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以色列的夜空被一声刺耳的警报划破。 紧接着,巨大的爆炸声传来,火光冲天,浓烟四起。
这不是演习,而是来自伊朗的报复。 几百枚喀秋莎导弹带着愤怒,准确击中了以色列的目标,标志着中东地区新一轮冲突的开始。
这一夜,注定载入史册。 之前谁也没想到,以色列这个一向强硬的国家竟然会受到这么大的打击。更让人意外的是,伊朗这个平时很克制的国家,居然主动出手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时间回到几天前,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发动了猛烈的袭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甚至连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也在袭击中身亡。
对伊朗来说,这真是个巨大的羞辱。
长期以来,伊朗一直将自己视为阿拉伯世界的守护者,支持巴勒斯坦以及黎巴嫩真主党等抵抗组织,并将它们视为对抗以色列和美国的重要力量,编织成一道“抵抗之弧”。
然而,以色列的这次袭击,无疑是在打伊朗的脸。更早之前,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境内被以色列特工暗杀,这更是让伊朗颜面扫地,颜面尽失。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的二号领导人,在另一个国家的地盘上被干掉了,这得多丢脸啊?
伊朗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然而,尽管国内群情激愤,要求对以色列进行报复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伊朗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保持了克制,并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军事行动。
伊朗的无奈不仅因为自身实力有限,更多是因为战略上的考量。
首先,伊朗深知,一旦自己率先对以色列动手,就会落入美国的圈套。
美国一直对伊朗看不顺眼,总想找机会动手。如果伊朗主动挑起战争,美国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介入,联合以色列以及其他盟友,对伊朗进行全面围剿,到时候,伊朗将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其次,伊朗国内并非铁板一块。虽然强硬派占据主导地位,但温和派和亲美派也不容小觑。这些势力一直反对与以色列和美国对抗,主张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如果伊朗贸然发动战争,势必会加剧国内的政治斗争,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伊朗也担心战争会严重打击自己的经济。
多年来,在美国的制裁下,伊朗经济已经举步维艰,如果再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后果不堪设想。
伊朗权衡了各种利弊,决定暂时忍耐,看看局势如何发展。
然而,以色列似乎并不想给伊朗这个机会。 他们不断加大对黎巴嫩真主党的打击力度,甚至越境轰炸了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军事目标,试图将伊朗拖入战争的泥潭。
随着以色列的不断施压,伊朗国内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大。 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无能,要求对以色列采取行动。 最终,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决定反击以色列,进行报复性军事行动。
10月1日深夜,伊朗革命卫队向以色列发射了数百枚导弹,目标包括以色列的军事基地、机场、港口等重要设施,这是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首次对以色列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美国立刻站出来批评伊朗的举动,说这是侵略行为,并表示会坚定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利。
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在第一时间坐飞机跑路,躲到安全的地方,然后才发表电视讲话,声称要对伊朗进行“无情报复”。
相比之下,国际社会的反应要冷静得多。
俄罗斯表示理解伊朗的行动,并希望各方都能冷静处理,不要让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伊朗的导弹攻击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仔细考虑的。
这次行动是对以色列多年来挑衅行为的回应。自从以色列建国以来,就一直对周边阿拉伯国家采取敌视政策,不断发动战争,侵占土地,欺压巴勒斯坦人民。
而伊朗作为阿拉伯世界的领头羊,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此次导弹袭击,就是要让以色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也是在警告以色列,不要再得寸进尺。
其次,这是伊朗在向中俄阵营靠拢。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逐渐被打破,以中俄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正在崛起,并积极构建多极世界格局。
而伊朗作为美国的“眼中钉”,自然希望能够与中俄联手,共同对抗美国的霸权主义。
此次导弹袭击,可以看作是伊朗向中俄递交的一份“投名状”,表明自己有决心也有能力与美国对抗,希望能够得到中俄的支持。
伊朗一直在努力改变中东地区的势力格局。长期以来,中东地区一直是美国的势力范围,以色列则是美国在该地区的“马前卒”。
伊朗希望通过这次导弹袭击,削弱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提升自己的地位,成为地区内的主要力量。
然而,伊朗的这次豪赌,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伊朗可能会遭受美国及其盟友更严格的制裁和排斥。
美国一直试图通过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来削弱伊朗的实力,此次导弹袭击,无疑给了美国一个绝佳的借口,美国必然会联合其盟友,对伊朗实施更加严厉的制裁措施,并试图在国际上孤立伊朗。
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紧张局势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以色列是出了名的睚眦必报,此次遭到伊朗的导弹袭击,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势必会对伊朗进行更加猛烈的报复。
而伊朗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和利益,也不得不奉陪到底,届时,中东地区将再次陷入战火之中,而伊朗也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伊朗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可能因此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伊朗国内的温和派和亲美派一直反对与以色列和美国对抗,主张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此次导弹袭击,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甚至可能引发国内政治动荡。
总而言之,伊朗的此次导弹袭击,是一次充满风险和挑战的战略豪赌,至于最终结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果然,伊朗的导弹袭击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各方反应如同预设好的剧本,迅速站队,却又暗藏着各自的盘算。
不出所料,美国和其盟友第一时间站出来强烈批评伊朗。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伊朗的攻击行为很危险,对国际秩序构成了严重挑战。他强调,美国会全力支持以色列的安全。
英国、法国、德国等美国传统盟友也纷纷附和,表示“严重关切”,并敦促伊朗“保持克制”。 G7成员国很快开了个紧急会议,商量对伊朗实施更多制裁的事。
制裁,几乎成了西方世界应对一切国际问题的不二法门,屡试不爽,屡败屡战。
另一边,中俄两国的反应则显得相对冷静和克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和暴力行为”,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并强调通过“政治对话”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俄罗斯外交部也发表声明,对中东地区局势“表示严重关切”,呼吁有关各方“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紧张的行动”。
中俄的表态表面上看来是对双方各打五十大板,但实际上另有深意。
一方面,中俄都与伊朗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在经贸、能源、军事等领域有着共同利益,自然不希望看到伊朗遭到西方的全面封锁和打压。
另一方面,中俄也不希望看到中东地区爆发大规模战争,因为这不仅会危及自身的能源安全和地缘利益,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中俄都在尽力扮演“调停者”的角色,希望能够通过外交斡旋,平息这场危机。
除了中、美、俄三个大国之外,其他国家也纷纷对中东局势表达了关切,并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然而,在复杂的地区局势和深深嵌入的地缘政治博弈面前,这些呼吁显得很无力。
信息来源:
2024-10-03 10:49 澎湃新闻 G7正讨论对伊朗实施新制裁,拜登敦促以色列做出“相称”反应
2024-09-13 06:47 观察者网 王毅:中方支持伊朗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