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苏联的AKM,国产的56冲为什么更爱锈?

晓枪 2024-09-25 15:53:21

长久以来,一直流行一个说法,56冲钢材不如苏联原产的AKM,所以容易锈蚀,果真如此吗?

首先,56冲确实比较容易生锈。之前曾有一个都市传说,说苏联的铁矿石里有铬杂质,但是苏联人并没有将其去除,而是保留下来了,所以苏联钢抗锈能力更强,而我们的钢更单纯,就没这种“有益杂质”了。但是56冲爱生锈并不是钢铁性能差异决定的,因为56冲和AKM一样,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碳钢和合金元素含量不高的低合金钢制成的,钢中的铬镍含量相对有限,远达不到能够显著提升钢铁耐蚀能力的地步(注)。

(注:这句话老王和小作者有争议,大家谁对领域更了解,欢迎补充。比如40Cr是否相对40钢显著提升了防锈能力。)

因此,决定耐蚀能力的是表面处理工艺,苏联自60年代开始,包括AKM和PKM在内不少轻武器表面处理为磷化或磷化+烤漆工艺。同一时期的很多西方轻武器,比如AR-18,SG550等也都是这样的表面处理,防锈能力相对较好。如果长时间使用导致漆层发生磨损或剥落,仍然还是会出现锈蚀。

而我国受限于技术水平,包括56冲在内大部分轻武器的表面处理长期以来是非常原始的氧化处理,即加工完成后浸泡在碱性药水里,使得钢铁表面形成一层黑色或深蓝色的氧化膜。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朝鲜等国的AK产品也是这一工艺。该工艺的好处是成本低、工时短,缺点是容易磨白、防锈能力不佳。不止气候湿热的南疆地带,在冰天雪地的北疆,不少边防战士也提到将武器从室外带回室内后,也会因为表面产生的冷凝水而锈蚀,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擦拭。

△ 56式冲锋枪的表面采用普通的氧化工艺,一条条的拉丝横纹是砂带机砂光留下的痕迹。

△ 磷化的AKM。磷化的表面有明显的颗粒感/像素感,表面更粗糙,同时颜色乌漆嘛黑的或者深灰色。

△ 一把图拉1960年生产的AKM,一些漆层因为使用而磨损。

△ 同样采用烤漆工艺的SG550步枪,抛出的弹壳将漆层碰掉,露出了一部分钢铁表面。

△ 在柬埔寨使用的AKM,长期的使用导致表面的漆层斑驳脱落,露出的金属表面开始锈蚀

△ 早期同样采用氧化处理的东德MPi-KM(1969年制造,折叠枪托是后配的),在保养维护不当的情况下机匣上也出现了大片浮锈。因此后期的生产型号和苏联一样,采用烤漆处理。

△ 机匣采用烤漆处理的INSAS,由于烤漆质量太差,泡了几天就成这熊样了。

1 阅读:40
评论列表
  • 2024-09-30 20:58

    不得不说这是191的一个缺陷[得瑟]

  • 2024-09-30 20:57

    191因为表面的凸起 棱角太多,用用这些凸起就全部磨没氧化层而发白[得瑟]而81 95因为表面凸起少,用很久都很难出现这种磨白[得瑟]

晓枪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