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大飞机组装不是某某想电脑组装,过程极其复杂,投入巨大,周期长,参与人员多。面向复杂应用的深度集成开发,其实也是非常非常难的,当然它的难和关键子领域的技术难不是同一个意义的难,而是各有各的领域知识的难。大飞机制造,供应商数量很多,器件种类多,供应商对接谈判多,商务法务采购团队很忙,器件资料中文化,简易化,sop手册编写等那个不是很难的活。大系统的有机整合设计,可能有供应商帮忙,但最终方案的确定,实验,修改设计,哪个都要耗费无数工程师心血。光供应链管理和设计,都是小国家承担不起的。不用说还有电气,软件,安全,通信等关键子系统的国产化任务,这些就更艰难了。
②终极目标肯定是实现全部“国产化”。但这要看在什么层级上国产化。要说吹毛求疵,全部国产化要全部使用自己的物料吗?包括材料,航空级的控制芯片等各种IC,专利,知识产权?就拿芯片来说,一个飞机上要用多少芯片?小到ADC芯片,板级电源管理芯片,嵌入式CPU,FPGA,DSP等等。这个不说在技术上我们和别人的差距,就说如果实现了国产化,就会至少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可靠性。大飞机的安全系数要求非常高,芯片本身的工作可靠性要求极其的高,不是普通我们用的arm,8051。任何产品的初期都不保证很高的可靠性,如果飞机今天有问题明天有问题,你还敢坐吗?到了那个时候才是真正损害国家,彻底将大飞机之梦断送的时候。第二,成本。如果一些部分我们不用成熟的技术,而是过分的要求国产化,那么累计的成本会非常高,因为,开发成本高,其次出货批量会少,那么当个成本就会很高。那么我们的飞机在和别人竞争时就没有优势可言。不要忘记,我们的飞机最终是要卖的,不是做出来看一下就好了,商飞作为一个公司是要运作和盈利的,虽然短时间内可以靠国家出资,但这不是永久之计。第三,时间。“国产化”需要时间,我们不能因为这个要求而封住自己的脚步,等所有的系统全部国产化了再去造飞机。而是先进行部分国产化,加之整体设计。这个设计不是简单的将零件组装在一起。我们进行了飞机的外形设计,也就是气动设计,这个是根本。现在国内航空业在蓬勃发展,现在是很好的契机,对飞机的需求量特别大。错过了这个时间也就错过了机遇。
③这么大型的客机,飞机蒙板的整体锻压也是很难的,全球也没几个国家能做,大家都看好粉末冶金技术,但是到现在也没听说哪种飞机能大规模使用粉末冶金造出来的零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觉得造壳子是低端产业,这个低端,那这么多的公式是在算什么。另一方面,飞机系统集成不是简单的工作,实际上,飞机系统集成工作的技术难度不亚于任何子系统的设计。飞机系统的安全性指标怎么分解到各个系统,各系统之间如何通讯,各子系统的需求如何定义,等等都是极具挑战的。
④目前已经不是能不能造的问题,而是能不能飞的问题。商用飞机与军用不同,军用可以自己说了算,但商用已经有了一个国际体系,需要各种国际认证,核心零部件都需要经过这个认证。目前商用飞机,基本已被一些国外企业垄断,设立了比较高的门槛,我们进入的晚,要挤入这个市场,就不得不做一些妥协,先使用国外核心零部件组装,然后一步步搞合作或替代,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因为市场潜力大,也要这样去做。如果不获得国际认可,就会受到各种限制,至少不能飞国外航线,市场规模就受限,很难盈利,也就难以发展。
⑤一些人总认为部分子系统是购买的国外技术,忽略自己设计生产工作。凡事不能一蹴而就,全部国产化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按部就班,逐步完成才是正确道路。既不能因为难而不做,又不能过高要求,两者都会导致失败。设计的意义太多了,里面的工作也太多,不要不了解就胡乱批评。首先要对各个方面的工作和参与者给予肯定,也就是给予技术以肯定,给予知识以认可,才是一个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之路。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