子敏感仪器接受到吻鱼发射的电脉冲以后,这种电信号就会被及时传送到电子计算机上处理。如果半数以上的实验吻鱼的电脉冲频率突然增加,电子计算机就会迅速发出警报。从而告诉我们水质已污染。这样科学研究人员便可以进一步分析检测水质。

另外鳟鱼对水质污染也十分敏感。科学家在一条鳟鱼的头部安上了一台微型发报机,通过它来传导鳟鱼嗅觉器官的振动信号。他们切开鳟鱼头部的大脑部位,在鼻腔神经末梢的终端,安装两枚铂铱合金的微电极,使鳟鱼的嗅球和固定在鳟鱼头部的微型发报机保持接触。鳟鱼嗅球的活动引起电极之间压力的变化。发报机通过不同的频率把这种变化的信号传导出来,再由电子计算机把这些信号还原成一条简单的曲线。污染物的刺激会使曲线突然升高,大大超出一般的正常起伏。而不同性质的污染,也会在曲线上以不同形状的曲线图反映出来。实验还证明鳟鱼电子鼻能在10万公升的水中发现1毫克的污染物质。这项发现法国在1982年底已开始投入实际应用了。所以世间万能的生物们--鱼对水质污染的敏感度一点也不亚于仪器分析的结果。

0 阅读:0

朱勤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