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破他们这层窗户纸,老百姓自然就清醒了

胖胖说他不胖 2024-08-28 21:17:51

hi,我是胖胖。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我发现在很多文章中,经常看到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这段话。

小时候读鲁迅,常觉得他的文章充满了怨气和刻薄小气,好像一直在抱怨。

可长大后,才明白鲁迅的字字珠玑,振聋发聩。

原来,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历史总是在重演,人性也不断重复。

无论背景如何变化,世人的经历和感受常常呈现出相同的本质。

前几天,有位读者留言问道: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经常性要读《弟子规》?

那胖胖今天就想和大家捅破这层鲁迅先生口中用“仁义道德”包裹着的厚厚窗户纸。

透过这层窗户纸,我们可以更理解,为什么当今的老百姓,尤其是现代人,越来越难以获得真正的快乐,过上幸福的生活。

老百姓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那胖胖觉得认为,很多老百姓其实都包裹在别人的评价里。

那你比如说,小孩子考试,害怕的不是考试本身考不好,而怕的是老师和家长的失望和批评。

很多人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是因为这些事本身有什么可怕的,而是因为他们害怕别人的不满与不悦,对不对?

像现在有些年轻人明明不想结婚生孩子,但却被父母和亲戚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观念束缚住。

你想去旅游,去追求诗和远方,去享受生活,别人会指责你:

你的父母还在苟且度日,你凭什么有资格去享受?好好待在家里吧。

你想调整职业规划,换一份工作,或者觉得伴侣不合适,想做出改变,但最终你却因为害怕别人的眼光和社会标准而不敢行动。

那说实话每一件事本身都不可怕,但你害怕的是别人的评价和世俗的标准。

你担心被指责不负责、不孝顺,这些担忧累积多了,自然让你活得疲惫不堪,活得很累。

你又怎能感到快乐呢?

当你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别人的想法与评价时,怎么能解脱呢,对吧。

外界怎么看你,究竟重要吗?

在儒家文化中,更多的是强调一种为别人而活的观念——人不是为自己而活的,而是为父母、为家人、为社会评价而生活。

那也正因为如此,处在儒家文化圈中的许多人,生活往往变得复杂且辛苦,活得很累,这是实话。

其实,简单点说,如果你能完全放开,不再在意或少在意社会的评价,哪怕你一个月赚得不多,你的日子也可以过得相当舒服,心情也会轻松愉快。

有时候,生活快不快乐,真的和你赚多少钱没有太大的关系。

当然,温饱是基础,不能说连饭都吃不饱还能快乐,不是这个意思。

胖胖的意思是,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后,钱和快乐之间的关系并不成正比。

那外界怎么看你,究竟重要吗?

那胖胖个人认为,外界怎么看你其实不那么重要。

大多数人一生痛苦的根源,往往在于被社会的标准和主流价值观绑架。

社会告诉你,男人结婚就一定要买车买房,否则你没资格结婚;

告诉女孩子必须瘦、漂亮,否则到了三十岁嫁不出去就成了“剩女”。

那在这种“剩女”标签下,所谓的吸引力、价值直线下降的说法,其实都是世俗的评判。

你一旦接受了这些标准,但又达不到时,你自然会感到痛苦。

为什么这些标准在那里,而我却无法达到?

社会要求的这些标准,本质上是为了让你获得外界的认可,但它们同时也给你带来了沉重的枷锁。

因为这些条条框框让你觉得自己必须要达成,但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些世俗的规则、社会的规定,究竟是谁来定义的?

又是谁把这些观念植入到你的脑海中,让你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

两套规则——明面和暗地

胖胖最近在想啊,其实呢现在社会上,网络上,来自他人的评价压力已经逐渐减弱,那真正的压力往往来自于亲人和父母。

因为父母那一代人特别在意社会评价。

你想啊,父辈那一代人,早八晚五被视为踏实肯干,是勤劳的表现,而我们这一代人,如果也选择早八晚五,周末休息,可能就被说成是“躺平摆烂”。

这背后其实挺魔幻的。

确实,有些年轻人不愿接受基层岗位,吃不了苦;

也有很多年轻的大学生、研究生在送外卖、跑代驾。

于是,有人就批评说年轻人“不求上进”。

但到了最后,社会又要求我们“好好努力,多赚钱,出人头地”。

胖胖觉得,那这种现象让人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一种假象,它并非社会的真实面貌,也不代表社会的本质。

实际上,我是觉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由两套规则构成的。

一套是明面上的规则,是公开展示给大家看的,比如所谓的公平正义、仁义礼智信。

另一套则是隐藏在背后的利益规则,这是一种隐性的、看不见的规则。

这两套规则在社会上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比如,你进入公司时,公司会宣扬他们的企业价值观,第一条可能是“客户是上帝,服务客户是每个员工的职责”。但这套规则是真的吗?

胖胖之前在教培行业工作,公司同样宣传说“服务每个学生”,员工甚至会被要求在学生生病时送上水果探望。

那这只是表面规则,背后的隐性规则是什么呢?

学生享受了服务也有意识去转介绍新生源,朋友亲戚也来这家机构上课,这才是公司的真正目的——赚钱。

如果一个学生突然家里破产交不起学费了,企业文化中的“服务学生”还能兑现吗?能免学费吗?对吧?显然不可能。

第一套规则是道德的、表面的,而第二套规则才是背后的真相——利益和欲望。

但我们从小到大,在家庭、学校里学到的大多数东西都是第一套规则,让你热爱这个、崇尚那个,提倡仁义礼智信,立功立言立德的。

那作为一个普通人,你拿什么去爱?你又有多大的能量去真正热爱?

其实很多人都被教育去遵循这套表面规则,而那些有钱有地位的人子女,他们学习的却是第二套规则,并用它来驾驭那些只学第一套规则的普通人——韭菜。

如何分辨这两套规则?

我们都知道,真正的高手,比如一些企业家和老板,他们往往会把第一套规则——那些冠冕堂皇的道德和礼仪——当作手段,最终目的是达成第二套规则的利益目标。

那几乎每个人都会披上光鲜的道德外衣,但内心却在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取利益。

嘴上说得好听,但我们不能被这些漂亮话所迷惑。

要看清事物的本质,必须用第二套规则去分析。

比如,当我们面对老板时,不要仅听他嘴上说什么,而要观察他真正做了什么。

第一套规则只是一个幌子,不能作为我们立身处世的指南。

真正要看透每个人的行为,必须结合第二套规则,也就是利益分析法,因为利益才是推动人类行为的核心逻辑,而利益分析法几乎从不会出错。

我之前看到一个评论,提到一些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考虑价值交换,总觉得自己人好,别人就应该帮助他,或不应该欺负他。

但在现实社会中,除非有利益关联,陌生人之间几乎不可能形成其他更深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金钱往往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

比如,当你遇到一件事情时,应该迅速分析每个人的行为,思考谁在损害你的利益,谁在增加你的利益?

增加你利益的人就是你的朋友,损害你利益的人就是你的敌人。

敌我关系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利益方向发生改变,你的敌人和朋友也会迅速转变。

在公司里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阵营。

有敌对的一方,也有利益相同的一方。符合利益的那几方必然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而受损利益的那几方也会形成一个利益联盟。

双方阵营都会高举第一套规则的道德旗帜,争取第二套规则的利益目的。

所以说呢在社会中生活,要分清楚表面的这层“窗户纸”和背后的实质。

很多时候,公司对你说的那些漂亮话,都是为了服务他们的第二套规则。

表面上看起来特别高尚,其实是在以“高尚之名”行“利益之事”。

可惜的是,很多普通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不清楚别人说的背后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就拿之前有段时间网上传出的某少林寺方丈来说吧,利用宗教和信仰的外衣,暗地里花了几十亿去买地,名下还有众多企业,可他却宣称自己的月薪只有700块钱。你信吗?

显然,那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表面上冠冕堂皇的言辞背后,实际上是在追逐利益。

其实,无论世界怎么发展,人性中的“利己之心”总是存在的,利益才是推动人们行为的根本逻辑。

当然,要注意的是,第二套规则的利益在很多的文化中是不能摆到台面上来说的,这也是特色。

相较于老外的直白,很多人更喜欢用第一套规则去包装第二套规则。

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都披上了道德的外衣,而背后真正追求的,往往是看不见的利益。

在我们的社会规则里,第二套规则是“不可言、不可说”的,第一套规则——“仁义礼智信”——的价值,恰恰是帮助你更好地伪装真实目的。

世界运转的真相往往在第二套规则里,而第一套规则则更像是人与人之间的客套和寒暄。

所以当老外看到我们这套人情社会的逻辑时,往往一头雾水:你们嘴上说的和做的怎么完全不一样?意思意思那究竟是什么意思?

那我们只能解释说这是文化不同。

那其实,就算我们和朋友聊天,明知道大家都在说空话、假话,依然要一本正经地应对这些客套。

这就是我们在社会中奉行的第一套规则——表面的冠冕堂皇。

而无论我们社会如何发展,这第一套规则永远是表面上的“正统”。

那你再看看很多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有多少字是在谈利益?

他们永远强调“为客户服务”。

这是真的吗?

显然不是,背后隐藏的第二套规则,才是利益和赚钱的真相。

老板们很少会明说这些东西,因为这是社会的“第二套规则”——那些“不可言说”的部分。

要理解这些规则,还需要在生活中慢慢体会。

你所能看到、听到的,以及从书本上学到的,往往都是那第一套规则的内容。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这个社会里,像胖胖这种性格直爽的人,往往混得不太好。

胖胖我这个人就是有点直,直肠子,举个例子,我追女生我就是喜欢心里话直接都说出来憋着难受,结果很多人就觉得胖胖不懂得“立人设”,不懂得玩套路。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真相——也就是那第二套规则——你看透了就好,但不能明说。

第一套规则可以用来包装,但你千万别去揭穿它。一旦点破,就错了。

这也是为什么社会上很多场合,大家不喜欢说真话。

真话是第二套规则的内容,假话才是第一套规则。所以,你只能把那些假话拿出来夸夸其谈。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公司的经理领导讲了一小时的演讲,结果你听了半天也没听懂他在说啥。

他们讲的都是那第一套规则,而心里真正明白的第二套规则,是绝对不能说出来的。

所以有些领导经理看起来就像是在睁着眼说瞎话,天天在那里车轱辘话来回转。

作为员工,其实很多时候需要的并不是真相,而是一种理想化的精神满足。

为什么我们喜欢听好听的话?

因为那些好听的话正是第一套规则,是一种精神寄托。

尽管这种精神寄托不现实,却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回到问题的本质,我们看到,钱总是流向那些已经不缺钱的人,爱也总是留给那些不缺爱的人,而苦,则留给了那些能够吃苦的人。

这就是社会运转的真实逻辑。

你像之前网上说到的小镇做题家,一辈子在基层摸爬滚打,从高考一路艰难走到社会上来,如果不理解社会的真正规则,想要混出头确实不容易。

要看清楚本质是什么。

如果你只按照第一套规则——仁义礼智信——也就是书本上教的这一套,你确实可以凭本事吃饭,走上一个基本的上升通道,这当然是一个极其文明的社会理想。

但往往现实却是,如果你只有道德和本事,却不懂背后的利益关系和人情往来,那在这个充满潜规则的人情社会里,想要真正混出来就很难。

这些规则都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很多普通人也会陷入困惑和迷茫。

他们发现从小到大的教育,老师教的那些道理,跟现实社会截然不同,心中难免会产生深深的疑惑:

为什么我学到的和现实是两回事?为什么社会和我想象的不一样?

这种困惑久而久之会让人产生抑郁,甚至走向极端,内心充满愤懑。

他们开始质疑自己人生的意义,觉得拼命学习和工作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那你像一些高校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明明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甚至英文都知道怎么写,却在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那久而久之,最后不得已脱下长衫,慢慢变成了祥林嫂,开始抱怨。

那我在想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如果只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永远看不清事实的真相,那么就很难真正快乐。

胖胖觉得啊,真正的快乐在于看透这个社会的本质,明白这个世界大多数事情都围绕着利益在转动。

你有两个选择,要么完全不懂,做个真傻的人;

要么真正看透,然后坦然接受这一切。

不要在心里反复质疑和自我矛盾,社会就是如此复杂,你不如接受它,活得自在潇洒一些。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而是简单地去爱;

不再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与否,而是自己喜欢专注于去做,那么人生意义不就刚刚开始。

如果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标准里,看不透人生的第一套规则和第二套规则,就会感到痛苦。

因为你既不是真正明白,也不是真正糊涂,夹在中间最让人难受。

我觉得,大多数老百姓就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

他们看不透,却也不糊涂,最终在社会的虚伪与现实中苦苦挣扎,难以获得真正的快乐。

其实,人生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你如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或许应该想的是如何在看透问题本质的同时,获得真正的快乐,而不是陷入自我质疑和纠结中。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对吧?

如果是自己喜欢的,又何必在乎别人怎么想?

何必在乎这是第一套规则还是第二套规则?

只要这个方式能让自己心里感到高兴,能让自己找到生活的意义,那就去做吧!

让自己变得释然一些,快乐一些,不要被思维的枷锁所禁锢。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但追求快乐是无罪的。

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

就如某位被佚名的作者所写的歌词里提到的:

“亲爱的等遍所有绿灯,还是让自己疯一下要紧,马路戏院商店天空海阔任你行。”

当然,或许我们也有可能最终无法完全突破规则的束缚,最终回归到:

“怎么到头来又随着大队走,人群是那么像羊群”。

是啊,人群是那么像羊群。

6 阅读:287

胖胖说他不胖

简介:一个喜欢吃吃喝喝囤肉的大胖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