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前首富杨卓舒:给自己配12个女秘书,骗40万投资者上百亿

成倚贤 2024-10-21 15:32:28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章仕仁

前 言

他是河北前首富,多次登上福布斯排行榜,中国十大慈善家之一,然而“儒商”得背后却是另一副模样。

给自己配备12个美女秘书,保镖、保姆更是数不胜数,而支撑起奢靡生活的金钱,都来源于诈骗!

他的受害者以老年人为主,人数超过40万,累计100多亿资金打了水漂,涉及人数之广、金额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杨卓舒真是大忽悠?他的荒唐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平凡中孕育野心

杨卓舒的人生故事,始于1952年黑龙江省肇东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童年时期,杨卓舒经历了一段艰难岁月,他逃课、打架,似乎要用这种方式对抗命运的不公。

就在杨卓舒即将走上歧路时,一位老师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位老师曾是杨卓舒父亲的学生,他以耐心和关爱唤醒了杨卓舒内心对知识的渴望。

在老师的引导下,杨卓舒重新拾起课本,很快成为班上的佼佼者,这段经历不仅让他重返正途,更在他心中种下了对成功的渴望。

高中毕业后,杨卓舒选择了新闻这个充满挑战的行业,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写作能力,他很快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

从普通记者做起,杨卓舒一步步晋升为编辑、主编,最终成为河北日报的正处级领导。

在新闻界摸爬滚打的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文字功底,更培养了他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广泛的人脉关系,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40岁的杨卓舒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1993年,国家房地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计划分房逐渐向商品房过渡,嗅到商机的杨卓舒毅然辞去报社的工作,带着多年积蓄,决定闯荡房地产行业。

这个决定,无疑是杨卓舒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笔耕不辍的新闻工作者到初出茅庐的房地产商,杨卓舒面临的不仅是行业的巨大转变,更是人生道路的重新选择。

他究竟凭借什么,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记者摇身一变,成为了河北首富?又是什么样的机遇和选择,让他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第一桶金的离奇获得

1993年,杨卓舒带着几万元积蓄和满腔热血,踏入了房地产这片未知的沃土。

可是这点钱在烧金的房地产行业里连塞牙缝都不够,面对这种困境,杨卓舒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和胆识。

他先是从朋友那里借来一辆旧车,将其抵押给栾城县的农民,换取了30亩土地的开发权。

这一招妙棋,让卓达别墅在短短一个月内售罄,为杨卓舒带来了5000万元的第一桶金。

然而这只是开始,杨卓舒将这笔钱一分为二,一半用于建设,另一半投资其他项目,当资金链即将断裂时,他又故技重施,用期房换取建材,勉强完成了项目。

这不仅让他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还为他赢得了低价土地和各种优惠政策。

杨卓舒深谙与政府打交道之道,他总是能将自己的商业项目与政府的政策导向紧密结合,为企业披上浓厚的政治色彩。

无论是房地产、服装产业,还是后来的新材料项目,杨卓舒都善于将其包装成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工程。

然而,如此神奇的商业手法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风险?

杨卓舒的成功是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

富豪生活曝光

随着卓达集团的迅速崛起,杨卓舒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普通记者摇身一变,成为了众人瞩目的河北首富。

他的日常生活俨然成为了一场豪华的独角戏。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他身边常年簇拥的12名美女秘书,这些年轻貌美的女性不仅负责处理公务,还要随时满足杨卓舒的各种需求。

为了彰显身份,杨卓舒还配备了十多名保镖,每次出门,这些保镖前呼后拥,为他开道护驾,俨然一副大佬派头。

杨卓舒的办公室堪称奢华,据说光是办公桌就价值百万,他的工作强度也令人咋舌,每天从早上七点半开始工作,一直忙到凌晨。

这种工作狂人的作风,与他奢靡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公众场合,杨卓舒热衷于高调慈善。

他多次组织献血活动,频繁在公开场合宣布捐款,2015年,当两名警察在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杨卓舒立即表示捐助50万元给警察家属。

这些举动无疑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公众形象,然而在企业内部,杨卓舒的管理风格却显得独断专行。

他坚信只有自己才能掌舵卓达,即便集团在多地设有分公司,所有分公司的总裁也都由他一人兼任。

如此奢靡的生活和独断的作风,究竟是杨卓舒走向成功的助力,还是通向深渊的陷阱?

疯狂的理财项目

2008年,一个名叫纪勇的人向杨卓舒推荐了一种神奇的新型建材,这种以竹子为原料的材料据说能在短短15天内建成一座别墅,强度甚至可以媲美钢铁。

对于一直寻求突破的杨卓舒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杨卓舒迅速建立了生产基地,开始大规模生产这种新材料,可仅有新材料还不足以支撑起卓达的野心,为了吸引投资,杨卓舒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

他声称这种材料将彻底改变建筑业,甚至夸口说已经拿下了上万亿的订单,这种夸大其词的宣传,让卓达的新材料项目瞬间成为了市场焦点。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美好。

随着国家房地产政策的调整,卓达集团的资金链开始出现紧张,巨额的研发投入和生产成本让杨卓舒陷入了困境,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决定通过融资来维持项目的运转。

就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理财项目诞生了。

杨卓舒向投资者承诺,投资他的新材料项目可以获得极高的回报率,甚至时间久了还能获赠一套房子,这种诱人的承诺立即引起了市场的轰动。

然而这个承诺背后隐藏着一个可怕的事实:以卓达当时的盈利情况,一年的利润甚至不够支付产品的利息。

为了维持这个庞大的资金池,杨卓舒只能不断地寻找新的投资者,用新的资金来支付早期投资者的回报。

据统计,短短几年内,就有超过三万人投资了卓达的项目,总金额高达三百亿元。

这些宏大的蓝图进一步刺激了投资者的热情,更多的人将自己的积蓄投入到这个看似前景无限的项目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卓达的资金链开始出现断裂的迹象,早期投资者的回报越来越难以支付,新的投资者也开始对项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杨卓舒不得不用更加疯狂的承诺来维持这个摇摇欲坠的金字塔。

帝国崩塌,法律制裁

2016年,卓达集团的财务状况已经岌岌可危,投资者们开始频繁上门讨要投资款,而公司的资金链已经难以为继。

杨卓舒的帝国开始出现裂痕,曾经的辉煌正在迅速褪色。

就在这风雨飘摇之际,2017年10月3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遍全国:杨卓舒父子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河北首富,终于在法律面前低下了他那高傲的头颅。

杨卓舒的自首过程充满戏剧性,据报道,他是在深夜时分来到公安局的。

当时他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神情疲惫,与往日意气风发的样子判若两人,他的儿子杨立新也随后自首,父子二人共同承担起这个庞大骗局的法律责任。

案件进入审理阶段后,卓达集团的诈骗规模逐渐浮出水面。

据检方指控,杨卓舒父子通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手段,共骗取40多万人,涉案金额高达1000多亿元,这个数字让人瞠目结舌。

从杨卓舒的成功轨迹来看,他善于抓住机遇,具有敏锐的商业嗅觉,然而他的失败根源却在于急功近利、不择手段。

他过度依赖融资,用虚假宣传和高额回报来吸引投资者,最终陷入了无法自拔的骗局泥潭。

结 语

对于那些被骗的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一堂昂贵的教训,他们中有人倾其所有投资卓达,有人甚至借贷投资,结果落得倾家荡产。

这些惨痛的经历提醒人们,在投资时要保持理性,不要被高回报的承诺蒙蔽了双眼。

杨卓舒的财富神话最终破灭,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震惊和惋惜,更是深刻的反思。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财富、成功和道德?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又该如何在机遇与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

信息源:

1.南方周末:2019年12月14日,““反对卓达,就是反对普京”——河北前首富杨卓舒的野蛮生存术”

2.中国报道传媒视窗:2020年10月22日,“中国第一大忽悠:河北首富崩塌记”

0 阅读:419

成倚贤

简介: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