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豆瓣#你想对高考生们说点什么#话题下看到了一句令人思绪万千的话:
如果高考就可以决定命运,那命运也太仁慈了。
对于一群刚刚成年的孩子来说,上周那个连续3天的考试是他们有生以来最大的难题。
无数曾经是孩子的人,为了那场考试前赴后继地努力着,因为总有人告诉你:“等你考上了大学,就好了。”
可当时间把你越推越远,你越来越发现,那个考试,极有可能是这辈子最简单的事了。
往后的生命里,会出现无数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难题等你去解答,你不仅需要权衡利弊给出答案,还要对自己的答案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与高考一同结束的《庆余年2》同样令人唏嘘。
纵使阔别5年,但观众依然没能抵挡住《庆余年2》的魅力。
随着范闲摊开手掌,面色凝重,暗示着因悬空寺被刺而失去的内力终于回来,《庆余年2》也就此落下帷幕,剧情发展到这里戛然而止,留下了一脸错愕的观众怅然若失。
自开播以来,《庆余年2》可谓火爆至极,不仅每日抢占各大榜单的热搜榜首,坊间对于剧情的讨论,也从未断绝过。
除了环环相扣的剧情排布,首屈一指的演员阵容,以及精彩绝伦的演技对垒,其间的台词更是因其能够点破世间的道理,而屡屡破圈。
有人说,猫腻的故事总是能够穿过历史照进现实。而台词便是他借助角色之口对世道感慨的最佳途径。
《庆余年2》中便有那么几句台词,甫一听到,犹如当头棒喝,不禁让人由故事联想到现实,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波澜。
01
“这世上没有人天生对你好,爹例外。”
古人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这世上,所有人都是利益使然,唯有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
林相被设计告老还乡,并且孤身一人,不能带家眷。于是,他只能将从小心智不全的大宝留在京都范府。
林相虽驰骋官场,心思缜密,但对于这个儿子,却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
知道儿子喜欢吃红果,他便一得空就给大宝去核,不厌其烦。
有爹在身边的大宝虽然智力欠缺,却成为全天下最幸福的孩子。
临别之际,已经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林相便嘱托大宝:“万一有一天,他们不那么喜欢你了,你就安静一点……蜷在那里,慢慢地活。”
大宝听不懂,但他知道爹说的话,一定没错。
而林相也在用尽可能温暖的方式为大宝传授着这残酷世界的生存法则。
是的。没有人有义务永远喜欢你,你也远没有自己想得那么重要。
当有人围绕身边时,时时珍惜;而当缘分将尽,也要坦然地接受,独自慢慢且潇洒地活下去。
林相说:“这世上没人会天生对你好,爹例外。”
大宝起初并不理解,但林相慈爱的笑容让大宝不再迟疑,他不断重复着“爹例外”“爹例外”,他笑得越开心,荧幕外的人就越心疼。
毕淑敏说:“父母在,人生既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小的时候,我们总以为父母是牢笼,总想着长大后能够在更大的世界中驰骋,打拼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
长大了才发现,父母才是我们浪迹天涯的归宿,是遮风避雨的港湾,是最坚实的倚仗。
趁着父母未老,春风不躁,牵着他们的手,别吝啬对他们的好,陪他们慢慢变老吧。
02
“世间多不公,以血引雷霆。”
这句话出自监察院主簿邓子越之口。
初识邓子越,会觉得他是个油嘴滑舌且阿谀奉承之人。
殊不知,他也曾赤胆忠心、嫉恶如仇,怎奈被肮脏的官道磨平了棱角,活成了如今妥协的模样。
他出身寒门,曾因在边军揭发都尉造假账册骗取官银而被特许加入监察院。那时的他意气风发,不畏权势,而后却被一降再降。
可他也始终不接受贿赂,默默地守着自己的一点点坚持,尽着自己的一丝丝本分。
鲁迅曾悲壮地写到,此后若没有炬火,自己愿为那唯一的光。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或许无法以肉身抵抗庞大的黑暗境地,但我们依然可以把自己活成炬火,问心无愧地走完这一生。
总有一天,炬火会发现炬火,炬火会吸引炬火,炬火会点燃炬火,当燎原之火熊熊燃起之时,便是希望即将实现之刻。
或许你也曾热血,也曾鲁莽,也曾不谙世事,也曾天真烂漫,而这世间却总有那么多南墙等着你去撞。
如今,你早已经头破血流,早已经向世道妥协,早已经不再期冀、不再幻想,但一定要保留那一点点微光。
那是用来盛放希望的地方,千万别轻易遗忘。
03
“人不离开家,就永远不会长大。”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觉得自己长大了?
三毛曾经在《倾城》中写道:“长大是自由的象征,长大是一种光芒,一种极大的幸福和解脱,长大是一切的答案,长大是所有的诠释……。”
小时候觉得,这很浪漫,于是等着盼着长大。可真的长大后才发现,“长大”二字好沉重,长大意味着要经历更多的离别。
范思辙因为被牵扯进抱月楼一事,不得已而秘密前往北齐。对于此前从未离开过父母的他来说,北齐是遥不可及的苦寒之地。
他对那里没有向往,没有想象,只有充满了对未知的无限恐惧。
那时的他还是在爹眼中最拿不出手的孩子。没有才华,读书不好,整日游手好闲,平生只热爱一件事情,就是赚钱。
赚钱是他向爹、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唯一方式。
他拼命想要证明自己,却发现在爹娘的眼中,自己依旧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也正是因为想要证明自己,他不慎参与了抱月楼的买卖,进而不得不离开家。
面对他的恐惧和姨娘的担忧,早已身经百战的范闲却说:“人不离开家,就永远不会长大。”
于是,范思辙终于鼓起勇气,踏上了前往北齐的征程。
谁都没有想到,这一走,却也换来了范思辙彻底的成长。
虽然是被迫离开,但这一路上,范思辙看到了百姓真实的生活,他们贫穷、弱小、无助,任由权势欺压却手无缚鸡之力,这些都被范思辙看在眼里。
或许,生活确实是最好的老师。
经历了这一遭,重返京都的他已然不是那个动不动便跟娘撒娇、见到爹就哆哆嗦嗦的范家小儿子了,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天下。
当风波过去,可以光明正大留在京都时,他却毅然选择了重返北齐。
他开店铺想赚钱。只是这一次,他不再是为了向谁证明自己,而是为了这天下的百姓都能有事做,有饭吃。
范思辙终于成长为了一个胸怀天下的男子汉。
也许,长大也没有那么漫长。一个人、一件事、一次远行,当你离开家,看过更大的世界,明确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定位与职责,你就已经长大了。
04
“这个世界上,若没了让你甘愿
赴死的人,活着何其无趣。”
亚当斯说:“一生中交一个朋友谓之足,交两个朋友谓之多,交三个朋友谓之难得。”
这世界上,能够真正被称之为朋友的人并不多,但一定要有,因为他们是你自己选择的手足,是你在这世间行走的倚仗,是能够助你抵挡住命运的坚强力量。
在《庆余年》的故事中,腾梓荆和王启年之于范闲,可称得上是难得的知己。
腾梓荆甫一登场,便要刺杀范闲,后来违背了上级的命令,一同前往危机重重的京都。一路行走,一路护送,二人在一次次的突出重围中彼此了解渐深,也彼此敬重渐深。
本以为腾梓荆要结束危险的任务,带着妻儿去过平淡却幸福的日子,却在此时为了范闲再一次选择以身犯险,生命停留在了黎明之前,从此,“腾梓荆”这个名字也成为了范闲心中永远的空缺。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或许,对于腾梓荆而言,他是幸福的,此生有幸遇得一知己,能够坦坦荡荡以身心托付之,为这样的朋友赴死,此生也算无憾了吧。
相比于腾梓荆的稳重,王启年则显得更加世故圆滑,是个十足的乐天派。他疼女儿、怕老婆,看上去有一些小聪明,不堪大用。
殊不知,王启年是个参透世事的人生导师,他情绪稳定,总能在范闲最心灰意冷的时候用最平和的语气做出温暖的回应。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总是无条件相信范闲,是范闲在京都最可靠的倚仗。
人世间的情感有很多,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在面对这些人时,你不用伪装与做作,便能得到最真诚的回应。
这样漫不经心之中吸引到的情感才是最值得拥有的情感,友情自然无出其右。
所以,别去讨好那些不合拍,但能为你带来眼前利益的人,而要将时间花在真正爱你的本质的人身上。
他们不会辜负你的时间,亦不会辜负你的生命。
05
“席总会散,人总要分,别送了。”
张小娴说:“人生如朝露,何处无离散。”
是啊,这是个到处都充满了新陈代谢的世界,连相聚也不例外。
人们随着一个被叫做“缘分”的东西而走在一起,又为一句“缘尽于此”而各奔东西。但“缘分”是什么,却没人能说得清楚。
师父费介即将离开,范闲不忍告别,一直一直送着师父。
然而,两人都明白,天底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与其依依不舍,不如痛快告别。
最终还是师父道出了那句:“席总会散,人总要分,别送了。”
在这个漂浮不定的世界里,我们无法掌控一切的归宿,但对于每一次相遇,我们却可以倍加珍惜。
正如范思辙与父母的离别,虽然伤感,但却是为着更加宏大的理想而出发,于是伤感改换为欣慰;
正如林相与大宝和婉儿的离别,虽然无奈,但他们已然拥有了最美好的相处时光,于是无奈改换为放下;
正如腾梓荆与世界的离别,虽然悲情,但却发生在了一段友情最为高亮的时点,于是悲情改换为赞歌。
世间事事皆如此,有了离别的消极对比,才让相聚充满了积极的意义。
人生聚散终有时,不辜负相遇,也就能无谓离别。
写在最后
剧集的最后,屏幕上打出了一段话:“愿所有忍耐蛰伏都遇惊雷,愿一切磨难困苦不扰心湖”。
身为芸芸众生,我们都难逃世事的纷扰,所谓祝愿,也不知道能否会实现。
正所谓: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普通人头上,便是一座山。
有人选择背负这座山,勇敢前行,壮大自己,努力地活下去;
有人选择安于现状,任由命运的摧残与摆布;
也有人会选择与残酷的现实虚与委蛇,他们看似已经妥协,却依旧在内心深处保留着一点炙热的星火。
他们是这世界的光亮,无论前路多漫长,无论巨浪多滔天,无论荆棘多凶险,他们总会在困苦与疼痛中展现出生命最鲜活而顽强的力量。
人生路漫漫,祝福你:
愿你经得起长久的离别,也经得起种种考验;
愿你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生活;
愿你的天空万里无云。
愿你余生笑容明朗,永远无忧亦无惧。
作者|鱼籽酱·胡健楠
写的真好[点赞]
谁想委屈自己?!
作者写的真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