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坚决反对将毛主席纪念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迁至八宝山革命公墓

峻辉聊过去 2024-07-04 19:11:03

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两座伫立在天安门广场上意义非凡的建筑物。

前者承载着无数为新中国奋斗牺牲的革命英魂,后者是新中国缔造者毛主席的安息之地。

几十年来,两座建筑物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缅怀先烈、追忆往昔的精神寄托。

然而近些日子,坊间竟传出一些别样声音,提出要将纪念碑和纪念堂迁移至八宝山公墓,这一提议立刻招致民众的反对。

那么,纪念碑与纪念堂当初为何选址天安门广场?

现如今,民众又为何坚决不同意二者迁址八宝山?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一座新中国成立前就处于筹划中的特殊建筑物。

1949年9月30日的首届政协会议上,委员们便提出要兴建一座纪念碑,为的是缅怀1840-1949年间为中国革命献身的人民英雄。

纪念碑的奠基典礼,定在开国前夕。

9月30日下午6时许,首届政协代表们纷纷乘车前往天安门广场。

毛主席亲自宣读碑文内容后,铲下了纪念碑的第一抔土。

奠基仪式过后,便是正式的修建工作。

由于这是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纪念性建筑工作,在文化与政治上都颇具意义。

中央提出,希望在工程设计与建筑方面,能有些不一样的创新设计。

为实现这一要求,纪念碑设计委员会立刻发出全国性号召,集思广益、四方征集设计方案。

至1951年,委员会共计收到200余份设计方案,甚至一些海外华侨都参与到了其中。

次年5月,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北京市长彭真担任主任委员,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下辖一众国内建筑专家。

随后,纪念碑的修建工作正式提上日程。

由于纪念碑的意义太过重大,各部各方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纷纷拿出热火朝天的热情投身其中。

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们,积极参与到了纪念碑浮雕壁雕的选择和设计中。

地质专家跑遍全中国,从青岛浮山找到了一整块300吨重的花岗岩,用作纪念碑主体。

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在刘开渠等艺术大师的带领下,对纪念碑浮雕初画进行了描摹创作。

随后,又请来国内大批雕刻巨匠,亲自雕琢刻画了10副汉白玉大浮雕。

接着,毛主席亲自为纪念碑题字,写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国内的书法家和雕刻家们在总参测绘局的协助下,经过几天几夜奋战,将题字一笔一划打入碑中。

关于纪念碑底座须弥座的设计,就不得不提才女林徽因。

她是纪念碑建筑委员会的委员,也是须弥座的设计者。

接到这一任务时,她已经病入膏肓,躺在床上无法下地,因此所有的设计工作都是在床上完成的。

从总平面规划到装饰图案,事无巨细她都一张一张的认真推敲打磨,倾注了大量心血。

令人惋惜的是,没等纪念碑揭幕,林徽因便在1955年4月1日那天永远的离开了。

3年后的5月1日,纪念碑终于迎来揭幕日期。

这一天,50万群众齐聚天安门广场,欢聚劳动节的同时,也在见证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落成。

这天,2万多名工人在纪念碑前,用白黄色的花束组成“和平”两个大字。

彭真作为政府代表,在揭幕式上作了震撼人心的讲话。

教育家黄炎培,为现场揭幕写了献词。

郭沫若感慨万分,现场挥毫写下纪念纪念碑落成的诗篇......

落成后的纪念碑雄伟挺拔,与周边其他建筑一起,构成一道和谐完美、具有强烈民族特点的宏大建筑群。

从此,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的英灵们,有了永远的归栖之所,中华儿女有了缅怀英烈的祭奠之地。

而十几年后,纪念碑旁边又一座颇具纪念意义的建筑拔地而起,它就是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离世。

考虑全国的悲戚心情,中央政府做出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决定。

纪念堂的修建,是为满足后世瞻仰主席遗体、祭奠主席英灵的需要。

同年11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指挥部成立。

11月24日下午,纪念堂奠基典礼在天安门广场工地隆重举行。

现场竖立着毛主席的巨幅彩色画像,画像下方是首都工人、农民、解放军以及其他各界代表,共计8000多人。

在现场肃然的气氛下,大型推土机、打桩机、载重汽车、电铲等施工机械,整齐的排列到各个施工点上。

下午4时30分,中央政府领导人发表奠基讲话后,一支精神抖擞的建筑工人队伍立刻入场,迈着熊健的步伐奔赴到各自岗位。

这支队伍来自北京第四市政工程第六施工队,从这一天、这一刻起,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与正阳门之间,便出现了一个如火如荼、昼夜不停的施工工地。

次年5月4日,仅仅耗费6个月时间,毛主席纪念堂便以高质量的规格宣布竣工。

在主席撒手人寰一周年前夕,纪念堂内外装修、设备安装与布置也全部到位。

1977年8月20日,毛主席的遗体被转移至纪念堂。

纪念堂总面积2万平方米,正好位于天安门中轴线上。

这是一座正方形两层建筑,与旁边的纪念碑、不远处的人民大会堂处于同一高度。

且色彩相近、风格协调,彼此之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片统一的建筑群。

进入毛主席纪念堂,首先进入北大厅,这里是举行各种纪念毛主席活动的场所。

大厅设计恢弘而气派,厅内正中竖立着一尊毛主席坐像。

后方,是一副颇具其实的绒绣《祖国大地》,这算得上是纪念堂内的珍品之一。绒绣长24米、高7米,重达310公斤。

由中国著名美术家、作家黄永玉牵头,带领中央工艺美院的师生们,耗费数月心血设计而成。

穿过北大厅两边的木雕大门,便来到了瞻仰大厅。

大厅中央摆放着的,是毛主席的水晶棺和遗体。

步出瞻仰厅,再往前就来到了南大厅,这里最显眼的装扮,便是汉白玉墙上雕刻着的毛主席手迹《满江红》。

1977年9月9日,时值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之际,纪念堂落成典礼在北大门隆重举行。

叶剑英元帅到场,亲自主持了纪念堂的揭幕仪式。

下午3时,叶帅一声令下,典礼开始。

在人群的悲戚情绪下、在肃穆的现场氛围中,叶帅、李先念等中共元首缓步来到主席坐像前,向主席敬献花圈。

敬献花圈结束后,全场肃立默哀,沉痛哀悼这位一手缔造了新中国的革命伟人。

自那之后,毛主席遗体便一直被安置在纪念堂内,接受世代中华儿女的祭奠和瞻仰。

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积淀,纪念堂早已成为后世缅怀主席的精神寄托与信仰。

然而近年来,坊间竟开始流传一些别样声音,主张将毛主席纪念堂连同人民英雄纪念碑,全部迁移至八宝山公墓。

八宝山公墓,是祭奠革命先烈与已故中央领导人的陵园,其政治意义非凡。

将主席纪念堂和纪念碑迁移至八宝山,看似也符合常理。

可当消息传出后,迁址提议却遭到了广大民众的一致反对,这究竟是为何?

民众缘何反对迁址?

其实,民众反对纪念堂和纪念碑迁址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当初对这两所建筑的选址经过了慎重考量,八宝山也曾在考量范围内。

但经过层层对比,没有比天安门广场更好的选择。

以纪念碑为例。

当时很多人主张将其建在东单广场,也有人觉得干脆建在西郊八宝山,让纪念碑与英雄的安息之地“汇合”。

不过更多人主张,直接将其建造在天安门广场。

因为这里是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所在之地,也是新中国首都的心脏,这里保留着中华民族最瑰丽绚烂的文化遗产,是东方文化荟萃之地。

将纪念碑建在此处,不光政治意义非凡,同时还兼具文化与历史意义。

再比如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更是经过了中共中央和社会各界人员的细致推敲。

彼时,做出修建纪念堂的决定后,北京、天津、江苏等8个省市立刻派出最优秀的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组成选址设计工作组。

工作组成员首先想到,主席南征北战一生、劳苦功高,去世后理应安息在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让他老人家安卧永息。

基于此,工作组还提出了“水上日出”方案,即寻找一处浩浩碧波、霞光绚丽、有山有水的地方。

于是,工作组还是满北京的奔走,寻找合适的水域。

中南海、昆明湖...

走了一处又一处,可走着走着,工作组又觉得“水上日出”不足以表达对主席的敬意,呈现民众的心意。

很快,新的方案“山顶红星”问世。

该方案的要求是:让主席安卧在一处苍松翠柏、山花烂漫的山林间。

到了晚上,高高天际星光闪耀,照耀中国今后的征程。

于是,工作组成员又开始四处爬山。

八宝山、香山、景山、玉泉山,爬了一遭又一遭,工作组渐渐觉得“山顶红星”的方案也不够理想。

最终工作组认为,毛主席的伟岸身躯,江河湖海难容、三山五岳难载。

更重要的是,主席生前最强调的就是牢牢团结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

所以,将主席遗体安卧在人民群众中间,才是最合适的。

于是接下来,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开始朝向市区一带。

有人提议,将纪念堂修建故宫午门前,甚至将午门也拆掉。

有人认为,可以选址瀛台。

可瀛台在中南海,那里是国务院办公的地方。

在办公之地建造纪念堂,多少有些不妥。

于是,选址工作组开始召开座谈会,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意见。

最终基本达成一致想法,将纪念堂健在天安门广场。

这一意见上报后,立刻得到中央政府的首肯,主席纪念堂大致范围被圈定。

接下来,就到了具体选址问题。

当时,民众们提出了三种方案。

第一,让纪念堂紧挨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不过这样的设计,会将两座建筑连为一个整体,各自都失去其原本的政治含义。

第二,拆除正阳门,将纪念堂修建在原本的正阳门位置。

如此修建的好处是,纪念堂将与天安门南北对称,缺点则是大大影响纪念堂南侧的交通情况。

第三,纪念堂紧挨着正阳门。

可因为正阳门高达42米,这势必会营造出一种正阳门压倒纪念堂的感觉。

最终经过重重考量,中央还是决定保存原地址周围的建筑群,将纪念堂建在纪念碑与正阳门正中间,即原先中华门的位置。

纪念堂左右等距200米,与周围的建筑群毫不违和。

至此,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才算确定下来。

可见,不管是纪念碑还是纪念堂的选址,都是经过中共中央、乃至全国各族人民意见综合考量得来。

早在几十年前,先辈们已经为后世选好位置。

抛开现有的位置,很难再找到更合适安置纪念碑与纪念堂的地方,即使八宝山也不例外。

除了选址的综合考量,迁址所需动用的人力、物力,甚至有可能带来的损坏,也是民众在意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长达几十年的岁月洗刷与积淀,纪念碑与纪念堂早已融入天安门广场,成为所有国人心目中共同的精神信仰。

想要将其迁址挪动,除非给出一个具有足够说服性的理由,否则全国民众势必不会同意。

结语

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二者无不是中国最具政治、历史、文化、精神意义的特殊建筑。

这等极具价值与意义的建筑,早已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与历史符号。

因此无论发生何种情况,它们的位置都不会轻易变动。

更何况,相较于八宝山公墓,天安门广场的确是更好的选择。

参考资料

[1]阎树军.毛主席纪念堂设计与选址经过[J].炎黄春秋,2019(03):84-86.

[2]刘守华.档案揭秘: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始末[J].档案春秋,2018(05):4-10.

13 阅读:3998
评论列表
  • 2024-07-04 21:21

    谁提出来枪毙谁、诛九族!

  • 2024-07-04 22:20

    那个汉奸提出来的

  • 2024-07-05 06:15

    造谣生事

  • 2024-07-05 07:25

    谁提出来的,灭他九族,把他凌迟处死!这是想颠覆中国!必须杀!

  • 2024-07-05 07:06

    谁提出来的,其心可诛。

  • 2024-07-05 05:56

    它动一下试试,全国人民一人一口唾沫淹死他!

  • 2024-07-05 05:59

    谁说的就逮捕谁,自己无期徒刑

  • 2024-07-05 07:12

    无事生非!小编在“制造”话题而已!

  • 2024-07-05 06:38

    谣言止于智者

  • 2024-07-05 07:28

    哪个山驴逼提出来的!必须剐了他!诛他九族!

  • 2024-07-05 07:14

    谁提出来的谁就是人民公敌!

  • 2024-07-05 07:57

    把提搬迁贱议的奸贼拉出去毙了!

  • 2024-07-05 07:34

    相信当时建设的时候、天文、地理、风水布局上都考虑周到了、不要无事生非了!

  • 2024-07-05 06:29

    又有内鬼出现,逮着诛十族。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