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60多年前,国家养育了我的父母,给予了他们新生命。作为‘国家的孩子’的后代,我有责任回馈社会,回报国家的恩情。”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卫境嘎查党支部副书记,钢宝力达如是说。
2024年7月26日,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青春“夏”乡实践团有幸邀请到了“国家的孩子”的后代——钢宝力达书记,并艰难驱车500公里前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江岸苏木卫境嘎查,对他进行了探望及深入采访。
卫境嘎查(村)面积841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3公里,常住人口不足百户。这里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常年干旱少雨、风沙肆掠,放眼望去只有连绵起伏的沙丘、戈壁和偶尔出现的牛羊骆驼。
三千孤儿入内蒙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经历了罕见的自然灾害。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一些孤儿院陷入粮食匮乏的困境,3000多名幼小多病孤儿的口粮成了问题。
善良宽广的内蒙古大草原向他们敞开了怀抱,3000多名孤儿来到内蒙古,成为“国家的孩子”,写就了一段“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佳话,钢宝力达的父母就是其中的两个。
钢宝力达的父亲当时年仅6岁,他的母亲当时也只有5岁。他们从上海来到了四子王旗,被善良朴实的牧民收养并健康成长。
“他们成家后,便在这片草原扎根,以养牧为生,父亲还是有名的兽医,深得牧民信任,共养育了5个子女,如今都以养牧为生,生活条件都很好。”钢宝力达书记说。
图为《国家相册》第五十一集:草原爱无疆 截图
跨代接力续写佳话
钢宝力达不仅是一名牧民,也是一位曾获得“全旗最美退役军人”和“乌兰察布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踏入他的家中,映入眼帘的便是由当地政府颁发的“光荣之家”称号,这些熠熠生辉的文字无不彰显着这个家庭、这位共产党员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由于边境公路属于沙石路,道路崎岖不平,每次回牧区看望父母时,经常看到被困车辆。”钢宝力达说。
在部队服役期间,钢宝力达学会了汽车修理技能,并取得了汽修职业资格证。退伍后,他在城里开了一家汽修部,但由于边境公路条件恶劣,他经常看到车辆被困,因此决定放弃城市生活,回到牧区养牧,并提供道路救援服务。他还自费购置了一辆二手车,改装成流动救援服务车,以便更好地帮助过往车辆。
2023年11月17日,钢宝力达收到了由中国老促会、内蒙古老促会和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饮水思源·老区关爱专项基金联合捐赠的救援车辆,这使得他的救援工作更加高效。他的事迹体现了“国家的孩子”跨代接力续写民族团结佳话的主题,展现了内蒙古牧民的淳朴和善良,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对于年轻一代,钢书记寄予了殷切期望,他深情地表示,“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佳话充分表明了各民族同胞之间一定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儿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党和国家事业能够成功的有力保障。同时他呼吁广大青年要主动了解国家历史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培养爱国精神,为民族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结语
此次实践活动对于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青春“夏”乡实践团的成员们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亲身探访“国家孩子”的后代,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决心。他们表示,将继续秉承“守望相助”的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团队名称:青春“夏”乡实践团
指导老师:王蕊
带队老师: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