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平定辽东,真的是靠郭嘉遗计吗?曹操到底是怎么平定的辽东?

访风聊历史 2024-09-06 02:21:39

郭嘉遗计定辽东,这个在《三国演义》当中,很有含金量的情节,在正史上其实是不存在的。

正史上确实有郭嘉,有曹操平定辽东。平定的过程,也和《三国演义》里面说的差不多。但是正史上没有任何记载,说这个计策是郭嘉提出来的。

至于说曹操到底是怎么平定的辽东,这段历史,就得从白狼山之战结束后说起了。

公元207年,随着白狼山之战结束,张辽在战场上,斩杀了乌桓的踏顿单于,以及其他十几位乌桓贵族。这一战,终于是以曹操集团的大获全胜而结束了。

而且,战后曹操还下令,将乌桓的二十多万百姓,集体内迁,此后严加管束。这也就意味着,这一战之后,乌桓至少可以消停十多年。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曹操都不用再担心乌桓这边的威胁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曹操没抓住袁绍的两个儿子。

白狼山之战,之所以会打起来,理由就是袁绍的两个儿子,在袁家崩盘之后,逃到了乌桓的地盘。因为乌桓之前和袁家是盟友,此时又想攻略中原,所以才帮助他们,和曹操打了起来。

而如今,曹操虽然打垮了乌桓,却没能抓住袁绍的两个儿子,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不过很快,曹操就得到了消息,知道了这两兄弟的去处。

原来,在白狼山之战结束以后,这哥俩眼见情况不对,直接逃往了辽东地区。

但是和《三国演义》里面描写的不一样,正史上的曹操,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其实一度非常头疼。

因为辽东这个地方,实在是不太好打。尤其是对于此时的曹操来说,如果要强攻的话,难度其实特别大!

为了更好的理解,曹操为啥会觉得这个问题棘手?我们得先来解释一下,当时辽东地区的情况。

从地图上来看,在东北地区,有一块巨大的平原,这就是松辽平原。不过在东汉末年那会儿,松辽平原的北部,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的状态。只有南边的辽河平原,开发的相对比较成熟,居住的人口也比较多。

而这块辽河平原上面,则是有一条关键的河流,辽河。这条辽河,从吉林双辽市一带,一直到辽宁盘锦入海口,正好从北向南,将整个辽河平原分成了两部分。

辽河以西的区域,就叫辽西,今天的锦州、朝阳、阜新、葫芦岛等城市,都属于辽西地区。

而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乌桓人就是在这个区域内活动的。那场白狼山之战,也是在这里打的。

而辽河以东的区域,便是辽东地区。今天的沈阳、营口、大连、丹东,乃至朝鲜半岛的一部区域,都属于当时的辽东。

也就是说,如果曹操当时想要远征辽东,彻底对袁家斩草除根,他首先得带兵向东跨过辽河,然后才能打仗。

而当时的整个辽东地区,则是大致分成了四个郡,分别是辽东郡、玄莬郡、辽东属国,以及乐浪郡。

如果这四个郡,此时是一盘散沙,曹操倒还不觉得棘手。可问题就在于,此时的辽东地区,已经崛起了一个公孙家族。而这个公孙家族,此时已经基本快要控制整个辽东了!

公孙家的故事,开始于一个叫公孙度的人。

这个公孙度,早年是辽东郡人士。后来因为自己老爹犯了点事,跟着自己老爹,逃到了辽东玄莬郡。后来,他又被当地太守看中,因为他和太守已经死去的儿子很像。

而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公孙度也终于爬到了东汉中高层的位置。等到董卓掌权之后,公孙度又攀上了董卓麾下大将徐荣的关系,随后被任命为辽东太守。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公孙度开始逐渐割据辽东,成为一代辽东之主。

另外,这里多说一句:公孙度和同时代的那个公孙瓒,虽然都姓公孙,但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们有什么亲戚关系。而且,公孙度是辽东人,公孙瓒则是辽西人。所以后世很多史学家猜测,公孙度和公孙瓒,可能在几代人之前是一家。但是到了他们这一代,早已经分家多年,基本上等于没啥关系。

而接下来,随着天下大乱,中原那边乱的一塌糊涂。就连幽州这边,也对辽东地区鞭长莫及。因为从京津地区到辽东,唯一的通道,几乎就是那条辽西走廊。而当时的辽西走廊,则是掌握在乌桓人的手里。这也就是说,在打垮乌桓之前,幽州的管理者几乎无法将手伸到辽东。

所以,趁着这个机会,公孙度就逐渐统一了整个辽东。他甚至还向朝鲜半岛方向,扩张的不少,击败了高句丽。等到袁家逐渐败亡的时候,公孙家已经在辽东地区,彻底成了气候!

不过,在白狼山之战开打之前,这个公孙度就去世了。而公孙度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公孙康,则是继承了他爹的位置,成了新任辽东之主。

而接下来,等到白狼山之战打完以后,袁家两兄弟就逃到了辽东,前去投奔了公孙康。他们请求公孙康出兵,帮助自己抵抗曹操。

这就是当时曹操面对的问题。

从实力上来看,尽管公孙家占据了四个郡的地盘,但是在此时的曹操面前,依然不够看!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曹操,直接控制的区域,就已经多达七个州!在实力上完全处于碾压态势!

至于那条辽河,宽度也比不上黄河。而且,因为辽河地处东北,冬天是会结冰的!一旦辽河结冰,上面完全可以供人自由行走!所以这条辽河,基本无法作为防守的依仗。

但即便如此,此时的曹操,依然不敢马上向公孙家开战。

原因很简单!因为天气条件,并不站在曹操这边!

曹操和乌桓人打白狼山之战,大约是在公元207年的七月八月之交。而战争结束之后,曹操又必须指挥大军,优先将乌桓的二十万人口,逐渐内迁到幽州腹地。否则的话,这些乌桓人一旦造反闹事,曹操之前的仗就白打了!

至于说把乌桓人留在原地,曹操直接带兵征讨辽西。那接下来,曹操就等着自己后路被截断吧!

而如果想要把二十万人,全部转移内迁,这个工作量,同样是非常庞大的。就算只是内迁数百里,依然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历史上曹操打完白狼山之战,尽快押送这些俘虏撤回幽州,那也是到了九月份之后了。

这也就意味着,等到曹操将所有乌桓人全部内迁,再去征讨辽东、这个时间点,至少也是九月底到十月初的事情了。

而在辽东地区,这个时候,晚上的最低气温,已经快要能够结冰了!而当时的曹操,远道而来,注定没带什么御寒的物资,很难抵御这种低温。

另外,辽东地区的公孙家,和辽西地区的乌桓人,也不太一样。乌桓人是典型的游牧势力,只要击败他们的主力,将他们的人口掳走,就算是解决问题了。可是辽东四郡那边,则是典型的农耕文明。

这也就意味着,当曹操带兵抵达之后,他们完全可以据城坚守。只要能再多撑一个月,入冬之后,曹操只能退兵!至于说顶着严寒,继续强攻,这个剧本,我们可以参考后来‘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的故事。

总之,就算曹操用兵如神,他也无法靠人力改变温度的影响。

那么,暂时先押送乌桓人撤退,等到转过年之后再打,这个计划是否可行呢?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因为如果曹操无法在这一年,迅速解决辽东的袁家两兄弟。一旦他撤退,辽西方面,势必会借助袁家的影响力,大力进行扩张。同时,已经内迁的二十万乌桓人,也会因为有了外援,再次开始闹事。而这一次,这些乌桓人因为被内迁的关系,会直接在幽州腹地起事。

到那个时候,整个幽州,就彻底崩盘了。

打又不能打,不打又不行,这就是当时曹操面对的困境。

但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曹操靠一封信,直接解决了问题。

当袁绍的两个儿子,逃到辽西之后,公孙康这边,其实对他们非常忌惮。因为当时袁家兄弟手里,还有五千士兵。而且,从官职上来看,袁熙是幽州刺史,正好是辽东太守的顶头上司。

如果帮助袁家,任由袁家兄弟进入辽东四郡,那么接下来,袁家趁势夺权,夺取了公孙康的位置,公孙康又能怎么办呢?

之前曹操大兵在旁的时候,迫于曹操的压力,公孙康还不得不接纳袁家的两兄弟。可是如今,随着曹操后撤,并且表示愿意尊重公孙家对辽东的控制权,情况就不一样了。

此时的公孙康,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就必须要解决袁家的两兄弟。

于是接下来,公孙康假借商量事情,邀请袁家的两兄弟,前往自己的住处。因为袁家兄弟麾下,此时也有数千兵力,不是那么好收拾的。所以公孙康就想用刺杀的办法,突然解决他们,想要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

而接下来,当袁家兄弟过来之后,老二袁熙,也就是甄宓的老公,第一时间察觉到了异样,不想进去。但结果,老三袁尚却不以为意,觉得袁熙想多了,直接拉着袁熙走了进去。

不得不说,这个老二袁熙,真的是很惨。

之前袁家内斗,主要就是老大和老三内战。从始至终,老二压根就没参与过。偏偏邺城被攻破之后,老二的媳妇,还被曹操直接抢走,做了自己的儿媳妇。而到了这时候,他则又被自己的三弟,直接一起拖进了必死之局。

就在袁家兄弟刚刚走进去的瞬间,早已在马棚埋伏好的士兵,一拥而上,将兄弟二人抓住。在公孙康的命令下,他们直接砍了袁家的兄弟。随后,公孙康又割下了他们的头颅,送给了曹操,以此来向曹操表示臣服。

至此,袁家终于彻底被团灭了。

就这样,在曹操班师回朝的路上,曹操突然接到了公孙康派来的使者,以及袁家兄弟的人头。到了这个时候,东北方向的问题,也就算是彻底解决了。

不过,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这个计策是郭嘉提出来的。这个计划本身,只是曹操自己说了一句,并没有其他的记载。

当然,事情到了这一步,其实也不算彻底了解。别看袁家兄弟被杀了,但是公孙家在辽东的独立性,依然存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到曹魏开国之后,公孙家一直都雄踞辽东。

直到后来,到了曹叡在位后期的时候,曹叡才派司马懿过来,彻底解决了公孙家。不过那一战,反倒是大大强化了司马懿的威望,为司马家篡权奠定了基础。

这大概也是曹操的遗憾了。

如果曹操当时下手更狠一点,或者事后及时对公孙家斩草除根。或许,后来的司马懿,篡权的时候阻力会更大一些,说不定最后就没法篡权了。

0 阅读:47

访风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