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杨振宁月薪惊人!工资全部上交,难怪翁帆看不上那点遗产

云莳一 2024-10-09 18:08:16

文|柯儿

编辑|柯儿

前言

“她是上帝给我的最后的礼物”

10月1日,杨振宇老先生102岁的生日,同48岁的翁帆一起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可除了耀眼的科研成果外,相差半个世纪的“爷孙恋”,也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谁能想到,即便两个人已经结婚20年,杨老还是将大部分遗产给了自己的孩子,只给翁帆一套房子的使用权,翁帆对此丝毫不在意,依旧相伴身旁。

然而,有知情人透露,杨老将巨额月薪,全部上交给了妻子,不禁感叹道:“怪不得她看不上那点遗产。”

完全是平行线的两个人如何走在一起的?面对巨额遗产,翁帆又是否向外界传的那样不屑一顾呢?

平行线的两个人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高知识分子家中,让他得以在战乱纷纷的年代,依旧可以获得学习的机会,配合上他超脱常人的聪慧,命中注定的国之栋梁。

1957年10月,杨振宁与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全中国人们的骄傲,并且打破诺贝尔史上获奖最快记录,然而,由于当时中美关系紧张,杨振宁认为国内不利于自己的学术进展,于是在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

1966年他前往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任教期间发表多次突破性的科研成绩,在物理学、统计力学的地位不断提升。

1976翁帆出生,此时的杨振宁已经是国内外知名人物,有能力有资本的他,发起组织资助中国学者作为访问者到石溪分校研究,一直到1992年,总共资助了80多名学者,救助的学者无一例外,都成了国内响当当的人物,中国教育得到了质的提升,

1994年,翁帆进入到汕头大学成为一名本科生,也因此在这里见到了杨振宁,原本平行线的两个人,慢慢转变方向,走在了一起。

两个人的勇气

1995年,上大二的翁帆作为汕头大学的向导,接待当时73岁的杨老和他的夫人,这是他俩的第一次见面,现在的杨老回忆道:“当时致礼(第一任妻子)也很喜欢她,活泼、体贴,英语说的也非常好。”

当时,三个人还拍了合照,此行结束后,翁帆和杨老偶尔还会有联络,1997年,翁帆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的一年俱乐部工作了3年,期间,与一名香港普通职员结婚,不到两年时间,就离婚了,紧接着就去广东攻读硕士学位。

2004年2月翁帆毕业在际,给在香港的杨老写了一封信,由于初印象特别的好,杨老积极的回了信,3月,她的毕业论文的开题是《杨振宁的翻译思想》,后来又改成了另外一个翻译家许渊冲。

后来,杨老邀请翁帆去香港中文大学学习,十年后两个人再次见面,依旧还是当初的感觉,加上交谈十分的融洽,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近,5月,杨老第一次拉起翁帆的手,意味着关系的转变。

在这之前,也就是2003年10月杨老失去了陪伴自己54年的妻子,只留他孤独一人,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仅仅半年时间,会再次恋爱,而且对方还是二十多岁的女孩。

2004年10月,杨老刚过完生日,就通过电话向翁帆求了婚,11月5日,82岁的他官宣迎娶28岁的翁帆,这一消息可谓是震惊国内外,一时间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大跌,所有人都不理解为何会这么做。

用现在的一个词总结就是“渣男”,翁帆更是惨,“为了利和钱不要命”“杨老带她看到的世界,让她少奋斗几十年”等等,对于外界的一切质疑,两个人并不在意,相信时间能证明一切。

两个人对彼此的爱

庆承德北大物理系教授在采访评价翁帆说:“杨振宁的身心健康,她起的作用,任何人都不能替代。”

除了身心健康就是生活方面的作用,比如说杨老出去到外地讲学,身体出现问题时,翁帆能当场决定:“马上去北京治疗,”如果当时她人在不在身边,会立马飞过来,到医院签字。

二十世纪初的年代,许多年纪大的知名学者,身体出现问题后,不管大小病,子女第一反应就是去国外治疗,所以,在国内遇到紧急情况时,手术单能不能立马签上字,非常关键。

而杨老也十分的为翁帆着想,早早的为她做好了打算,让她去医院冻卵手术,一方面觉得翁帆一辈子没有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觉得多年自己离世后,翁帆一个人,那时她可以找人再婚。

刚开始翁帆并不同意他的建议,一直拖到40岁时,为了让杨老放心,她去医院冻了9颗卵子。

遗产分配

杨老和翁帆不知不觉中已结婚20年,看热闹的人觉得翁帆终于熬出了头,财政大权拿到手,再分配点遗产,一辈子都不用愁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外界都在传言,杨老把全部遗产留给了与前妻所生的三个子女,仅仅留给翁帆了一套房子,而且还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

因为该房子建在北京某高校内,产权是校方,这样的分配,反而让有些人替翁帆打抱不平,“女人最美的二十年,去陪老人,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太不公平了。”

但是有一点忽略掉了,就是杨老100万的薪水是全部上缴给翁帆的,那么薪水为什么会这么高?因为2003年,他放弃美国国籍回到中国,成为了清华大学全职教授,定居在清华园。

但是翁帆并没有将钱花在自己身上,而是与杨老商量在清华成立了“杨振宁讲座基金”,全数上交给了母校清华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

杨老话说:“这些钱应该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资助那些家境贫寒但满怀科学梦想的年轻人,”翁帆也打趣道:“他太富有,所以将全部工资都捐出去了,我也看不上他那点遗产。”

结语

如今看来,当年两个人都十分有勇气,去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下定决心,共同去承受舆论的压力。

有时候我们往往会被世俗的框框所束缚,但勇于跳出那个圈圈去思考和生活,也未尝不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0 阅读:16

云莳一

简介:半水半山半竹林,半俗半雅半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