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发现三头狼,跟在胡兀鹫后面找吃,不费力气就得到一顿大餐

动物速递 2024-05-10 23:55:49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西宁市大通县境内,是北川河的源头,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卓越,无数奇珍异兽在这里繁衍生息。只要你留心观察,保护区内经常会上演一些生态“大戏”。

近日,保护区生态管护员在查看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就惊喜地发现在保护区核心区哈尔金沟的一处草场上,发现了胡兀鹫和灰狼的珍贵影像,它们先后来到一处牦牛尸骨残骸面前,大快朵颐了起来。

能吃大骨头的“清道夫”

胡兀鹫是鹰科胡兀鹫属鸟类,因其颏下长有胡须一样的刚毛而得名,此外,它们还有大胡子鹫、胡子雕、髭兀鹫、胡秃鹫等别名。这种鸟体型比较大,成年之后能长到3-6公斤,体长为1-1.4米。

它们身上的羽毛大多为黑褐色,所以胸前及脖子处的橙黄色十分亮眼。它们的脑袋两侧为白色,头顶有灰褐色或者黄白色的羽毛。喙和爪子都很发达,能够帮助它们狩猎和进食。

胡兀鹫主要栖息于海拔500-6000米的山地裸岩地带、半荒漠地带、高山草甸等环境下。经常单独或者成对活动,基本上不会与其他猛禽混群。它们的视觉能力极佳,在视网膜的斑带区中央凹内的视觉细胞有150-200万个,远多于人类在相似区域的20万个。

简单来说,就是在相同的距离内,它看的物体要远比人类清晰多。所以胡兀鹫经常在山顶或山坡上空缓慢地飞行和翱翔,脑袋向下并时常左右转动,眼睛紧紧盯着地面,寻觅动物尸体。

相比于其他食腐的“清道夫”,胡兀鹫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能吃大骨头。骨头太大的话,它们会利用智慧,将骨头叼起飞上天,然后放手使其重重砸在岩石上而碎裂。接着胡兀鹫就会吃掉碎骨头和骨髓。

西北地区的顶级捕食者

相比于胡兀鹫,狼的名气就要大得多了,很多人对狼的习性几乎也比较熟悉,这里就不需要我过多的介绍。这是一种犬科动物,而且几乎是具有代表性的动物。

它们的外表跟狗很像,体型中等,身材匀称,四肢修长。呈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我国西北地区的灰狼体色一般为黄灰色,背部毛色较杂,但基本上以棕色为主。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无论是森林还是草原,都能很好地生活下去。

狼是一种社交性动物,营群居生活。形成群体的规模大小不一,但多跟环境有关系。比如在一马平川的北美地区,灰狼往往能形成规模较大的群体,方便它们狩猎大型动物。而在欧洲森林里面,狼群规模则很小,甚至有不少单独行动的孤狼。

灰狼所形成的群体等级秩序分明,领头的雄狼地位最高。虽然狼多数时候的食物都靠捕猎获取,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不食腐。事实上物种发展至今,几乎绝大多数的捕食者都具备了机会主义,它们不拒绝食腐。

“投机倒把”的高手

在遥远的非洲稀树草原上,有三种动物被人们称作“投机倒把三巨头”,它们分别是兀鹫、黑背胡狼以及鬣狗。它们会相互利用对方,从而不费一点力气找到动物尸体。兀鹫是专业食腐的动物,视觉和嗅觉能力都很强,而且具有空中优势,往往能率先发现草原上的动物尸体。

黑背胡狼和鬣狗就经常关注兀鹫的动向,只要哪里有兀鹫盘旋,哪里准能找到动物尸体。兀鹫也会利用黑背胡狼、鬣狗锋利的牙齿,撕开刚死亡动物的皮毛。

我国西北地区的胡兀鹫跟灰狼,其生态关系就跟“投机倒把三巨头”之间的关系差不多,极有竞争也有相互利用。灰狼会经常关注胡兀鹫的动向,从而快速找到动物尸体。而胡兀鹫也会经常关注灰狼的动向,当灰狼狩猎成功并完成进食之后,剩下的尸体残骸,就是胡兀鹫的饕餮盛宴。

所以此次大家也都看到了,胡兀鹫刚发现了一处动物尸体残骸,才吃了不久,三头灰狼就闻讯赶到了。

动物世界就是这样,它们都是自然界里面的生存大师,充满了智慧和生存高招。无论是胡兀鹫还是灰狼,它们各自都拥有独特的生存策略。同时它们也不是独立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而是与其他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共同构成了这一片生态系统。

0 阅读:228

动物速递

简介: 专注研究大型食肉动物、动物保护公益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