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草书千字文》卷,局部,北宋,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辽宁省博物馆藏。
作为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文物,根据近年的普查数据,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2011年12月国家文物局发布);
而可移动文物数据,根据国家文物局2017年4月发布,共计10815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18911件,二级文物551192件,三级文物3086165件,其余为一般文物。
▲皇后之玺,西汉,陕西咸阳汉高祖长陵附近发现,一级文物,2013年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印章底部刻有“皇后之玺”篆体字,“皇后之玺”是迄今所发现两汉时期等级最高且唯一的帝后玉玺。
不可移动文物是指体量较大、不能或不可能移动的文物,如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等;
故宫,明代宫殿建筑群,一级不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是指体量小,可作流通、收藏的文物,如陶瓷器、青铜器、书画、丝织品、玉器等。
这些可移动文物大都分别收藏在全国4800余座博物馆中,其中非国有博物馆约占25%。事业、企业单位以及宗教机构也有部分收藏。
▲韩滉,《五牛图》卷,局部,唐代,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北京故宮藏。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五牛图》卷自清宫流出,下落不明。到了20世纪50年代才出现在香港的拍卖会上,最终由中方以6万港元购回。
那么,如何对文物进行等级分类呢?有人可能会说,年代越久远的文物肯定顶级越高呗?那当然不是这样。
▲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五代,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一级文物,2013年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不论是可移动还是不可移动,文物等级的最终定级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就是按文化价值分类。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这样表述的: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一级文物为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二级文物为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三级文物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
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上边这段文字的“太长不看版”:特别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一定程度。
所以,年代早的一级文物有很多,距今最远的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比如浙江省博物馆藏的猪纹黑陶钵,比如郑州博物馆藏的彩陶双连壶,红山文化的人兽复合式玉器等。
彩陶双连壶,新时期时代,1972年郑州市北郊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房基内出土,一级文物。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而年代近的一级文物也有不少,距今最近的一级文物,当属1997年香港回归仪式上,在香港特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文物在定级之后级别相对稳定,但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文物级别的改变的事件。
譬如高级文物因损坏等原因,价值降低,就可能降级;而对低一级文物,定级时可能认识上有偏差,现在有了新的认识或新的发现,就需要提升它的文物等级。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保管人员,在90年代清点库存时,从一般文物的藏品中,重新鉴定了一尊茶圣陆羽像,于是改定为一级文物。
陆羽瓷像,五代十国,传河北省唐县出土,高10厘米,一级文物。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随着考古和鉴定技术的进步,我们对古人生活了解得越来越充分,就一定会有更多在博物馆库房中静躺几十年的珍贵文物,重新被挖掘出它的真正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