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为何能掌权47年?因为三个因素

人文之光啥 2024-09-17 04:18:06

说起晚清时期的统治者,多数人都会想到慈禧太后:因为慈禧太后对晚清的统治长达47年,并且慈禧太后死后,清廷按照太上皇的规格(对标当年的乾隆帝)。很多人对于慈禧太后的印象是“卖国”,但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慈禧太后为啥能掌权47年?

个人觉得,慈禧太后的权力密码,来自三个方面。

1、咸丰帝留下的法理依据

咸丰帝只有一个儿子,就是载淳——后来的同治帝。所以咸丰帝去世,载淳毫无疑问被拥立为皇帝。只是当时载淳还是小孩子,而且咸丰帝在位那会儿天下处于动乱局面——内部有太平天国这类农民起义不断造反,外部还有英法联军入侵。所以咸丰帝临终之前,给载淳留下了八个辅政大臣,同时又让慈禧和慈安也参与辅政。

咸丰帝认为,十个人共同辅佐载淳,应该可以保证载淳长大以后可以顺利亲政。

不过,咸丰帝还是失算了。

咸丰帝死后没多久,慈禧就联系恭亲王发动政变,废掉了肃顺等八个大臣辅政的体制。而后开始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局面。不过此时的慈禧并没达到权力巅峰,而是需要依靠恭亲王来帮助执政。

同治帝在位期间,慈禧太后其实主要是偷师阶段——因为慈禧太后作为一个妇道人家,虽然咸丰帝许可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辅佐小皇帝,但是慈禧太后存在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不懂的权力的运作。所以在同治帝在位时期,慈禧太后一直观察恭亲王如果掌权。而恭亲王的权力来源,是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的授权。毕竟咸丰帝可没说让恭亲王参与辅政。

所以在法理依据方面,慈禧太后在同治帝乃至后来光绪帝时代掌权的法理依据就是有咸丰帝的许可。但也因为慈安太后的存在和自己尚不掌握权力运营的规则,所以慈禧太后在同治帝在位时期,相对权势有限——比如她最器重的太监安德海就被同治帝派人杀死,对于安德海的情况,慈禧太后无力保全。

2、力挺洋务运动

同治帝在位时期,清朝处于开国以来最危险的一个历史阶段。慈禧太后在这关键时刻力挺恭亲王等洋务派大佬开始了洋务运动。有了近代化国防工业和税收体系的支持,清朝对太平军、捻军等农民起义有了碾压性优势。并且清廷还消灭了陕西等地的回乱。新疆也被清廷武装收复。洋务运动为慈禧太后树立了一定的威望,同时也培养了一定的权力根基——毕竟,光具备法理优势还不行,还需要实力支持。如果没有实力支持,法理优势也如同一纸空文。

慈禧太后死后,清朝之所以按照下葬乾隆太上皇的规格来操办慈禧太后的葬礼,也是认为如果不是慈禧太后力挺洋务派,或许清朝在同治初年就成为了历史。

所以说洋务运动给了慈禧太后掌权的契机。

3、正统话语权

当然,即便是有法理依据和洋务运动业绩的加持,按照清朝的祖宗家法,慈禧太后也需要在皇帝成年以后,就让皇帝亲政。所以同治帝在大婚以后就不断和慈禧太后争夺权利。当时慈安太后尚在人世,所以在斗争中,慈禧太后一度落了下风。如果同治帝顺利成长,那么慈禧太后大概率得真的回后宫养老,告别权力舞台,更不可能掌权长达47年。

不过,同治帝没等夺权成功就死了。继承皇位的是同治帝的堂弟光绪帝。光绪帝虽然继位,但是法理上,正统在同治帝这里。光绪皇帝更多类似“过渡皇帝”。这导致光绪帝处于先天法理不足的局面:光绪帝做皇帝,需要慈禧太后认同。如果慈禧太后不认同,那么慈禧太后有权废掉光绪帝,重新拥立新皇帝。毕竟正统性在同治帝这边,而同治帝是慈禧太后的儿子。

光绪帝在位初年,慈安太后过世。在这之前,慈禧太后掌握权力运行的规律,也完成了对恭亲王的打压。从这时候开始,慈禧太后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0 阅读:76

人文之光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