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族徽:神秘“天黽”族
在商周金文族徽中,有如下这样一个族徽:
《天黽爵》(《殷周金文集成》7428),铭文:“天黽”。“天黽”是族徽。据王长丰《殷周金文族徽研究》的统计,带“天黽”铭文的器物有88件之多,说明天黽族在商末周初是一个庞大的氏族。对此族徽的解读,专家有不同的意见。郭沫若释为“天鼋”即“轩辕”。《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认为“天鼋”族是黄帝后裔族徽。容庚先生也释为“天鼋”。罗振玉释为“子黽”,孙海波释为“大黽”,闻一多释为“奄”,意为“商奄”的“奄”,曹淑琴、邵望平释为“天黽”。此族徽到底为何,至今没有定论,学界一般采用“天黽”说,本文从之。
据邵望平《陶鬶的启示》,“天黽”族徽器物中的时代最早的是原藏清宫的商代早期(二里岗下层)的一件青铜鬶。铜鬶形制与山东龙山文化出土的陶鬶一致。由此认为闻一多先生释为奄,奄族属于东夷,位于山东曲阜一带,还是有可能的。
天黽族传世器很多,但大多数没有出土地点。下面作简单介绍:
商代晚期器《天黽妇未于方鼎》(《集成》1905),铭文:“妇未于天黽”。可能为私名。
商代晚期器《庸友作父癸角》(《集成》9100),(此器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铭文:“甲寅子赐天黽庸友貝,用乍父癸尊彝”。庸友,此金文左边部分,丁山先生释为鄘,作国族名,在此可能作地名。
西周早期器《勅囗作丁侯鼎》(《集成》2346)(此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铭文:“勅囗作丁侯尊彝,天黽”。勅,可能为氏名。勅同“敕”,《廣韻•職韻》:“勅”,同“敕”。《集韻•職韻》:“敕,古从力。”今有敕姓,主要分布在松江、吴川、韩城等地。
西周早期器《獻侯鼎》(《集成》2626)(此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铭文:“唯成王大(卉夲)才宗周,赏獻侯嚣貝,用乍丁侯尊彝,天黽”。獻应是氏名,今有献姓,陕西韩城有分布,可能来自天黽族獻氏。
关于天黽族的地望,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河底镇酒务头村一带可能是天黽族的一个活动点。山西省考古所联合运城、闻喜文物部门于2017 年至 2018 年对酒务头墓地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多件带“天黽”、“匿”族徽铭文的商末周初铜器。朱凤瀚《酒务头墓地与“天黽獻”器群》认为:“酒务头墓地可能是‘天黽獻’氏上层贵族的墓地。”“商后期商金文中常见的商人大族‘天黽’氏亦曾驻守于运城盆地,与临汾、晋中盆地其他商人族属共同构成商王国西部边域的屏藩。”白曙璋《山西闻喜酒务头墓地初识》认为酒务头墓地为“匿”族墓地。
有关天黽族的更多秘密,期待更多的考古新发现。
记得六十年代历史书里还是称周天子为周天王,这两个字应该是天王。以王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