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服饰角度探究“以胖为美”观点真伪

曜瑞说历史 2023-04-12 13:08:08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贵妃的美凭着白居易的这首《长恨歌》而闻名,并使得这位李隆基专宠的妃子成了后世所流传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要知道,能够在中国历史发展至今一直保持着“美女”称号是相当不容易的,可见杨贵妃貌之美艳。

然而,对于杨贵妃这一人物形象却总是会与“胖”这个词相挂钩,还会将其作为代表来推测我国古代的唐朝是“以胖为美”。那么,唐朝的审美真的发展成唯胖才美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为真

每个时代都有着自身不同的审美特征,由于统治者的喜好,就会连带着其国家子民的审美也发生变化。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是鲜卑族,在李渊代替隋朝一统国家后,唐朝少数民族的开放风气就渐渐传入中原。最明显的变化即为女子服饰上的变化。

唐朝时期,各民族融合使得其他民族的服饰传入中原,服饰上的搭配与花样变得多了起来。

当时的女子可以肆意地展示自我的美,穿着袒露胸上半部分的宽大的襦裙服装,可谓是“脸似芙蓉胸似玉”,“长袖衫,袒露上胸,曳地长裙,下露尖斗靴”。

如此形象的展示可以从我国出土的唐朝泥塑或者绘画中观察到。因而在流行服饰的变化下,当时的人们才可“放肆”地谈论女子的体型,从而出现了对于女子胖瘦较为明显的区分。

诚然,在这样服饰的衬托之下,女子的丰腴美才可以更加完美地体现出来。丰腴的女子穿着拖地襦裙会显得女子的身姿更加妩媚动人。

没有女人会不爱美,这句话到现在也是十分受用的,既然这样的装扮会让人的魅力增加,变为流行服饰不在话下。

在这样流行的装扮下,“珠圆玉润”的丰腴美人更能赢得人心。故而说是女子胖才好看的唐朝,可能指的是那些体态丰腴的女子。

更何况,每个事物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界限。如果唐朝以胖为美,越胖越美的话,那么,在唐朝的发展史上可以称为第一美女的杨玉环是不是会胖到出奇呢?非也非也。

根据出土的杨玉环画像来看,杨玉环本人的身材是十分匀称的,并没有“虎背熊腰”“脸似大饼”,反而处处都显得刚刚好,让人情不自禁想要对其身姿的完美赞扬一番。

在历史学家的研究下,杨玉环本人以我们现在的标准体重来说顶多算是微胖,并没有显示出任何胖到离谱的状态。

当然,不同时代对于体重身材的看法可能不太一样,以我们现在的标准体重来评判杨玉环的胖瘦程度可能会被人认为不太恰当。

当时,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作为中国古代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却是胖到离谱的女子,这样的状态对于后世的百姓审美来说,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故而,形容杨玉环以胖为显著特征而成为四大美女之一的说法显然是不太贴切的。

其实,杨玉环在唐朝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也只能等出土更多明确的文物了。

在女子服饰的开放化之后,男子眼中的女子会显得更加“多肉”,女子的体态会展现得更加明显,这也是为何说出唐代女子胖才好看的观点。

而唐朝女子身材的胖,有可能是那些将唐女子体“胖”传至后世的男子的“幻觉”。

况且,唐朝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朝代,几乎每位女子都会文墨、歌舞等事项。杨玉环还根据唐明皇的歌曲跳出一支“霓裳羽衣舞”,做到“此舞只应天上有”的境界,可见杨玉环舞蹈功底并不差。

可以在古代完成高难度舞蹈动作的杨玉环可能只是形成有“肌肉”的身体,所以人们才会觉得她“胖”。在杨玉环这样“胖”的情况下,唐明皇还专宠她,对于统治者的“顺从”使得欣赏“丰腴”的一种审美趋势发展了起来,更令后世百姓认为唐代“以胖为美”。

由此,这一说法一直传至后世,成为人们了解唐朝历史特征的一个出发点。

“胖”之女身,缘由多之

唐代之所以欣赏女子体态之“丰腴”,除了与女性服饰有关之外,还有着许多其他的缘由。唐朝是我国古代发展史上难得的经济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家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各民族之间有着商贸往来,国家社会和谐安宁。

社会发展好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相对来说也更好了,贵族女子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下,就十分容易发展成“心宽体胖”。

于是,人们在欣赏女生身姿的同时,看到女性逐渐“胖”起来,也会认为这是我们国家繁荣发展的一个标志,是很乐意看到有这种现象存在的。

故而,对于女身之“胖”,也来源于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所谓是“吃得多,长得胖,吃得好,肉满满”。

当然,此胖非彼胖。唐朝人真正的审美并没有局限于女子的“胖”,在唐朝留下的画像中,也有细腰窄身的女子形象。

我们后世之所以传出唐朝以胖为美的句子也离不开朝代的更迭。在唐朝之前,魏晋时期的女子通常将自己的身躯包裹严实,于胸腹束起长裙,且多以绿色这样沉闷的基调为主。

这时的女子是以纤瘦为主要审美趋势,例如“飞燕能作掌上舞”的赵飞燕,就是魏晋时期身形纤瘦女子的代表。

在唐之后的宋朝,理学的发展,加之对于适应了唐朝后期混乱局面的女子们来说,瘦劲有力成为这时的审美,女子的美更加体现在她们的“英气”中。

这时的女子多穿着显得她们的腰身更加突出的服饰。故而,相比较魏晋时期或宋朝,唐朝所出土资料中的女子则会更为“体胖”。

其实,还有的原因就是唐朝的绘画或者雕塑中盛行“线条美”,注重刻画外在的形象,被衣物遮蔽的腰肢在襦裙服这样宽松的衣物修饰下难以体现。

襦裙服这样衣物的遮蔽就显得唐朝女子的身形留在绘画中就是宽线条。就比如不似西方绘画十分精细,似乎要将每一个点都刻画出来一般,唐朝画家注重线条流畅度,只要神似形似就是一幅完美的著作。

而且唐朝尊佛,受佛教艺术影响,追求“圆润”的线条感。故而对于其他朝代来说唐朝存在的“胖美人”更多,女子体态展现得更加明显,所以才会认为唐朝是以胖为美。

实则,这只是人们对于一个朝代区别于其他朝代的特征而提出的一个观点而已。就如宋朝诗歌也有发展,但是难以超越唐朝诗歌,而宋词的发展又是词史发展的繁荣期,故而我们后世也流传着“唐诗宋词”之言语。

而这些言语并不能代表,唐朝就是以诗歌为主,宋朝就是以词为主,要知道,宋朝时期词只能算是“诗余”。因此,胖并不能作为唐朝的真正审美特征,况且,唐朝时期被称赞的美女本不胖,只是相较于其他女子会显得更加“珠圆玉润”而已。

非“胖”之唯美,乃盛唐气象也

当然,“以胖为美”指的是唐朝女子的形象特征。而唐朝对于女子形象的发展一直是有着几个过程的。

最初李渊称帝时延续着魏晋时期女子的体细为美,然而在大量鲜卑族的涌入后,鲜卑族那种豪放的性格影响到了长安城内。故而,在唐朝建立之初,女子并不是“以胖为美”。

在盛唐时期,贵族女子十指不沾阳春水,“养”的身形不断变胖。而到了后期,唐朝社会开始混乱,有些百姓的温饱都成了问题,这时的女子开始将宽大的襦裙束起腰来,更加方便干活并且适应战争的需要。

可见,其实唐朝的女子不一定要胖才好看,她们也不是刻意地去追求“变胖”来变“美”。

诚然,用宽大的衣袖参与到画作当中不利于身形的塑造,会显得身形宽大。但是,这描绘的大多是处于盛唐时期,盛唐时期的女性审美并不能包括整个唐朝的审美。

盛唐气象养出了“圆脸丰腴身”,而唐朝的审美并没有仅仅局限于盛唐时期的“丰腴美”。

就如敦煌莫高窟中唐朝的壁画飞仙,其腰身纤细,身着西域风情的服饰,体态瘦美,这也是当时艺术的巅峰之作,也代表了唐朝的审美特征之一。

结语

用现代人的思维来研究古代留下的一些文物从而果断地下结论其实是不够科学的。

虽然从《仕女图》《捣练图》中研究得出唐朝女子之“肥胖”,体态之丰腴,但是这并不能囊括整个唐朝的审美,一个朝代真正的审美特征是不会局限于只有“胖”的。

杨玉环虽与赵飞燕合称为“燕瘦环肥”,但这也只是后人的推测而已,只是根据古籍来给她们找出突出特征,以便于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地塑造。

故而,真正要说唐朝的审美特征就是“以胖为美”是不够妥当的,每个时代的主流审美也有着一定的发展期,我们只能说“以丰腴为美”可以算是唐朝繁盛时期女性形象的生动体现而已。

参考文献

[1]李康丽. 唐宋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审美旨趣比较研究[D].沈阳大学.

[2]胡玉霞.唐代女性人物造型的审美特征[J].戏剧之家,2016(18):263.

[3]林琳.唐代文学作品中女子服饰的审美特征[J].芒种,2013(12):137-138.

0 阅读:49

曜瑞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