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家医院,就得重新做一次检查,难道之前的检查都白做了吗?
检查结果互认,一直是大众关心的问题,早在10多年前,原国家卫生部就发布了《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力推医检互认,但多年来一直进展缓慢,大众对“重复检查”的抱怨声仍不绝于耳。
明明检查结果互认的好处有很多,比如患者去不同的医院就诊,不用再重复检查,医生能马上查看报告,提高诊疗效率,还能避免浪费资源,减轻社保的压力.....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检查结果互认的实现却遇到很多阻碍。业内专家表示,检查结果要互认,要看人、看院,还要看仪器。
01
病情是动态变化的
我们都知道,人体每分每秒都处于动态运转中,即使是同一天,不同时刻的检测结果也不相同,饮食、药物、烟酒、运动、情绪、睡眠等任何一项细微变化,都可能干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比如做胃肠镜检查时,如果前两天吃的东西不易消化,食物残渣黏连肠道内壁,就会影响内镜的清晰度;检测前如果进行了运动,就算是轻度的,也会引起生理性血糖升高、内分泌激素水平含量的改变,从而影响化验结果。
◎ 检查结果会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图:锐景视觉
而且,一些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可能已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尤其是急性疾病和危重疾病的患者,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重大变化,甚至危及生命。
2022年2月,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规定了6种可以进行重新检查的情况,其中的包括:
(一)因病情变化,检查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疾病诊断不符,难以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的;
(二)检查检验结果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变化较快的。
所以,很多医生会要求患者再做一次检查,是考虑到病情可能会出现新的改变,想要更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如果继续使用旧的检查报告,可能会发生误诊。
02
各级医院的检查水平参差不齐
检查结果互认的重要前提,是检查检验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不同的检验机构、不同的检测方法、不同的仪器设备,测出来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城乡差异,不同级别的医院,检测能力有高有低。
◎ 大医院的检查结果会更加精细准确。/图:图虫创意
比如乡镇卫生院和三甲医院相比,三甲医院的检查结果可信度会更高。所以,从基层医院或者偏远地区送上来的检查结果,三级甲等医院很难认可。
不同设备,在清晰度等方面也会不一样。以CT为例,目前医院配置的CT有4排、8排、16排、64排、128排、256排等,排数越多,扫描的相对时间越短,图像精度越高,所以256排以上的属于高端CT,可提供更丰富的疾病诊断信息。
湖南某肿瘤医院一位超声检查专家提出,不同设备的性能不同,检测结果可能有差异,看起来像炎性病变的结果,可能是癌症,看起来像癌症的,可能只是炎性病变;一周或者两周后,炎性病变也可能会有变化,这种情况就不宜根据外院一两周前的检查结果来做诊断和治疗。
◎ 不同级别的设备,所检测的结果也会有差异。/图:全景视觉
此外,一些医院在设备参数的设置上也有自身的偏好,这可能会导致和其他医院设置的参数不兼容。专家介绍,CT和MRI相比,CT的检查结果会更容易实现互认,因为参数比较少。
03
医生的水平和经验各有差异
除了医院、仪器设备性能的差异以外,检验水平和“人”的因素也息息相关。
首先是检验医生的水平不一。做检验医生是需要专业资格的,我国的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在1984年开始设立,但在此之前,很多医院的检验人员都是从护士或者其他岗位上调过来,如今各级医院的检验科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
◎ 经验值不一的检验医生,对检查结果的差异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图:锐景视觉
三甲医院的检验人员的学历普遍更高,有博士、硕士学历,但基层医院的人员的学历水平就相对较低。
比如,内镜操作就非常讲究技术,不同医生的水平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并且每个医生检查的方法、诊断的标准和诊断疾病的结论语言风格偏好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出具的诊断结论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看报告的医生也存在水平的差异。省级大医院的医生与基层医院的医生,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不一致,对同一份检查结果的判断也可能不同。
◎ 不同的医生,出具的诊断结果也会不一样。/图:全景视觉
比如B超检查,检查数据几乎是一致的,但各医院医生的判断出入很大,对于难以鉴别诊断的疾病,基层医院不常见,医生经验不足,对B超的解读容易出现不准确。
所以很多时候,临床医生拿到了患者提供的检查结果,都会谨慎使用,尤其是依赖医生的操作和经验的检查项目,更要慎重。
04
重复检查是医生对病人的负责,也是对自身的保护
对于很多医生来说,接手一个新病人后,没有对其再进行细致的检查,是很容易造成医疗事故的。
此前有过这样的案例:
患者李某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三年,再发加重」在 A 院进行胃镜检查,结果提示:1、胃角溃疡性病变(印戒细胞癌 ?);2、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显示:粘膜腺体内建有异形腺体,黏膜浅层黏膜湖形成,并见「印戒样」细胞,不能排除印戒细胞癌。
随后,患者以「胃角占位疑是胃癌」转入B 院,B院经术前讨论初步诊断为:胃角部印戒细胞癌,患者接受「腹腔镜全胃切除术 + 空肠食管-Rouxen-y 吻合术」,但术后病理回报却显示:考虑慢性溃疡性病变。
据此,患者起诉B医院存在过错,未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只是根据 A 院的胃镜检查和病理就决定进行全胃切除手术,导致患者伤残,需承担赔偿责任。
最终法院作出判决:B院术前检查不完善,存在过错,赔偿 20 万元。
此类的医疗纠纷的案件并不少见,也让不少医生多了一个心眼:“你让我互认检查结果,要是误诊误治了,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所以,为了降低风险,很多医生的做法是:该做的检查还得重新做,只有从头到脚查一遍才放心。
05
减少检查项目,会影响医院和医生的收入
根据《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2015—2021年,检查费用占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次均医药费用的比例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021年,检查费占住院医药费的比例为19%,占门诊医药费的比例为10%。
可见,检查费用一直是医疗收入的“大头”。
◎ 检查项目的数量关系着医院的收入。/图:全景视觉
而检查结果互认,主要目的是减少重复检查,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医院的检查项目数量减少,检查费降低,这样医疗机构的收入就少了,所以很多医院对促进“检查结果互认”的积极性不高。
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鑫曾表示,现在医疗机构基本上是自己养活自己,在药品“0差价”的基础上,主要靠医疗服务费和检查检验费来实现盈利需求,如果去认外院的检查结果,收入就会有所下降,“当然也就不愿意去互认了”。
06
检查结果互认平台终于上线,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2022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全国多地都积极推进互认工作的开展。
据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目前广州市287家医疗机构已经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也就是说,现在在广州看病就诊,很多医院的检查结果都可以通用了,不需要换一家医院就重新再做一次检查。但是,跨省的检验结果互认互通还没有实现。
在这个互认平台上,当患者就诊时,互认平台会自动提醒医生有可互认的项目,医生可以调阅、查看患者的检查报告。
这就意味着,患者的检查结果会被上传到这个平台,同时会被很多家医院的医生及后台的IT工作人员看到。
◎ 检查结果互认,有患者担心隐私泄露。/图:图虫创意
那么,怎么保护病人的隐私权,以及保证病人的信息不被泄露,就成了被关注的新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疗信息化、数智化的发展,电子病历、电子检查报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医院屡屡成为信息泄露的渠道——
有媒体报道称,知名女演员周海媚生病住院期间的病例疑似被泄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广西一名医护人员利用其在当地妇幼保健院工作的便利,非法下载新生儿和产妇的个人信息,总量达8.9万多条,并将其“转卖”给外部人员,非法收取“好处费”;有些医院的病人刚刚出院,就收到了与自己病情相关的药品、医疗器械等广告的轰炸……信息泄露的困扰,本就令大众十分苦恼,而医疗检查结果互认平台的出现,令大家又多了一份担忧。
◎ 资料图。/图:全景视觉
对于是否愿意将检查结果上传到医疗机构信息共享平台,大众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受访者对39深呼吸说:“这是我个人的隐私,上传了总觉得不安全,我不想其他人知道我的身体状况。”
有的受访者则认为,可以上传,但要保证安全性,比如在医院要调阅时必须经过本人同意,“最好设置一个安全密码,我来保管,密码正确才可查阅”。
医疗机构信息互通是好事,但如何把握信息互通共享和个人隐私之间的边界,保护患者的数据“防泄漏”,又是一个新挑战。
参考资料:
[1] 就医更省心!广州287家医疗机构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健康广东.2024-07-17.
[2] 医检互认的尴尬:十年推进缓慢,患者抱怨“重复检查”.南方+.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