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是驱动房地产需求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口流动、家庭结构变化以及对住房品质的需求都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旧城区和老旧住房的更新改造需求逐渐凸显,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这几年,房地产市场一直面临着调整和挑战,但行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受限于眼前的市场波动,而应该更注重结合中长期的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
就这个纬度,住建部部长倪虹在3月9日的发言中才表示,“房地产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壹
构建新模式是今年房地产的工作重心,所谓新模式,即“14号文”的核心:
保障房归政府,商品房归市场。
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任由供需关系来决定房价的走势,这为商品房提供了无限的可资想象的空间。
所以,倪虹提到,住房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
对于好房子的界定,倪虹给出了几个关键词,即绿色、低碳、智能、安全。
与此相对应,倪虹表示,在新模式下,房企以后拼的是高质量、新科技和好服务。
环环觉得,高质量不仅包括提高建筑的质量,还应该通过创新的设计,采用可再生能源、推动绿色建筑标准,满足居民对于宜居、环保的居住需求。
至于新科技,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趋势、客户需求;包括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内的数字化销售工具,能改善购房体验,使潜在买家更全面地了解和体验房子;智能化系统,如智能家居、智能安全系统、智能能源管理等则能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建筑的管理效率。
优质的服务不仅仅是吸引客户,更是维持客户忠诚度和口碑的关键。这方面,很多房企已经有过探索,比如定制化服务和建立社群共同体等。
一个已经暴雷的房企在宣传某项目时,曾经提到,他们不仅已经在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而且在业主急需就医时,由直升机把业主送到医院。
理想是很丰满的,但暴雷之后,资金成了问题。实施效果如何,我们就不清楚了。
对于房企而言,“谁能抓住机遇转型发展,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谁就能有发展,谁就能有未来。”
可以说,住建部部长给房企指出了一条发展的康庄大道。
贰
2020年,“三道红线”政策的出台对中国房地产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政策旨在通过限制杠杆,政策鼓励房地产企业更加注重项目质量、合规融资和可持续经营,促使行业回归理性发展,同时防范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
过去,“三道红线”政策的实施终结了房企重度依赖的“三高”增长模式,但也让行业的融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众多盲目扩张房企的命运。
当多家房企融资成本上升,销售不如预期,难以及时获得足够的现金流,流动性危机就随之而来。
这直接影响到整个房地产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转,牵扯到供应链、市场信心、地方政府财政等多个方面,在行业内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引发了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危机。
所以,如何帮助房企脱困成为解决目前房地产所面临的风险隐患的关键。
对于房企的救助,政府起初是希望呼吁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地支持不同所有制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来完成。
就在去年11月17日召开的金融机构座谈会,还强调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
无论央企国企,还是民企,所有房企都能上岸,从而带领行业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是政府最朴素的心愿。
然而,在市场的倒逼下,这种救助思路经历了从救房企到救项目的思路的转变。
倪虹在3月9日表示,对于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该破产破产、该重组重组;对于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依法坚决予以查处,让他们付出应有代价。
这相当于宣布给出险房企“断奶”,断绝了其希望政府直接救助的侥幸心理。
在此之前的2月份,加快设立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的工作就已经如火如荼地揭开大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2月28日,全国31个省份276个城市已建立城市融资协调机制,共提出房地产项目约6000个,商业银行快速进行项目筛选,审批通过贷款超2000亿元。
国家不会再给出险房企托底,保交楼和保民生才是题中之义。
因为,大力保交楼和保民生既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分配资源,确保资源的最大效益,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这更符合政府在当前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的整体政策趋向。
楼市的磁道或芯片物理性损坏,白格式化。必须扔了换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