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廖汉生回乡到大女儿家吃饭,大女儿指着公公介绍:这是我爸爸

史在没有弦 2024-10-12 07:54:3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前言

1979年6月,开国中将廖汉生回到故乡桑植,一是悼念前妻肖艮艮,二是寻见久别的女儿廖春莲。虽为战功显赫的将军,廖汉生对于父亲和丈夫的角色始终心存愧疚。这次回乡他重逢了女儿,但意外的是春莲竟在众人面前指向另一人称其为父。究竟,这位农妇真的是廖汉生的女儿吗?如果是,她为何拒不认亲?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老战士都开始寻找时机返回故乡重温过往,唯独廖汉生,这位曾是红二军团师政委的硬汉,始终未能决定踏上归途。对他而言回乡是重逢的喜悦,更是一种难以启齿的重负。

当年长征伊始他身边许多来自同一乡镇的战士们,都在他的带领下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和危险的路。老乡们拉着他的手,眼含泪水,希望他能在战火与纷乱中多加照看他们的家人。

当时的廖汉生,心怀豪情壮志,对长征的残酷无从预计,满口答应会保护好每一个人。然而长征之后,这些同乡大多未能幸存,而他自己,尽管逃过一劫,却无力守护他们每一个。对于那些没能兑现的承诺,每当想起便是一种刺痛。

这种心理负担让他长时间无法面对那些可能仍在故乡等待消息的老乡。岁月流逝,许多当年的面孔已经消逝在时间的长河中,这让廖汉生觉得或许是时候解开心中的结。他意识到面对过去比逃避更需要勇气。

终于在1979年,廖汉生接到了自革命以来的首次长假,这让他决定结束长达44年的等待,重新踏上回乡的路。此行他没有了昔日的豪情,只有满腔的忐忑和期盼。在重返的路上他深思熟虑如何向还在世的老乡们交代那些年的离散与牺牲。

到达的当天,他没有耽搁直接前往了已逝妻子肖艮艮的墓地。站在墓前他低声诉说了多年未曾表达的歉疚,那些年的重负和未言之言终于得以释放。此后廖汉生匆匆赶往女儿廖春莲的家。尽管期待着重逢,但多年的间隔和复杂的家庭历史使得春莲对他的到来反应冷淡,未能称呼他一声“爸爸”。

不过廖春莲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她是廖汉生与肖艮艮的孩子,廖汉生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其父廖兰湘是一位学者,曾被著名军事人物贺龙邀请担任文职人员。

1927年,随着全国农民运动的兴起,廖汉生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参与了这场运动,立志与国民党的压迫力量进行抗争。随着革命形势的加剧,廖汉生逐渐成为了国民党反动派痛斥的对象。为了避免直接的追捕,他历经艰险,最终加入了贺龙领导下的部队。

贺龙识别出了廖汉生的潜质,为了进一步锻炼他,将他分配到了自己姐姐领导的游击队中。这个游击队擅长灵活机动的游击战,还深入民间与当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联系。这里廖汉生从战术层面获得了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争取和团结民众支持抗战事业。

廖汉生遇到的一个挑战是,他的未婚妻肖艮艮也在这个游击队服役。按照当地的风俗,未婚男女在婚前应避免见面,他们都在同一支队伍中,避免见面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不违背习俗,他们决定尽早举行婚礼。

婚后不久,游击队遭到了敌军的猛烈反攻。为了生存,队员们白天参加战斗,夜晚则隐蔽在山洞中以躲避敌人的搜查和炮击。在这种生死与共的环境中,廖汉生和肖艮艮的关系迅速加深,他们的友情在战火与硝烟中逐渐转化为了深厚的爱情,从初识的陌生到深刻的相知,他们的感情在共同的奋斗中得到了升华。

1933年,随着贺民英的队伍壮大,廖汉生的战斗生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虽然他一心想加入更大的红军,但贺民英和他的岳母坚决反对,贺龙最终劝他留在游击队,以便更好地照顾队伍和家人。

随着红军的前进与贺龙的策略协助,廖汉生领导的游击队终于脱离了敌军的紧迫追赶。接到命令前往桑植县的通知时,廖汉生感到一阵难掩的兴奋,这里是他的故乡,也是他心心念念的家人所在之地。

桑植县很快落入红军手中,廖汉生怀着激动与焦急的心情,匆匆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但是好景不长敌军的反扑远比预期来得更快,迫使廖汉生不得不带领家人撤往鹤峰。在那里他与贺民英合作,成立了一支赤卫队,抵御敌军的进攻。

就在廖汉生以为局势将得到一丝喘息之机时,游击队突遭偷袭。敌军的炮火准确无误地打在他们的阵地上,情势危急至极。廖汉生心知肚明,这中间必有叛徒的暗中操作。怒火中烧的他拿起枪,勇敢地反击,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出。

战斗的硝烟渐渐散去,耳边响起“我们赢了”的喊声,廖汉生力竭而倒。虽然敌人被击退,但代价是惨重的,许多战友倒在血泊之中。此时他接到消息,家人已被敌人俘虏。万幸的是他的母亲通过各种途径将他们赎回,这让他在连绵的战斗中松了一口气。

战争的残酷无情每时每刻都在掠夺着宝贵的生命,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廖汉生只能埋藏对家人的深情,坚持战斗。即使在得知儿子不幸夭折的噩耗后,他也因战事的紧迫无法回家奔丧。

长征前夕肖艮艮带着女儿春莲来为他送行。两人的告别简单而沉重,只是相互叮嘱要彼此保重。长征途中,廖汉生与战友们面对着敌人的频繁偷袭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但红军的士气从未衰减。一年后他们终于抵达陕北,长征宣告成功。疲惫不堪的战士们坐在地上,享受着胜利的宁静。

1941年,廖汉生抵达延安,在这里他致力于提升自己的军事和思想水平。1942年,当他得知贺龙也在延安时,他立刻前去拜访。不料门口迎接他的是小舅子肖庆云。肖庆云的脸上带着复杂的表情,廖汉生迫切地询问妻子的消息,却得知肖艮艮不幸被杀。崩溃的消息让廖汉生后退几步,颤抖着坐倒在地,无法相信这是真的。白林的轻推将他从震惊中唤醒,但悲痛已经深深刻在他的心里。

后来得知肖艮艮并未死亡,而是一直遭受困顿,这个消息使得廖汉生心情复杂。解放战争胜利后,廖汉生的一个老战友找到了春莲和她祖母,将她们接到了城里。尽管春莲已经成家立业,成为了一名农妇,廖汉生仍希望她能进一步学习提升。他建议春莲与丈夫一起到工农速成学校深造,但春莲的丈夫坚持回乡务农,最终他们只在城里短暂逗留。

到了1979年,春莲已五十岁,廖汉生回到故乡,看到女儿和她的孩子们在艰苦的农村生活中努力求学。在一次偶然的家宴中,当地官员建议到县城用餐,但廖汉生坚持在女儿家中用餐。

当他提出想要在女儿廖春莲的家中共进午餐时,这个提议让陪同的人感到有些出乎意料。他们觉得在县城或者公社的食堂吃饭会更为方便,但廖汉生坚决地摇了摇头,简单而坚定地说道:“她是我的女儿。

这句话让众人愕然,他们这才意识到,原来低调生活在乡间的廖春莲,不仅是贺龙元帅的重外甥女,更是廖汉生将军的亲生女儿。这层身份的揭示,使得在场的人对廖春莲刮目相看。

然而,当春莲走出厨房,端着自家准备的丰盛饭菜时,她指向坐在一旁的老人,向廖汉生介绍说:“这是我爸爸。”廖汉生的表情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反复重复:“哦,这是我爸爸。”尽管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却透露出了深深的无奈和心痛。多年未能在女儿身边,她对他的陌生感让这位老将军眼眶湿润。

到了1984年的一次归乡,廖汉生再次前往女儿的家。这次当他踏入门槛,春莲没有犹豫,直接叫出了“爸爸”。这简单的呼唤,使廖汉生的脸上布满了笑容。他们共进的午餐充满了温馨和和谐,廖汉生不时地为女儿夹菜,促使她多吃些。

饭后,廖汉生紧握着女儿的手,低声嘱咐:“女儿,要心无旁骛地投身农村建设,尽量不要让政府操心,我们要自力更生。”春莲点头答应,同时也关切地回应:“爸爸,您也要多保重身体。

不久后当地政府有意将春莲调入县城工作,认为这样能为她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然而当这一消息传到廖汉生耳中时,他立即写信给当地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让她继续在农村吧!”廖汉生的这一决定,反映了他对不利用权力为个人谋取便利的坚持。

廖汉生对女儿的感情深沉而复杂,尽管未能经常陪伴在春莲的身边,他始终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教导女儿要诚实守信,不贪图便利。春莲和她的家人一直淳朴地生活在乡村,与周围的乡亲们一样,过着平凡而充满幸福的生活。

2006年10月5日,廖汉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他的一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是无数献身革命和公共事业的老一辈革命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精神和价值观继续激励着后来的一代又一代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勇于担当,为建设更加繁荣的祖国和民族的幸福不懈努力。

0 阅读:5

史在没有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