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状元,因慈禧嫌弃他的名字而落榜,不料最终却推翻了清王朝

慧言说个史 2024-09-09 22:46:44

“此人的名字不讨喜得紧,否了吧”。

这是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殿试上,慈禧太后交代状元人选时的话。

这个名为谭延闿的考生,按成绩本应是状元。

最后却因为名字犯了慈禧的忌讳,被打发了个位列二等的结局。

不过慈禧恐怕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个考生后来会推翻清王朝。

一饮一啄自有天定,说这是报应也不为过了。

谭延闿为何会因名字让慈禧生厌?他落第后又做了什么导致清王朝的消亡呢?

这事,还得从他参加科举说起。

神童科举受挫

谭延闿出生于湖南茶陵,谭家是当地数得上号的名门世家。

谭延闿的父亲谭钟麟曾是咸丰年间进士,后来又做了知府。

生在这样的家庭,可以说谭延闿科举入仕的发展路线是命中注定的。

父亲谭钟麟

从谭延闿五岁起,其父就为他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

三天要写一篇文章,引经据典是基本要求。

五天作一首对仗工整,合乎格律的诗,每天更是要练习工笔楷书,数量无算。

虽然谭钟麟布置的内容不少,但对于谭延闿却毫无压力。

无论文章还是律诗,拿出来都能让老秀才老举人称赞不已。

谭延闿小小年纪,在乡邻之间就已经隐隐有神童名号了。谭钟麟后来更是请来了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来教导他。

谭延闿也没有辜负他父亲的期望,在科举上表现极其优秀。

他13岁参加长沙童试,考中秀才,光绪三十年,不过24岁就高中会元。

整个湖南省二百年来,他还是第一个会元。

等到同年殿试,所有人都觉得自幼有神童之名的谭延闿,高中状元毫无问题。

然而结局出乎所有人意料,谭延闿仅位列二等三十五名,只赐了进士出身。

赐进士出身自然不算差,但离状元可十万八千里。

谭延闿殿试失利让所有人都想不通,后来是宫里传出了话才让真相大白。

原来这次科举考试,负责殿试的不是皇帝,而是慈禧太后。

本来谭延闿的成绩是绝对名列前茅的,殿试表现也堪称完美。

如果正常来说,状元几乎必是他的,可问题就出在,慈禧不是什么正常人。

她在看到谭延闿的名字后,就大为反感。

因为谭延闿的姓氏让她想起了一个人,谭嗣同。

当初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依旧让慈禧心有余悸。

其中戊戌六君子的慷慨就义,更是点燃了无数人对清朝腐败政府的不满。

而戊戌六君子中最让慈禧记恨的,就是谭嗣同。

当慈禧看到谭延闿同为谭姓,而且还是湖南人,和谭嗣同是老乡。

慈禧心中的不满顿时转变为了怀疑,她认为谭延闿和谭嗣同有一定关系。

因此不愿给谭延闿太高的功名,这才故意把谭延闿的科举成绩,给恶意压低了太多。

在知道了真相后的谭延闿,终于看清了这个衰朽腐败政府的真面目。

于是毅然离开翰林院,返回了湖南老家编修书籍,研究学问。

这个选择最终改变了他的一生,让他走上革命之路。最终亲手复仇慈禧,推翻晚清政府。

投身辛亥革命

谭延闿在家乡为学的这段时光,是他一生中成长最大的阶段。

他从小接受的是私塾化的旧式教育,学的是四书五经和圣人之言,但是他并不迂腐,也不愚昧。

自从列强叩关以来,中国前所未有的混乱。

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无数先进思想和著作。

天赋人权和人人生而平等取代了神授君权,深深扎根在他心里。

他的亲身经历让他深刻明白,清政府已经没救了。想要拯救中华民族,出路唯有革命。

彼时谭延闿正好听闻孙中山的中国同盟会,深感同盟会的革命理念和自己不谋而合。

于是他离开湖南,动身前往香港。在这里,他终于见到了孙中山,并且加入了同盟会。

加入同盟会后,他返回湖南办学。

在办学过程中,积极宣传新民主主义思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同盟会争取民众,招兵买马。

谭延闿本来就聪明至极,用到革命的正道上更事半功倍。

他深谙天下人苦清廷久矣,就努力发动一切力量反清,乡绅,农民,读书人,全都是他争取拉拢的对象。

凭借着这些功绩,谭延闿很快就成为了革命党中的高层。

他的努力也为辛亥革命创造出了优秀的土壤,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一时间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从清政府中独立出来。

随后革命如燎原之火,席卷全国。

在辛亥革命中,谭延闿之前所作的努力大放光彩,在湖南新军之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曾听讲过他的新学。

剩下的人也都完全不想反抗革命军,因为清廷已经完全失去民心。

此时的清政府就像个病入膏肓的人,消亡已成定局。

随着宣统皇帝宣布退位,清政府也正式灭亡。

谭延闿也亲手推翻了这个曾让他明珠蒙尘的腐败政府。

之后,谭延闿出任湖南军政府参议院议长。

在之后袁世凯复辟称帝时,他又参加了护国运动。又一次将封建帝制彻底扼杀,让革命的果实没能彻底丢失。

在此之后,谭延闿一路顺遂,青云直上,直到1928年,最终出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

其实回过头来看,谭延闿的一生就像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一样。

如果清政府不那么腐败,慈禧能正常一点。

那谭延闿会顺理成章的成为状元,然后老老实实做个官僚。

他根本不会走上革命道路,最终为推翻清朝出力无数。

如果清政府能清明政治,与民生息,那无数百姓也不会响应支持革命,各省也不会纷纷独立。

一个强大的势力消亡,最根源的问题一定是出在自己身上。

清政府和慈禧是亲手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谭延闿,最终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种下恶因,结出的也必定是恶果。

结语

谭延闿出身旧式门阀,却没有抱残守旧,他没有当一个封建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反而投身于革命之中。

这和他遭受清政府迫害的经历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想要拯救中华民族的赤诚之心。

正是有了谭延闿这样敢为天下先的先驱者,中国才能从近代百年屈辱中一步步走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老一辈革命人的精神,值得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

新京报 《谭延闿:三次督湘 始于辛亥》

1 阅读:151

慧言说个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