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孙权赢得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不是诸葛亮,不是周瑜,那会是谁?

魏蜀吴 2024-08-18 21:34:48

(孙权故事第10篇)

原创作者:余世亮

三国历史上有三大战役,那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对曹操来说,打赢了官渡之战,他就有了打败袁绍的资本,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对曹操来说,赤壁之战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对孙权和刘备来说,孙刘联军打败曹操赢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使得孙权和刘备都有了独立建国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有学者认为赤壁之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对孙权来说,夷陵之战的胜利使得东吴占据荆州全境,并让刘备受到重创,蜀汉元气大伤。此战吴蜀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夷陵之战后,魏蜀吴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夷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正因为三大战役很重要,相关研究成果很多。本人因研读《三国志》多年,对赤壁之战相关问题略有心得,故借本文谈谈谁才是帮助孙刘联军打赢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这当然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刘邦评功标准:功人功狗说

熟悉三国的人,没有不知晓赤壁之战的。因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将赤壁之战写得太精彩了。

罗贯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充满了文学色彩和浪漫主义情节,‌通过夸张和想象,‌将诸葛亮塑造成了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罗贯同时还通过反衬的笔法,‌让周瑜因为嫉恨诸葛亮的才华而使出阴招、‌歪招,‌企图算计诸葛亮的性命,‌从而展现了周瑜的妒忌心理和因嫉生恨的心态。‌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角色被罗贯中矮化、‌丑化,‌以衬托诸葛亮的高大形象。诸葛亮主要是建议刘备联吴抗曹,‌并非赤壁大战的谋划者和实施者。‌‌而实际上,‌历史上的诸葛亮角色远没有那么重要。也就是说,诸葛亮不是帮助孙刘联军打赢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这是其一。‌

在历史学家所称的赤壁之战,‌曹操和周瑜是真正的主角。因为‌周瑜是东吴前敌总指挥之一,‌在赤壁之战中的种种表现堪称完美。‌史料显示,‌曹军兵败主要是由于瘟疫流行和黄盖纵火烧船造成的。而实际上,历史上的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角色有被拔高的成分。也就是说,周瑜也不是帮助孙刘联军打赢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这是其二。

总的来说,‌罗贯中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虽然增加了故事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对事实进行了一定的改编和夸张,‌使得诸葛亮成为了故事中的关键人物,但这不符合史实。与此同时,‌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也被高估了。虽然周瑜是赤壁之战的总指挥之一,他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赤壁之战的胜利并不完全是取决于周瑜的指挥能力,而天时(东南风)、地利(疫病)、人和(孙刘联军,1+1〉2)也是导致曹操失利的重要因素。

正因为如此,赤壁之战后,曹操就曾给孙权写信,信中提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意思是说,赤壁之战所以失败,是我军中有疾病,我只能自己焚船离去,却让周瑜白捡了这个功劳。而陈寿在《三国志》中,多个篇章也都提过,赤壁之战中,是曹操烧剩余船只而败退。作为西晋时代的历史学家,无疑陈寿所得的信息更为准确些。

因此赤壁之战,曹操麾下的所有船只被烧并非全是周瑜火攻所致,绝大多数船只是曹操自己烧毁,其目的是为了阻挡孙刘联军追击,倒是让周瑜捡了个便宜。

既然诸葛亮、周瑜都不是决定赤壁之战胜负的关键性人物,那么谁才是孙刘联军取得的胜利的关键人物。换个角度来说,谁才是取得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

在讨论谁是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取胜的最大功臣,这就需要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标准。在此,我想起了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刘邦功人功狗说。

根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之初所进行的功劳评定和奖赏仪式,其中将文官萧何排在武将之前,结果引发了众将领的不满。刘邦借用比喻来解释他的决定:狩猎中追捕野兽的是猎狗,而找到踪迹并指引猎物位置的却是猎人。

刘邦的观点是,武将就像猎狗一样,虽然可以取得成功,但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像张良、萧何这样的文官谋士提供的智慧和谋略。因此,张良和萧何应被视为“功人”,而武将们则是“功狗”。

若以刘邦确定的“功狗功人”标准来评价参与赤壁之战的历史人物,则可得出周瑜、程普、黄盖、关羽、张飞等武将系“功狗”,那么谁是孙刘联军中的“功人”?

我的答案是鲁肃!

二、孙权渴望人才时,鲁肃来了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人。东汉末年东吴谋士、部将、战略家、外交家。

鲁肃出身巨富之家,性豪爽,好施舍,面对乱世,变卖田地,大散财货,赈济贫困,交结士众,甚得乡里人心。自少气度不凡,善谋划,好为奇计,又学击剑骑射之术。少时与周瑜结为好友。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孙策,鲁肃与他同行,把家安在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就在此时,鲁肃的祖母去世,他只得回东城办理丧事,再加上鲁肃还需守丧三年(实为25个月),故鲁肃与孙策就擦肩而过了。

刘晔是鲁肃的好友,写信给他,信中说:“当今天下豪杰蜂起,凭你的资质才干,尤其适宜于当今社会形势。你还是赶快回去接走老母亲,不可滞留东城。现今郑宝这个人,在巢湖拥有一万多兵众,占据富饶的地区,庐江郡许多人都前往依附他,何况我们这些人。看他的趋势,还会广聚更多的人众,机不可失,你应该速去那儿。”

鲁肃同意了刘晔的意见,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当即整顿行装,欲投奔郑宝。正巧周瑜已经把鲁肃母亲接到吴郡。鲁肃只得去见周瑜,就把刘晔的建议和自己的打算都对周瑜说了。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杀,其弟孙权执掌了东吴大权。周瑜反对鲁肃的北行投奔郑宝。这时,在孙权的新政府中,周瑜掌管着军国大权。孙策死后,江东形势一度相当混乱,只是靠着周瑜、张昭等人的全力支撑才逐渐稳住局面。正在为孙权搜罗人才的周瑜,当然不会让鲁肃走人。

周瑜引用东汉大将马援的“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的话告诫鲁肃,自己不了解郑宝,就不要轻易投奔。他向鲁肃介绍说,孙权是个很有作为的领袖人物,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注意吸收容纳各方面的人才。追随孙权,将来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由于鲁肃母亲已被周瑜接到吴郡,故鲁肃听从周瑜的劝告,就此放弃北行投奔郑宝的念头。

同时,周瑜就向孙权推荐鲁肃,说他有才干,可为辅佐之臣,建议孙权应该多方搜罗鲁肃这样的人才,以成就大业,不能让他们流散外地。孙权立即接见了鲁肃,两人谈话很投机,正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鲁肃投奔孙权正当时。

三、榻上策,鲁肃为孙权规划建国称帝之路

孙权首次接见鲁肃,就有相见恨晚之感觉。宴会后,孙权把鲁肃单独留在将军府,两人又坐在一起边饮酒边谈话。在这种气氛下,两人都说了掏心窝子的话。

孙权说:“当今汉室如大厦将倾,四方纷乱不已,我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企望建成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既然您惠顾于我,请问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鲁肃一看君主孙权已经真诚直言了,他不能辜负孙权这一片真诚。鲁肃自然据实相告。现将鲁肃回答孙权的话,归纳出以下六点:

第一,当初汉高祖刘邦想成为一代帝王,最终因为项羽没有做到。

第二:想成为晋文公那样的人,可能不行,如今大敌当前,肯定是要四处征战。

第三,汉朝廷虽然不行了,但是余息尚在,曹操把控的政权,可不可能快速击败。

第四,鼎力江东,观测天下局势的变化。

第五,按照上边那一条做,占有一个地方,不会招来别人无故地嫉恨。

第六,长江以南地方全部占据,北方大乱,趁机消灭刘表这些人,便可以自称为帝,为以后统一天下做准备。

历史上将鲁肃回答孙权的对话称之为“榻上策”。这时候孙权刚接手江东事务,他非常谦虚或许违心地告诉鲁肃:“我现在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你所说的建国称帝非我所能及。”

我们不得不说,鲁肃的眼光非常长远,之后江东大业就是按照鲁肃所说步骤推进的。对比,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隆中对”,它要比鲁肃的“榻对策”要晚七年。鲁肃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

四、鲁肃是孙刘联盟的策划者和实施者

建安十三年(208年)鲁肃得知刘表病逝的消息,鲁肃立即找孙权提出自己的设想:“荆楚之地与我们吴国邻接,顺水而往可达北方,外连江、汉,内隔山陵,有如金城坚固,沃野万里,士民富足,如果占有这块地盘,就是打下了建立帝王之业的基础。”

鲁肃接着说,“如今刘表刚刚去世,两个儿子素来不和,军中的将领也由此分为两派。加之刘备是天下枭雄,与曹操存在矛盾,现寄身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敢重用。如果刘备与刘表的儿子们协力同心,上下合力,我们则应该安抚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之间离心离德,我们就应另作打算,以成就自己的大事。”

鲁肃向孙权提出请求:“我请求奉命前往荆州向刘表的儿子们吊唁,并慰劳他们军队中的将领,以及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乐于从命。如果这件事处理得好,则天下就可以平定了。现在如不速去荆州,恐怕让曹操赶在前面了。”孙权当即派遣鲁肃前往。

就在鲁肃准备前往荆州的时候,曹操立即率军南征荆州。谁知道刘表的儿子刘琮怂得不行,已经准备把荆州双手奉献给曹操,刘备不得不开始南逃了。

在这种急迫情况下,鲁肃当机立断,去找了正在逃亡途中的刘备,并向刘备说明了自己的使命,两人就开始交换对天下形势的意见。当刘备说出,自己准备投靠远在交州的苍梧太守吴巨时。鲁肃就劝说刘备,认为吴巨系平庸之辈,不会有啥太大作为的,劝他不要去。

接着鲁肃详细说了,孙权统治下的江东实力,以及面临的情况。加上,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曾给刘备指出,要把江东孙权作为临时的合作伙伴。另外,鲁肃还对诸葛亮说,诸葛亮长兄的朋友。两人当即结下交情。之后刘备率部进驻夏口(今湖北汉口)。

基于共同的利益,孙刘双方都认为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

五、鲁肃一句话惊醒孙权,孙权又听从鲁肃提议召回周瑜抗曹

孙权得知曹操准备渡江东侵,严重威胁江东安全,于是孙权召集众位将领商议,然而众将领都劝孙权降曹。唯鲁肃不发一言。

会议就僵在那里,开不下去了。孙权起身如厕,鲁肃跟到屋檐之下。孙权知他要单独表述意见,就拉着鲁肃的手说:“你想说什么?”

鲁肃回答说:“刚才听了众人议论,都是想让您决策失误,不足以与他们共谋大事。当今我鲁肃是可以迎接曹操(指降曹),对于将军来说却不能。为什么这么讲?如今我迎降曹操,曹操理当送我回到故乡,品评我的声名地位,总还能做个小官,乘牛车,有随从,交游士大夫,慢慢升迁上去,也少不了做个州郡长官。而将军您迎降曹操,他将您作如何安置呢?希望您早定大计,再莫听取众人的议论。(原文: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鲁肃一句“将军迎操,欲安所归?”的话,真是惊醒梦中人。孙权这才清楚过来,若自己降曹,则是没有前途的!孙权听完鲁肃的话,叹息道:“这些人的主张,深深让我失望,现在你阐明长远大计,正与我的想法一致,这是上天将你赐给我啊!”

此时周瑜正在外地,鲁肃劝孙权将他召回。周瑜归来,更坚定了孙权的抗曹决心。孙权授权周瑜,让他主持战事,还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周瑜出谋划策。孙刘联军终于在赤壁大败曹军。

据此,赤壁之战的总指挥之一周瑜,就被孙权召回并接受任命。孙权联军才算正式建立。

建安十三年(208年)年十二月,程普与周瑜分别任吴军的左右都督,并与刘备军结成孙刘联军。孙刘联军逆水而上,主动出击,战船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军相遇。

当时曹军已遭受瘟疫侵害,而原刘表的水军与曹操从北方带来的水军又难以磨合,曹军士气明显不足,初战被周瑜水军打败。曹操不得不把自己的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操练水军,等待良机。周瑜则把吴军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隔长江与曹军对峙。

当时曹操为了北方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将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

周瑜认为可行,于是选取艨艟战船十艘,装上干荻和枯柴,在里边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命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谎称打算投降。诈降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艨艟、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在船后系上走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着火的船队乘风快速向前飞驶,冲向曹营。当时东南风正急,火烈风猛,把曹军战船全部烧光,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

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紧随其后,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曹操率军从华容道步行撤退,遇到泥泞,道路不通,天又刮起大风。曹操让所有老弱残兵背草铺在路上,骑兵才勉强通过。老弱残兵被人马所践踏,陷在泥中,死了很多。曹军因为饥饿和疾病而死者大半。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一直尾随追击,但已经来不及。

此战中,曹军被烧死者很多,但大部分的曹军则是因为饥饿和疾病而死。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立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市)。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首场战役胜利。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南郡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两年。两年后,曹操西征,击破关中的马超、韩遂等人,然后才大举南征孙权。赤壁之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的胜利有周瑜等人的正确指挥的功劳,但是也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正如赤壁之战后,曹操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遇到了传染病,我烧掉了战船自行撤退,意外地让周瑜白白地获得了这个好名声”(原文: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其中,“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的评价与东吴一方《三国志·吴主传》所记载的“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相互印证。

综上,鲁肃为人方严,生活俭朴,治军有方,又勤于学,虽在军阵,手不释卷,善谈论,能文能武,深谋远虑,有过人之明,非一般尚武之人可比,对促成周瑜与诸葛亮的合作,建立与维护孙、刘联盟的大局,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六、鲁肃提醒孙权,不忘初心早成帝业

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赤壁之战前,周瑜接受任务去了鄱阳,鲁肃劝孙权赶紧把周瑜召回。孙权任命周瑜和程普共同指挥抗击曹军,同时孙权又任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周瑜策划计谋战略。

赤壁之战以后,鲁肃先从战场上回来了,然后孙权把自己身边所有的要员都派出去迎接鲁肃,自己也亲自从屋里边走出来迎接鲁肃,按照最高的规格来迎接凯旋的鲁肃。这时孙权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子敬啊,孤今天可是给足了你面子哦。”鲁肃说,“没给够。”

当时所有人都大惊失色,怎么这样说话?鲁肃不慌不忙地往里走,两个人坐下来以后,鲁肃举着鞭子说,“鲁肃的愿望是什么呢?是将军您有一天能够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荡平四海,一统天下,到那个时候,您再派一辆舒舒服服的小车子来接鲁肃,鲁肃才觉得那才是面子十足呢!”孙权听了,抚掌大笑,因为这话说到他心眼里了。

什么意思?鲁肃是希望你孙权当皇帝啊。孙权自然哈哈大笑,哈哈大笑什么意思?心里想的嘛。

有人说,没有孙刘联盟,就不可能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若该观点成立,则建立孙刘联盟的第一功臣就是鲁肃。理由如下:

孙刘联盟取决于孙权拍板决定;孙权为何会拍板决定孙刘联盟?就是因为早在建安五年(200年)鲁肃就给孙权规划了建国称帝的“榻上策”。也就是说,鲁肃给了孙权建国称帝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孙权就不能投降。再加上,鲁肃又警告孙权投降曹操,孙权是没有出路的。因此,孙权唯一出路就是抗曹。为了抗曹,鲁肃还提议召回主战派周瑜,指挥这场抗曹大战。

鲁肃给了孙权抗曹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孙权应该建国称帝;鲁肃给了孙权抗曹的路径,这就是联合刘备共同抗曹;鲁肃建议孙权召回周瑜来指挥抗曹大战,抗曹之战才有了领军人物。

足以说明,鲁肃就是赤壁之战的“功人”。也就是说,鲁肃才是帮助孙刘联军赢得胜利的最大功臣!

最后,以唐代孙元晏写的《吴·鲁肃》诗文结束本文:

斫案兴言断众疑,鼎分从此定雄雌。

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

(二〇二四年八月十八日星期日写于丽水)

注:

①本文鲁肃、周瑜图片来自网络,其他图片均由摄影师余媛提供,不胜感激!

0 阅读:16

魏蜀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