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巨匠龙榆生的《浣溪沙》!4首经典文笔,深意让人惊叹!

火云上有诗词 2024-12-08 04:42:09

1902.4.26-1966.11.8,名沐勋,晚年以字行,号忍寒公。别号忍寒居士、风雨龙吟室主,江西万载人。病逝于上海。前后在上海暨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等校任教授,1952年至1956年在上海博物馆图书资料室任主任。早年曾师从近代著名学者陈衍,又为朱祖谋私塾弟子,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

1933年在上海创办《词学季刊》,任主编。1940年在南京创办词学刊物《同声月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龙榆生的词学成就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

其专著有《东坡乐府笺》、《唐宋名家词论》、《唐宋名家词选》,开明书店出版。后将其合编为《词学论丛》(第一集)。另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词曲概论》、《唐宋词格律》等。辑录前人论词资料,则有《大鹤山人词话》、《近代名贤论词遗札》、《词论零珠》等。其自作词,有《风雨龙吟室词》、《忍寒庐词》,词风颇近苏、辛。

浣溪沙 大厂写衰柳残荷见寄,并缀小词,依韵报之 现当代 · 龙榆生

苦雨酸风合做秋。祇将零墨寄闲愁。人间何处可登楼。

断线仍牵心上恨,残妆渐向镜中收。休嗟幻灭等浮沤。

首句:“苦雨酸风合做秋。”以“苦雨酸风”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秋天气氛。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秋天的萧瑟,也暗含了作者内心的愁苦。

次句:“祇将零墨寄闲愁。”“零墨”指零星的笔墨,这里用来形容作者以诗词寄托自己的闲愁。这里的“闲愁”并非真的“闲”,而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无尽哀愁。

第三句:“人间何处可登楼。”“登楼”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望远、思乡、怀人之情。这里作者问“人间何处可登楼”,实际上是在表达他无处排解愁绪的无奈和迷茫。

过片:“断线仍牵心上恨。”“断线”比喻被中断的事物或情感,这里用来形容作者内心深处的怨恨如同被断线的风筝,虽然断了但仍然牵动着他的心。

第五句:“残妆渐向镜中收。”“残妆”指女子卸妆后的面容,这里用来比喻作者内心的哀伤和失落。这句通过形象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结句:“休嗟幻灭等浮沤。”“浮沤”指水面上的泡沫,比喻虚幻不实的事物。这里作者劝自己不要为那些已经幻灭的事物而叹息,因为它们就像浮沤一样虚幻不实。这句既是对自己的劝慰,也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浣溪沙 辛巳秋尽日,留影于桥西草堂之幽篁怪石间,自题曰《枯木竹石图》,漫缀此阕 现当代 · 龙榆生

梦醒南柯亦可咍。聊将槁木认形骸。小园争寄庾郎哀。

倚竹新寒生翠袖,耐霜黄菊出荒台。朔风飘送雁音来。

首句:“梦醒南柯亦可咍。”“南柯一梦”源自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世事如梦。这里“梦醒南柯”意味着从虚幻的梦境中醒来,而“亦可咍”(咍:hāi,笑貌)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笑对人生的态度。

次句:“聊将槁木认形骸。”“槁木”指干枯的树木,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形如槁木,身心疲惫。但“聊将”二字又透露出一种自嘲和无奈,仿佛在说:“姑且就把这干枯的身体当作是我的形骸吧。”

第三句:“小园争寄庾郎哀。”“庾郎”通常指庾信,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其作品中常有哀愁之情。这里借指自己,表达在小园中寄托哀愁之意。但“争寄”二字又带有一种急切和不甘,仿佛要将所有的哀愁都寄托在这片小园中。

过片:“倚竹新寒生翠袖。”“倚竹”指依靠着竹子,这里既实写自己倚竹留影的情景,又暗含高洁自持的寓意。“新寒”指初秋的凉意,“生翠袖”则形容竹子在秋风中摇曳生姿,如同翠绿的衣袖在舞动。这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第五句:“耐霜黄菊出荒台。”“耐霜黄菊”指能够经受秋霜考验的黄色菊花,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坚韧不拔的品格。“出荒台”则形容黄菊从荒芜的台地上生长出来,更显得其生命力之顽强。

结句:“朔风飘送雁音来。”“朔风”指北风或寒风,“飘送雁音来”则形容北风中传来大雁的叫声。这句既实写秋末冬初大雁南飞的景象,又暗含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同时,“雁音”也象征着一种传递信息或慰藉的力量。

浣溪沙 癸未初秋北游过玉泉山作 现当代 · 龙榆生

一境清凉得暂窥。古苔留碧浸秋晖。西风蔓草尚离离。

天半玉楼萦断梦,望中烟岫锁修眉。登临何必怅人非。

首句:“一境清凉得暂窥。”“一境清凉”形容玉泉山的环境清幽凉爽,令人心旷神怡。“得暂窥”则表达了作者初到此地,得以短暂领略其美景的喜悦之情。

次句:“古苔留碧浸秋晖。”“古苔”指古老的青苔,这里用来形容玉泉山的历史悠久和自然景观的古朴。“留碧”指青苔保持着鲜绿的颜色,“浸秋晖”则形容青苔在秋日的阳光下更加鲜亮。这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玉泉山古朴而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三句:“西风蔓草尚离离。”“西风”指秋风,“蔓草”指蔓延生长的野草。“尚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秋风中野草依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句既表现了秋天的气息,又突出了玉泉山自然景观的顽强生命力。

过片:“天半玉楼萦断梦。”“天半玉楼”形容高耸入云的楼阁,这里用来比喻玉泉山的雄伟壮观。“萦断梦”则表达了作者面对如此美景,心中涌起的无限遐想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之情。

第五句:“望中烟岫锁修眉。”“望中”指远望之中,“烟岫”指云雾缭绕的山峰。“锁修眉”则形容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同女子紧锁的眉头。这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玉泉山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景象。

结句:“登临何必怅人非。”“登临”指登上高处,“何必怅人非”则表达了作者面对自然美景时,对人生变迁的豁达态度。即使人事已非,但眼前的美景依然值得珍惜和欣赏,不必过于惆怅。

浣溪沙 癸巳晚秋,虎丘寺僧楚元因徐沄秋乞作虎丘塔影图,并缀小词寄之 现当代 · 龙榆生

顽石从渠阅废兴。攲斜塔影伴人行。飙轮来往倦征程。

一棹横塘添画稿,千年虎阜著高僧。太阳升后越光明。

首句“顽石从渠阅废兴”,“顽石”指的是虎丘的石头,也象征着历史的见证者。“从渠阅废兴”则表达了这些石头见证了无数的兴废更替,历史沧桑。这里“渠”是代词,相当于“它”,指代顽石。

次句“攲斜塔影伴人行”,“攲斜”形容倾斜的样子,这里指的是虎丘塔因年代久远而略显倾斜的姿态。“塔影伴人行”则描绘出塔影与行人相伴的和谐画面,既展现了虎丘塔的自然美景,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三句“飙轮来往倦征程”,“飙轮”指的是快速行驶的车辆,这里用来形容行旅的匆忙和疲惫。“倦征程”则表达了行人对长途跋涉的厌倦和疲惫。这句与前面的自然美景形成对比,突显了人的疲惫和自然的宁静。

下片首句“一棹横塘添画稿”,“一棹”指一叶扁舟,“横塘”是苏州的一处地名,这里泛指水乡景色。“添画稿”则是指楚元所绘的虎丘塔影图给这水乡景色增添了艺术的美感。这句通过具体的画面展现了虎丘塔影图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次句“千年虎阜著高僧”,“虎阜”即虎丘,是苏州的一处名胜古迹。“著高僧”则是指虎丘历史上出现过的高僧,如唐代的寒山子、拾得等。这句通过历史的回顾,强调了虎丘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氛围。

末句“太阳升后越光明”,“太阳升后”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越光明”则表达了希望和光明的未来。这句以自然景象的变化来寓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阅读:20

火云上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