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骂人的代价及其深层次原因(孙权故事第15篇)

魏蜀吴 2024-09-23 03:21:14

原创作者:余世亮

《三国志·关羽传》总共记载关羽两次骂人,而这两次骂人的后果就是关羽不仅丢了荆州,而且自己性命也丢了!

本系列是写孙权之故事,为何本文会写关羽骂人之事,这是因为关羽辱骂了孙权的使者,且孙权充分利用关羽骂人之事,诱降关羽的部下糜芳、傅士仁,使得英名一世的关羽身败名裂。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两次骂人史料译文如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并授予他假节钺(符节和黄钺)。这年,关羽率领军队在樊城攻打曹仁。曹操派于禁援助曹仁。这年秋天,大雨连绵不断,汉水泛滥,于禁统领的七路兵马都被淹没。于禁投降了关羽,关羽又杀了将军庞德。

与此同时,梁县、郏县、陆浑等地反抗曹操的地方势力接受了关羽的印信和号令,成为关羽的分支部队,关羽威震中原地区。面对这个不利形势,曹操提议迁离许都避开关羽的锋芒,司马宣王司马懿、蒋济认为关羽得志,孙权肯定不高兴。可以派人劝说孙权偷袭关羽后方,并许诺事成后把江南地区交给孙权管辖,这样一来樊城之围自然就解决了。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在此之前,孙权派使者向关羽为自己的儿子求婚,请求关羽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为妻。关羽辱骂孙权的使者,不答应这门婚事,孙权非常气愤。

另外,在江陵的南郡太守麋芳,驻公安的将军傅士仁,向来都怨恨关羽看轻自己。当关羽出兵征战,糜芳、傅士仁供给他军需物资,却不愿意全力支持关羽。关羽大骂并警告说:“我回师后,一定要惩治他们!”糜芳、傅士仁都恐惧不安。

这时,孙权暗地派人诱降糜芳、傅士仁,糜芳、傅士仁就派人迎接孙权。而曹操又派徐晃援救曹仁,关羽不能攻克樊城,率军退回。孙权已经占领了江陵,并且还俘虏了关羽留守在江陵的全部兵马和将士的妻室儿女,关羽的军队于是溃散。孙权派将领拦击关羽,在临沮杀了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

上述史料主要讲述三方面的事实:一是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华夏震动;二是孙权偷袭关羽,从而占据荆州;三是孙权向关羽提亲,关羽拒绝。

要搞懂上述史料的背后逻辑,我向大家解读一个名词:假节钺。

一、刘备授予关羽假节钺,其权力到达顶峰,同时也是他跌入深渊的开始

“假节钺”这三个字,“节”代表皇帝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最高的权力:“钺”为斧钺,一种刑具,代表着持钺者可以对属下有生杀予夺之权:“假”字则是暂时代理的意思。总之,“假节钺”就代表着一个臣下所能够得到的最高权力。

也就是说,在荆州范围内,关羽拥有了和刘备本人完全一样的权力。加上在此前,刘备曾“拜羽董督荆州事”,即关羽有权统管荆州军政事务,现在又得到“假节钺”授权,关羽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荆州王”。此前,关羽不敢擅自发动战争,非要等待刘备的使者传令,才敢兴兵。此后,关羽就有了发动战争的决策权。这也是为什么关羽敢未经刘备的授权而擅自发动襄樊之战的关键所在。

可是关羽应该知道,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关羽“假节钺”,可以理解刘备授予关羽发动战争,但有权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性。关羽之败就败在有权就任性,在没有“知己知彼”敌我双方实力的情形下,悍然发动对魏国的襄樊之战。

还有,关羽“假节钺”后,就有了名正言顺的杀人权。一般来说,生杀大权都牢牢掌控在刘备的手上,而这次刘备将这项权力赋予兄弟关羽。既说明刘备对关羽的重视,更说明刘备对荆州的重视,因此刘备只得赋予关羽更大的权力。

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傅士仁和糜芳得知关羽“假节钺”之后,内心的惶恐不安达到了极点。在此他们之前,虽然也归关羽管理,但是实际上他们和关羽一样,都是刘备的属下,关羽并没有对他们生杀予夺的权力。况且糜芳还是刘备的大舅子,因为其妹在刘备最落魄时嫁给他,故糜芳深受刘备宠爱。退一步说,原来傅糜两人若犯事,关羽可以将其拿下收监,但最后如何处置,还是要听刘备的。

而今关羽“假节钺”后,他就可以无须向刘备请示,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杀人了。当初关羽的“我回师后,一定要惩治他们”恐吓之语,由此也成了傅糜二人噩梦般的咒语。这是刘备授予关羽“假节钺”时未曾想到的事,正因为傅糜二人担心关羽不请示刘备就将自己杀了,为求自保傅糜二人才投降江东,并派人迎接孙权。这是关羽丢失荆州的原因之一,所谓的“关羽大意失荆州”并不准确。

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内。意思是说,对抗外面势力前,先得把内部问题解决了。攘外必先安内强调先安内,将安内摆到首要位置,以安内为攘外的充分条件;同时,也未否定攘外的必要性,将攘外视为政策的基本目标。关羽应该清楚知道现在自己全力进攻樊城,需要得到镇守江陵、公安的糜芳仁和傅士二人的鼎力支持,想不到任性的关羽在得到刘备“假节钺”的授权后,不是竭力去安抚糜傅两人,反而以性命相威胁他们,这也说明关羽政治上的不成熟,且情商也不高。

二、孙权为何要向关羽提亲

要说明孙权为何要向关羽提亲的问题,需说明三个问题:一是孙权何时向关羽提亲;二是孙权为何要向关羽提亲;三是孙权向关羽提亲之纠葛。

(一)孙权向关羽提亲时间。《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孙权向关羽提亲只有短短的21个字,即“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这句话之前,《关羽传》记载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而这句话之后,则记载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失利,同时孙权偷袭关羽后方,关羽败走麦城。基于此,我认为这里的“先是”,应该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之前,但时间仍然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这年的五月,刘备攻占汉中。至七月自立汉中王,并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并授予他假节钺(符节和黄钺)。紧接着关羽北伐曹魏,围曹魏大将曹仁于樊城,开启了魏蜀之间的襄樊之战。八月,曹操派于禁率七军来援助曹仁,被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许昌以南地区纷纷响应关羽,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

基于此,孙权向关羽提亲时间或许就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年的七月,关羽被刘备任命为前将军的不久。孙权借祝贺关羽荣任为前将军之名,向关羽提亲的。

(二)孙权为何要向关羽提亲?要回答这个问题,请先看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他是将关羽是否答应孙权提亲作为孙刘两家联盟的试金石。

话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刘备占领了汉中后自立为汉中王,儿子刘禅立为王世子。刘备引百官回到成都,修筑宫廷,广积粮草,多造兵器,以图进攻中原。曹操闻听大怒,便挑唆孙权进攻荆州,自己趁机讨伐汉中。曹操听从了司马懿的建议,派满宠来到江东,企图与孙权秘密结盟夺取荆州。

诸葛瑾向孙权建议,先向关羽提亲。如果关羽答应的话,就与关羽一起进攻曹操;如果遭到关羽拒绝,便与曹操一起夺取荆州。当诸葛瑾来到荆州向关羽提亲时,意外遭到关羽的一通怒骂。诸葛瑾回到江东后,将此事告诉孙权。孙权大怒,立马派人前往许都与曹操密谋夺取荆州。至此,荆襄之战爆发。

罗贯中将关羽是否答应孙权提亲,作为衡量孙刘联盟是否继续存在的筹码,这种观点甚至影响到史学界。或许可以将此说归之为联盟筹码说。

第二种观点认为,孙刘两家关系恶化说。孙权提亲的时间并非荆襄之战爆发期间,而是在诸葛亮离开入川、关羽独自镇守荆州期间。以当时的形势来看,孙权想缓和与关羽的紧张关系,因此才会派人向关羽提亲,但此举遭到关羽的断然拒绝。至此,孙刘两家的关系更为恶化。

第三种观点是孙权阴谋说。阴谋说还有两个版本:一是孙权向关羽提亲目的就是想麻痹关羽;二是孙权向关羽提亲目的就是破坏关羽与刘备的信任。

(三)孙权向关羽提亲之纠葛。要讲清楚孙权阴谋说,首先就得弄清楚东吴的发展策略。

最早为东吴规划发展策略的人叫张纮。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吴历》称,张纮的策略核心是“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雠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也就是说,东吴集团的发展是建立在占据荆州和扬州,并拥有长江之险之策略。

东吴的第二个发展策略是由鲁肃提出的,这个策略被称为“榻上对”。《三国志·鲁肃传》记载,该策略的核心是“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鲁肃与张纮提出的“荆、扬可一”相比,鲁肃的规划更加具体,并明确地将荆州作为东吴集团必须控制的目标。

东吴的第三个发展策略是由甘宁提出。据《三国志·甘宁传》记载,甘宁在张纮、鲁肃策略的基础上加进了一条,这便是“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甘宁首次将益州纳入了东吴集团的夺取目标。

不过,随着赤壁之战的爆发,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同盟关系。战后,刘备占领了荆州数郡,使得鲁肃和甘宁提出的夺取荆州的主张无法实施。无奈之下,孙权只得将曹操控制的淮南地区作为攻击目标,企图夺取淮南以图中原。但经过数年征战,孙权均无功而返。这也意味着孙权进攻淮南的设想并不现实,东吴集团的发展策略只得重新规划。

此时,吕蒙向孙权提供了一个发展策略。据《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吕蒙认为:“现在曹操远在河北,新近击败袁氏父子,正安抚幽州、冀州,没有空暇顾及东方。徐州的守兵,听说力量微不足道,我军前往,自然可以攻克。但是那里的地势是一片通达的陆地,精锐的骑兵驰骋自如。主上今日得了徐州,曹操十日之内必来争夺,即便用七八万人据守,还是值得忧虑。不如攻取关羽,完全据有长江,那样我方形势更有发展。”

吕蒙的策略与鲁肃提出的“榻上对”非常相似。吕蒙的策略被孙权采纳了,这也有了后来的吕蒙“白衣渡江”、夺取荆州之事。由此可见,夺取荆州在当时已经是东吴集团的共识,孙权也不会因为与关羽的结亲而放弃这一策略。

另外,东吴集团并不会因为与之结亲就能放弃集团利益的。比如,东吴集团曾与曹操集团在孙策时代就有结亲举动。又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建安二十二年春季,孙权派遣都尉徐详往见曹操,请求降顺。曹操回答要派遣使臣改善双方的关系,决心重新结为姻亲。”

从上述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孙权几乎是同时想与关羽及曹操结亲,目的都是为了东吴集团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哪一方对自己有利,孙权就会倾向于哪一方。因此,孙权想与关羽的结亲,并不能代表孙权就是要与关羽搞好关系。

总之,夺取荆州,是东吴集团经过数年在淮南战局不顺后提出的发展策略。为了实施这一策略,孙权不惜与曹操求和,为的都是要夺取荆州。孙权想与关羽的结亲,并不代表东吴放弃了夺取荆州的打算,而是想麻痹关羽,准备趁其不备发动致命一击。

更为恶毒的是,孙权直接向关羽提亲,而不是通过刘备与关羽女儿结为姻亲。假如关羽同意孙权的提亲,那么刘备肯定会认为关羽屁股坐到孙权这边。刘备一旦怀疑关羽不再忠心,孙权离间关羽与刘备的关系的阴谋就得逞了。

从这个意义上看,关羽是否答应孙权的提亲,都不会改变后来的荆州悲剧,甚至可以说,关羽答应孙权提亲,对荆州是悲剧,对关羽更是悲剧。

三、关羽为何会拒绝孙权提亲

前文说过孙权向关羽提亲存在阴谋说,关羽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等一的人才,他识破了孙权离间之计,拒绝了孙权的提亲。接着我们回答下面一个问题:关羽拒绝孙权提亲,为何还要辱骂孙权的使者,故意激怒孙权呢?

简单一句话,那就是关羽通过辱骂孙权求亲使者,向刘备表忠心,而关羽向刘备表忠心或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希望刘备能够看上自己的女儿,成为太子妃。

(一)孙权的离间计。假如关羽答应了孙权的提亲,会让刘备和关羽之间产生隔阂。刘备本来就对手下大将不放心,关羽就会引起麻烦和误会。

(二)孙权的质子计。孙权向关羽提亲没有诚意,对于孙权来说,关羽女儿不过是一个棋子,是孙权的人质。

(三)孙权的借刀杀人计。毕竟关羽不是一般人,他是荆州的军事统帅。刘备虽然和关羽张飞关系很铁,但是此时刘备在益州,而关羽在荆州,再加上刘备对手下大将仍然不放心。大家不要被《三国演义》里的假仁假义刘备所迷惑,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他甚至亲手杀害自己的养子刘封。如果关羽不请示刘备,私自嫁女给孙权,那么他或许有生命之忧。这当然也是孙权希望的,孙权本意就是要借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封为汉中王,以其子刘禅为太子。此时太子刘禅尚未婚配。如果关羽答应孙权提亲,那么关羽的女儿就永远失去成为刘禅太子妃的可能性。

由于关羽进攻襄樊之战的失败,又丢失荆州,包括关羽在内的居住在荆州的蜀汉将领的家属都被孙权俘虏,因此关羽的女儿自然属于俘虏之列。民间传说其名为关银屏,又称关三小姐,传说后嫁李恢之子李遗,这也仅仅是传说而已。

正因为关羽的女儿已经不可能成为太子妃,这个机会自然就留给了张飞。章武元年(221年)张飞长女被纳为太子妃,建兴元年(223年)被立为皇后,即敬哀皇后,建兴十五年(237年)薨。当年张飞的次女又入宫为贵人,延熙元年(238年)被立为皇后,即张皇后。

要是关羽能够活到章武元年(221年),看到张飞长女被纳为太子妃,他也会被活活气死!因为关羽永远都要比蜀汉的其他大臣更风光,这就是关羽性格所决定的。

关羽是大英雄,但是大英雄关羽太刚、太强,正所谓至坚易断,过强易折,关羽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二〇二四年九月二十二日星期日写于丽水)

注:

①《三国志·关羽传》记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操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操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操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杈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②关羽图像外,其他图片均由摄影师余媛提供,不胜感激!

0 阅读:9

魏蜀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