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这种我们熟知的野生动物,曾广泛活跃于农村地区,长期作为“靠山吃山”的民众们的基本猎物。然而,在某个时期,其数量却出现了急剧下滑,以至于在全国许多乡村中难觅其踪。
但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动物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野猪的数量开始迅猛回升,甚至在某些地区达到了泛滥的程度。如今,我国的野猪数量保守估计已超过120万头。
在我国野猪数量庞大的背景下,这类动物频繁地闯入人们活动的区域。与其他野生动物相比,野猪更常出现在人类的视线中。尤其在农村地区,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农作物为野猪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物来源,吸引着它们前来觅食。
野猪在进食时常常伴随着社交行为,因此,它们肆虐过的田野往往一片狼藉,农作物被毁坏殆尽。然而,更为严重的是,野猪具有凶猛且攻击性强的特点,会主动发起对人的攻击。
近日,重庆城口县高楠镇黄河村就发生了一起野猪袭击人的事件。当时,一名聋哑老人正在村道上悠闲地散步,突然,一头体型庞大的野猪毫无预兆地从路上冲出,径直冲向老人,将其撞翻在地。野猪并未因此罢休,反而对老人进行了拖拽和撕咬。
幸运的是,当时有邻居及时发现并手持棍棒上前救援。最终,人们成功将野猪赶走,老人除了肩膀处受到轻微擦伤外,并无大碍。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与野猪等野生动物的接触中,我们必须保持警惕,确保自身安全。
在我们普遍的认知中,猪往往被描绘为温顺、慵懒且无害的形象。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家猪伤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例如,2018年9月,在贵州六盘水市的一个生猪交易市场内,一名男子不幸被一头公猪咬伤,导致腿动脉断裂,最终因伤势过重而离世。
家猪尚且能造成如此严重的伤害,更何况是野生的同类呢?与家猪平日里的温顺形象截然不同,野猪展现出了极为暴躁和强烈的攻击性,可谓是一种凶猛的野兽。在动物界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律:食腐动物往往比食肉动物更为勇敢无畏。这主要是因为食肉动物一旦受伤,其狩猎能力将受到影响,而食腐动物即便受伤,也能通过食腐来维持生命。
野猪作为杂食性动物,其食物中90%都是植物性质的。这意味着即使受伤,它们也能轻易地获取食物,这种食性特点也塑造了野猪凶猛无畏的性格。
除了性格凶猛外,野猪还拥有与其性格相匹配的实力。它们的皮肤粗糙,肉质厚实,常常在泥地中打滚,泥浆与被毛交织在一起,经过风吹日晒后,形成了一副坚不可摧的盔甲。这使得野猪在面对威胁时,能够更加勇敢地保护自己,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存能力。
当前,我国野猪数量众多,短时间内并无灭绝之虞,因此,国家已将其从保护动物名单中移除。野猪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许多农村地区都是它们的栖息地。面对数量激增且易在人类活动区域出现的野猪,我们应如何应对呢?
首先,需铭记一点,包括野猪在内的多数动物,在遭遇人类时,通常会选择主动逃离。此时,切勿追赶,应任由其离去。
若野猪并未立即逃离,我们应保持冷静,切勿靠近或做出可能激怒它们的行为。应面对野猪,缓慢后退,直至远离其视线。若野猪发起攻击并冲向我们,应立即逃跑。若条件允许,可迅速攀爬至树上,因野猪不擅长攀爬。逃跑时,宜采用“S”型路线,因野猪虽速度快,但受身体结构所限,转向困难。
野猪的攻击方式相对单一,通常先以冲撞将人击倒在地,随后进行撕咬。且其攻击往往连续不断,一次冲撞后可能紧接着第二次。因此,我们躲避其一次攻击后,切勿掉以轻心,应时刻警惕其下一次攻击。必要时,可利用身边的木棍、石块等作为防身工具,采取一切必要手段进行自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