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铁饭碗”,相比于一些私企动辄裁员降薪的情况,进了体制内可稳妥多了,工资、奖金+补贴,心里那叫一个踏实。
可现在,风向一变,不少地方开始传出“要求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消息,心里那个滋味,真是五味杂陈,比吃了黄连还苦。
停发绩效、寅吃卯粮现象的出现我们以湖南省为例,长沙理工大学在今年1月便发布了通知,由于财政指标尚未下达,不得不延迟发放1月份的工资。
在广东省、江苏省以及天津、山东、安徽、浙江等地,尽管法律规定至少每月发放一次工资,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工资发放延迟的情况。
根据上观新闻2023年7月的报道,甚至在银行业这样的传统稳定行业内,如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等,都出现了部分高管的绩效薪酬被延期支付的现象,延迟比例高达40%以上。
一些特定行业如建筑业和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条的拉长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工资发放的压力愈发显著。
建筑行业中,由于项目资金回笼慢,常常导致工人工资被拖欠。
而在制造业中,尤其是那些利润空间有限的中小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往往在支付员工工资时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工资和绩效延迟发放或停发的现象,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严重。
以湖南省耒阳市为例,2018年由于财政收入不足,导致公务员工资发放受阻。
耒阳市的经济以煤炭为主,但随着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刚性支出与收入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不只是在耒阳市,黑龙江省鹤岗市的情况也十分典型。由于财政困难,鹤岗市在2021年成为中国第一个实施财政重组的地级市。
政府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包括取消公开招聘政府基层工作人员计划,并延迟发放公务员工资,反映了地方财政压力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根据中国财政部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报告,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0877亿元,同比下降2.3%
在支出方面,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69856亿元,同比增长2.9%
这种收支缺口的扩大,使得各地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导致公务员工资延迟发放的现象更加普遍,特别是在县乡基层。
法律上,《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拖欠工资属于违法行为。
虽然公务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在实际操作中,维权过程往往复杂且耗时。
党政机关要求过紧日子从苏州到北京,从上海到重庆,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以确保财政健康和资金的合理利用。
例如,苏州市近期发布的通知要求,在机关事务管理中深入落实节约措施。
公务出行原则上不再安排公务用车和租车保障,公务接待也应尽量在机关食堂进行,提供与职工相同的餐食,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财政部也对全国范围内的中央和地方部门发出通知,强调必须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即公车、公务接待和公务出国(境)费用。
此外,要求各部门严格执行预算约束,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每一笔支出都必须经得起审查。
北京市政府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发布通知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并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确保公共资金的有效利用。
同样,上海市强调需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优先利用内部资源完成公务活动,以减少外部支出。
重庆市的做法也值得注意,该市政府要求各部门严格执行预算,削减不必要的会议和差旅费用。同时,推动资产共享和共用,避免资源浪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公共资源配置。
人员庞大和行政支出停发绩效和“寅吃卯粮”现象的频繁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造成的。
这种现象尤其在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地方政府中更为明显,其中体制内人员庞大和行政支出高企是主要原因之一。
以华容县为例,这个地方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政收入仅为2.8亿元,而同期的财政支出高达16亿元,这种悬殊的财政差距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
这样的财政缺口不仅导致了基本的公务员工资和绩效延迟发放,还影响了政府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能力。
此外,在我国广泛的行政系统中,存在着许多人口较少但行政机构配备完整的“小县”和“袖珍县”。
这些地区虽人口稀少,却设立了完整的行政架构,如陕西省的佛坪县,尽管人口仅有3.26万,2019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却高达8.65亿元。
这种高额的行政支出不仅加剧了财政负担,也显著影响了财政的可持续性。
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些地区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而地方自身创收能力弱,加上行政开支大,使得财政运行呈现出高度依赖和脆弱性。
这种状况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显得尤为突出,经常导致地方政府在资金分配上出现困难,优先保障必要的公共服务和投资,而工资和绩效支付则不得不推迟。
更深层次的问题当前的经济形势揭示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不仅仅是财政紧张,更多地反映了结构性的经济困境。
特别是在地方财政上,收入增长的乏力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这种现象在依赖房地产和土地出让金的地区尤为明显。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冷却,这些地方的财政收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以2023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例,数据显示收入总额为70705亿元,同比下降了9.2%,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66287亿元,下降了10.1%。
更令人担忧的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了13.2%,高达57996亿元。这一下降趋势清楚地标志着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
虽然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预算在2024年达到了10.2万亿元,这个数字虽然庞大,但对许多高度依赖这些支付的地区来说,仍难以满足其财政需求。
如四川和河南两省获得的转移支付合计占到了全部已分配转移支付的12.9%,但这些资金仍不足以填补它们的财政缺口。
更具体地说,如乌蒙山A县,在2022年的财政收入仅为7.02亿元,而2023年的保工资预算却高达26.3亿元。
这种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巨大差距,造成了极大的财政压力。
税收收入和上级补助虽然为县财政提供了支持,但面对不断增长的财政负担,尤其是公务员和临聘人员的工资支出,A县的财政状况趋于紧张。
这种情况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在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这些地区的行政开支居高不下,同时缺乏有效的财政收入来源。
即便是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也未能避免类似的财政困境,这些城市的部分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而不得不延迟发放员工工资。
精简人员和节省资金面对当前的财政压力和经济挑战,地方政府需要采取多种策略来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
首当其冲的,应关注精简人员和节省资金的策略,这些措施可以直接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增加行政效率。
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已开始实施机构改革,包括减少体制内人员。
2023年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带头精减5%。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冗余人员,还能有效降低行政成本,从而为更有生产性的领域腾出更多资源。
地方政府还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考虑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必要投资。
以苏州市为例,2023年该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了5.5%,将大部分财政支出用于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占总预算支出的81.1%,显著提升了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活力。
然而要持续这种努力,地方政府还需要探索新的财政收入来源。依赖房地产和土地出让金的传统模式已显不足,尤其在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大背景下。
2023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大幅下降,尤其是土地出让收入的下降更是给地方财政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地方政府应更积极地响应中央关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导,通过支持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
苏州市通过推广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产业,不仅增强了地方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和税收。
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及探索新的收入来源,地方政府不仅可以缓解当前的财政压力,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策略的成功实施,需要政策制定者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前瞻性,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为公共利益带来最大的好处。
参考资料如下:
【1】明确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苏州市出台十条举措
【2】财政部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
【3】2024年全国工资发放时间标准、金额!公司不按时发工资怎么办?
【4】银行副行长月收入仅几百,旷工补贴家用被开除!什么情况?
【5】委员提案|施卫东建议:提高财政对地方高校的生均拨款标准
【6】湖南耒阳公务员工资迟发 官方:经济萎缩 财政困难
【7】三万多人的“人口小县”该不该撤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